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上书,满脑子都是瑞秋疯疯癫癫、执着痴迷、蓄意骚扰、酗酒惹事、神经兮兮最后重回正轨的模样。
如果说伤痛能够彻底抹平,那时十足的假话,即便是新欢够好、时间够长,那隐秘的阴影也会突然造访,让你措手不及。
以前听一个朋友控诉男友劈腿,她那失魂落魄与声泪俱下的样子,历历在目,甚至现在我还能感觉到她打电话的手在颤抖。
每当萌生疑心时,人们往往发现自己具有福尔摩斯般得侦探天赋,事无巨细:手机电话、短信、微信、QQ、邮件、甚至QQ空间访问及留言、对比照片相似度、侧面打听、在门口守株待兔、观察住处……处处都有蛛丝马迹。
可以想象,处于爱情或者婚姻劣势的一方,每天该有多忙,战战兢兢,生怕证据确凿,又是一番痛苦纠葛。
正如斯科特和瑞秋都深知心碎的滋味。
书中的梅根只是勉强地“爱”着斯科特,拼着命告诉自己这是一个可依赖的人。
然而,她却不敢向其表露心迹,不敢向其吐露秘密,有点惮怕,甚至在门口告别时也不愿与丈夫多呆一秒钟。
这种如鲠在喉的爱,梅根得到的只是空虚与安全感缺失。
只会让她变本加厉地处处滥情,卡马尔也好,汤姆也好,都曾成为她的救命稻草,成为填满她空虚的石子。
以前跟朋友八卦某对情侣为何分手,某对夫妻为何离婚时,有句俗话总会冒出来——一个巴掌拍不响。
用这句话去终结婚姻爱情里的争吵、不忠与无责任心。
不是说能不能站在道德的高地去评判他人,而是真的会有些人像是坏了芯的手表,无论谁戴在手腕上,都是一样的轨迹。
选伴侣像鸟儿选栖息的树杈,哪根舒服选哪枝,不承认自己的心猿意马,不承认自己的朝三暮四,硬要拉着一个爱你的人一同挨舆论的板子。
之前看《社会能见度》一期节目,访问张玉芬的,记者问她为何会走上这条路。
她说她也无奈,也无助,知道因为丈夫出轨而离婚的女人的苦楚,旁人只会在背后指责这个妻子,会在背后窃窃私语。
婚姻失败先咬了这个女人一身伤,舆论的板子更是后面的一把盐。
一个巴掌拍得响不响,跟感情婚姻里的对错没有太大的关联。
记得《漂亮朋友》里的杜洛瓦,算得上是吃软饭鼻祖,以俘获女人芳心为傲,更是借着爱他的众女人们,步步为营。
这个巴掌拍得响不响呢?
《绝望主妇》里说,你可曾见过这世间有一对完美的夫妇,真正的灵魂伴侣,没有猜忌愤怒?我倒认识一对,就是结婚蛋糕上的两个小人,因为他们从不需要面对彼此。
是呀,不需要面对彼此。
巴掌不用对巴掌,脸不用对脸,眼睛不用对眼睛,真好。
有段时间朋友失恋了,跟我说她坐地铁的经历。
无数次,她挤在人堆里,勉强看得见地铁玻璃窗上浮现的脸,有时清晰如镜,有时半遮半掩。
有人对着窗端详自己出门时匆忙的妆容,有人呆滞地望着窗户后面的黑暗,有人正低着头跟着手机屏幕或微笑或皱眉……有几次,当她抬起头认真打量玻璃窗中的自己时,又惊讶又失望。
惊讶的是发现这个相对静止的自己无比陌生,失望的是发现自己的眼里没有光,不是黑色树枝上的花瓣,而是那湿漉漉的黑色树枝。
这才发现她已经离开自己太久了,之后跟瑞秋经历过谋杀案一样,开始重新生活。
书中让我刮目相看的是安娜。
不知道最后她是出于理智还是愤怒,将一个外强中干、欺骗、出轨于一身的丈夫(简称“资深骗纸+渣男鼻祖”)有条不紊的收尾,可算是保全了自己和伊薇日后的安稳日子,算是一个清醒的女主。
过去了的记忆碎片会由几个字眼牵扯出来,有人会心有余悸,有人会百般忌讳。
这不是“爱得太深”、“还在乎对方”、“还有感情”的旧论调,而仅仅只是一种心理反应,跟机械地条件反射一样。
爱不爱放一边,还是要做一个清醒的女主或者男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