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寺塔建于北宋初年,因建于开元寺内而得名,因它位于定州城内,又俗以定州塔呼之。据文献记载,宋朝初年,开元寺僧会能往西天竺(印度)取经,得到佛教中传说的舍利子回来复命。咸平四年,宋真宗下诏,命在定州开元寺内建塔纪念,到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建成此塔,历时55年。
宋、辽对峙,此塔在军事上起过重要作用。当年,定州所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史料说,天下十八道,惟河北最重。河北三十六州军,惟定州最重。定州“实为天下要冲之最”。宋代,定州是北部边防要地,北与契丹相接,经常发生战事,宋王朝为了防御契丹,常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此塔高耸云端,登塔远眺,可瞭望契丹之动静,故又称“瞭敌塔”。定州塔曾是宋清两代僧道徒和广大民众朝拜游览的胜地,每当晴日,碧空万里,游人如织,登高远眺,西北方曲阳一带的嘉山尽收眼底,在塔的正南方,可一眼望到距城25公里的大沙河。
只有亲临塔顶,才能体味出这座集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于一身的古代文物建筑的深刻内涵。开元寺塔从始建至今,已有整整一千年的历史。在长达千年的风雨剥蚀中,此塔经历了十几次地震,但古塔仍巍然耸立。可惜的是,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六月,塔身东北面自上而下塌落,破坏了这一重要建筑物的完整。
开元寺塔自建成后距今已有950余年的历史,在此其间定州历经了10多次地震,但定州塔损坏较小。导致定州塔倒塌半块的大地震发生在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6月,当时塔的东北面自塔顶至塔座之间垮塌、剥落了一角,露出了塔中塔,如上面照片所示。自此后无人敢去修缮,这种状态持续了一百多年的时光,因此关于“定州八大怪”的民谣中才有了“定州塔缺半块”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