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见学生们这样吐槽家人:
写完作业刚掏出手机,家人看见便觉得自己出去孩子就不学习了。
学生时代如此,职场也是。
完成任务后坐在位子上倒腾手机,碰巧领导看见后,被叫到办公室安排新的任务...
他们的效率,并非眼里所谓的“闲”...
最近在某软件上学习品牌营销的课程,利用余力跨越舒适区。
当讲师在讨论品牌流失客户和决策问题上,
我似乎找到了心中最想要的答案:焦虑和理念。
这位讲师举了很多的例子,先谈论了某地产,起初进入粮油行业,之后进军饮用水行业,
它真的对这两项行业有高见或是采取战略吗?实则没有。
或许有,可能我们未发现,在讲师的分析中完全没有
这是领导层的战略焦虑,担心主营产业有危机,需要转型,可谁知那几年正值产业牛市;
而他所拓展的两大行业反而不怎么好。
现在,准备收购他人公司,进展不佳。
讲师又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几年前旅游业盛行,酒店行业兴起一股流行风
讲师所在的公司和汉庭合作,给出了“爱干净,住汉庭”的品牌价值理念,使得推广宣传的品牌效应很好。
品牌部门找到他,“今年你们给我们做的”爱干净,住汉庭“,明年给我们做什么?“
讲师说:“还是‘爱干净,住汉庭’”
品牌部门负责人说:“还是这个我还要你做什么”
于是不要了他们,换了另一个理念口号,结果品牌资产流失了很多。
认识一个运维程序的朋友,所在企业的程序是他一手参与设计编写的。
因为很少出现错误,所以时常坐在位子上学自己的东西。
老板觉得他坐在位子上太闲,加上这个系统也不需要大维护,之后有问题找人修修变好。
于是将这个朋友辞职了,朋友走的时候不停的叹气。
后来老板发现程序背后有很大的漏洞,找来其他人修,却得到“需要十多天才能修好的答案”
于是老板打电话给他,高薪请他回来工作。
他说:“回去就不必了,这次可以帮你,但没有下次了”
只看重眼前的安稳,未来发生的未知却让领导得不偿失。
品牌、形象、甚至是我们的工作一样,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强化,让消费者记住。
还记得“农夫山泉有点甜”吗,记得“好空调格力造”吗,记得“就是这个味”吗?
我们好不容易记住了企业品牌的形象,却在更换中失去了有利竞争地位。
很多领导者不理解,重金聘请他人出谋划策,却年年只有相同策略,不迭代出新,他们觉得那人老了落后了,跟不上时代的变更了,甚至觉得高薪资聘请你十分不值。
品牌有形象,员工层面也有形象
淡旺季忙碌程度的不同,与展会项目多少、季度、季节、节日有关。
旺季时,员工们很忙,到了淡季,大家手头事情少,也就有时间闲下来。
可领导在这个时间段,紧张少,员工闲,自身处在了焦虑层面。
于是安排员工做这个做那个,似乎让员工看起来变得忙了起来
可是,这些所谓的忙,是否对企业最后的盈利带来影响呢?还是只为了单纯让他们摆脱“闲”,让领导看起来不那么紧张吗?
我想,我们心知肚明。
有家企业的总监,设计能力十分的强,一个下午便能完成一张图稿。
这让老板很担心,如果他闲下来,公司的新品减少了,如果他每天按照这速度画下去,薪资将远远高出同辈人。
这个总监怎么会不知道这个道理,于是他将稿子足足拖了5天。
很多刚到部门的新人想快些得到领导的重视,高效的完成任务,可他们的效率却被领导误以为是偷懒,误以为他们很闲。
后来的他们也和职场老员工一样,知道墨迹,慢慢完成。
其实,领导就是不想看我们闲下来。
所以,“忙”起来也不是坏事,“闲”下来可能会很累。
但从领导层面、家长层面,也适当给自己的员工、孩子一些闲下来的时间,
他们是高效完成的任务,理应获得休息和放松,而最该放松的是老板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