很多人学了「训练式教学法」之后,却不敢实际的去从事训练的工作。追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个因素:
第一是不习惯,第二是害怕失败。
因为这两个因素,导致辛苦学来的关键职业技术,却没有机会能够去落实,实在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克服「不习惯」
因为大部份的讲师,当初入门的学习大部分都是讲授的方式,而且这些年来也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在进行教学。一时间要改变这些经年累月所累积下来的习惯,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只要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训练对教学成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了解到唯有透过良好的训练才能够有效的提升部属的能力,那么就有足够的动能去改变这种因为「不习惯」所带来的抗拒心理。毕竟「重要的事永远有时间做,永远只做重要的事情。」
不要怕失败
至于第二个原因「害怕失败」这个因素,则是需要透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够有效的克服。为什么人们会对「训练」会有恐惧感呢?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因为「演讲」的变量不大,只要老师能够不忘词,能够顺利的将课程讲完,其实是不会发生什么问题的。
更何况现在有投影片的关系,解决忘词的技巧很简单,就只要按下一张投影片就可以了。因此「演讲」对老师而言,其实是一项最简单,同时也是最安全的方法。
训练的变化多,是正常的
「训练」跟「演讲」最大的不同,就是「训练」的变数很多。同样一个练习,对于程度不同的学生,会有各式各样不同的反应。如果老师没有临场应变的能力,就会导致场面失控,造成训练会场一片混乱,非但连「演讲」的效果都达不到,甚至会造成不知如何收拾的尴尬场面。
做训练要有真本事
尤其是在「训练」的会场,老师一般都要进行所谓的「示范模拟法」,这种示范方法是无法看着投影片讲的,老师必须要有真枪实弹、临场应变的实际经验,才能够顺利地完成。很多实务经验稍嫌不足的老师,光是这个示范的环节就已经被吓坏了,更不用谈其他的训练步骤了。
现场应变与调整很重要
再来不管是「统一练习法」或是「角色扮演法」等各种练习的方法,不管是人员的分组、训练时的检查纠正、士气低落时的激励等等,都需要老师根据现场人数的不同、程度的差异、训练的目标等等因素,去做适当的调整,才能够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训练本身也需要训练
以上林林总总的讲这么多,不是要让大家心生畏惧。而是要让大家知道,「训练」本身就是一门大家所不太熟悉的技术,不会、不熟本来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只要能够充分的掌握「训练」的流程与关键技巧,自然能够应付裕如、熟能生巧了。
就好像我们刚开始学疗程手法的时候,不也是笨手笨脚、手忙脚乱的吗?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努力的练习之后,现在不是非常熟练了吗?
有准备,训练就不可怕
因此可以这么说,「训练」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与练习之下就去做「训练」的工作。要克服对「训练」的恐惧,就是透过不断的练习,并且在不断的练习当中去累积经验、修正错误,那么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自然能够掌握其中精髓,越做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