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筱禾
1. 通过三区谈成长
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会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舒适区:当我们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与熟悉的人打交道的时候,我们会处于自己的舒适区。在这个区间里,很多事情会变成自然而然的习惯,不再需要耗费过多的体力和精力。
学习区:当我们涉足一个全新的领域,接触新鲜事物的时候,我们往往处于学习区。在这个区间,我们的注意力会专注,效率会提高,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
恐慌区:在这个区域中我们会感到忧虑,恐惧,不堪重负。巨大的压力会分散很多注意力,效率会极大降低,产生想要逃避的心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我在“得到”APP上订阅了三个主要专栏:《刘润五分钟商学院》、《何帆大局观》和《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由于上学时期的专业是会计,因此《刘润五分钟商学院》的专栏对我来说,是专业知识的复习和使用,处于我的舒适区。而另外两个专栏就不太一样,里面的文章对于我过去的思考方式、看待事物的角度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想要完全理解其中内容和逻辑,我需要查阅很多相关资料,梳理自己的思维体系,深入思考,不断复盘。因此,这两个专栏处于我的学习区。而对于科技类的专栏和文章,我常常泛泛而读不会深究,因为对于理科过于薄弱的我来说,科技是我的恐慌区,大致了解即可。
通过例子其实不难看出,只有处于学习区,才能真正实现提升和成长。因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深入学习,完善自己的价值体系。
2. 舒适区的诱惑
道理似乎很简单,但为什么依旧有很多人愿意躲在舒适区呢?
虽然舒适区不会带来切实的成长,但有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呆着舒服。人与生俱来带着惰性,都愿意去做不费脑筋不费力气的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对这种生活产生依赖。就像笔记中的“贫穷均衡”一样,进入到舒适区的“舒适陷阱”。如果一直保持舒适的状态还好说,但很多时候,当人们觉得自己对生活似乎并不满意的时候,不会想着去提升和进步,而是就此认命,觉得“我就这样了”或者“别人不也是这样过日子的吗?”这就是“舒适陷阱”最大的问题。
舒适区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当自己真的想要提升,却发现没有环境。我有一个朋友,从大学毕业就进入到事业单位工作,一直不咸不淡地生活着。然而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多点自我提升,学习新的知识技能。然而,当这个时候,她家人却极力反对。“都三十多了,瞎折腾什么呀?”“上学时候成绩就没有拔尖过,现在能学出个什么来?”被轮番打击之后,我的朋友也打了退堂鼓,继续在舒适区保持着“均衡”。
3. 闯入学习区,实现快速成长
如果我朋友周边都是学习区的小伙伴,那么她的情况或许会完全不同。当她提出想学习新的技能,总会有人跳出来帮她分析,她擅长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给出很多好建议做参考;很多小伙伴会拉着我的朋友一起抱团取暖,实现共同成长。这就是学习区最大的好处:有支持和鼓励、有建议和资源。笔记中的“富人均衡”就是这个道理——大家共同探讨,对于新想法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也更容易实现快速成长。
那么,如何从舒适区闯入学习区呢?那就是抓住机会,实现从0到1的跨越。
在专栏的文章中,提到一个例子,孟加拉国通过和韩国签订服装制作协议,掌握了先进者的技术之后,开创自己的事业,扩大出口规模,实现经济增长。孟加拉国就是抓住了一个有利的契机,实现了从0到1的开拓。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也要学习孟加拉国的做法,让自己快速成长。
1. 通过刻意练习,提升知识技能
想要跳出舒适区,必定要有一番磨砺和坚持。任何陌生领域知识的学习或者技能的提升,都离不开四个字——刻意练习。刻意练习,不仅需要行动,更需要思考。如果仅仅在重复地做,却没有任何地复盘,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提升。这样做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提升也没有任何切实的好处。因此,我们需要做到行动—反馈—思考—再行动的循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从0到1的提升。
2. 通过网络媒介打造个人品牌
身在“知识信息泛滥”的年代,我们已经不能让自己沉醉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伪真理中。大胆秀出自己,晒出技能,才是得到关注、得到资源的最好方式。目前网络资源和媒介正处于红利时期,微博、朋友圈、公众号、简书都能够成为我们展示自己的平台。打造个人品牌,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努力,而网络媒介,能够将这些坚持全部都记录下来,也能将其更广泛地传播给其他人。这种媒介,也会让我们更快地进入学习区,实现自我成长。
3. 勾搭大神获取更多资源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从知识IP训练营的成立就不难看出,抱团成长是最行之有效的准则之一。当我们已经有专业或独特的技能,却没有强大的个人品牌时,可以选择勾搭大神抱住大腿,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今年8月份,我参加了BetterMe社群的7天社群训练营并认真输出手帐笔记。我的认真以及手帐笔记的独特性引起了秋叶大叔的注意,他在微博上转发并称赞了我的笔记,一下引来了3万+的阅读量,而我的笔记训练营也借势展开。对于我个人来说,这就是“抱大腿”所带来的好处。
在舒适圈均衡,还是从0到1实现快速成长?其实答案就在你的心里,在你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