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22年3月31日,长安31创业盟开展了2022年第一次户外线下活动:沐新一线洞察|袁家村。
活动很成功,每位发光者也很努力,第1次参与咱们活动的小伙伴们,体感也很好。
以下是咱们对本次活动的复盘总结:(我们从4个方面,做的好的“放大”,可以改进的“优化”)
一、组织维度:
放大:
1.给力的氛围组。本次活动在氛围制造上,朱泽和猫猫给大家呈现的活动和方式,让大家感情拉近(华武、龙飞)。
2.比起上次巛行读城,一线洞察主题更明确。这次一线洞察我们的目的很具体:习学《商业元创新》第1个视角。(高阳)
3.课研组的提前准备。3周前课研组已经开始投入工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访谈大纲、输出结果、同修议题积极的参与设计。(云鹏)
4.“洞察小队”3人的结构模型。这样的结构,尽可能的放大每个人的长板,在长板上去发力。(高阳、高丽)
5.美食、美照。经常出来走走……,非常好。(龙飞)
优化:
1.“搭建官”的缺失。“3官团队”这次是明显确实的,尤其是“搭建官”,在搭建“洞察小队长”时,发展这个环节缺失,最后只能落在“召集官”身上。(华武)
2.召集组,会务功能的缺失。在现场的活动组织协调,需要进一步加强或者成立一个“会务小队”。对会议的全部流程把控,包括提前布置会场,物料准备,录制拍摄设备搭建等。(高丽)
3.尽可能的放大每个人的长板,在长板上去发力。任务身份设置适量。有参与感的同时又不复杂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高丽)
4.发光者要更积极主动。作为31盟的主力成员,发光者应该更积极投入活动,带领大家做好研学活动。(闪电)
5. 小队访谈完,需要小队内部会议30分钟。从流程上讲,这个环节是缺失的,如果有,访谈同修时内容会更加的饱满,不会临时发挥的现象。(云鹏)
6.要有一个总的足迹官。采访直播、视频、图片、录音,同修录像安排,足迹材料的汇集、存储方法。(高丽)
二、内容维度:
放大:
1.课研组研学的目的目标清晰。习得《商业元创新》第1个视角,商业创新如何分类。主题:袁家村是否新品类,什么新品类?(华武)
2.同修流程简单化。
(1)同修目的:
共识:袁家村是否新品类,什么新品类?
(2)关键点:
①访谈信息的收集
②结合“第一视角”的关键判断
(3)同修流程:
①自我介绍 (1分钟/人)
②资料汇总(5分钟/组)
③议题同修:袁家村是否新品类,什么新品类?
④收获复盘
⑤合影留念
3.提前学习相关资料。比起上次的《巛行读城|灞水》,提前大家看看资料,学习准备一下,效果是非常好的。
优化:
1.评估环节有薄弱。评估是否能一次活动达成?研学对象是否事宜?问卷如何设置更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课研方向可以再做切割或者分期完成,真正的把研究课题做透。访谈的人群和对象不一样体感有很大的差别,收获也不一样。(华武)
2.理论知识强化:研学的前提是知识掌握,特别是知识框架。在第一次参加研学活动的新朋友,可以提前学习一下相关的《商业元创新》的视频内容。(高阳)
3.复盘环节提问细化。可以自愿发言或者不发言,提问环节严格按照判断表格来走,比如刚需人群,非主流人群,主流场景非主流场景,需求侧心智的占领,这样大家能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高丽)
4.能力:访谈能力提升,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二组采访的是运营,得到的判断信息更具体,但一组和三组面对的访谈对象是游客和商家得到的答案是片面的不具备绝对的参考价值的。通过三分钟二组人员的讲述其余小组剩下的人是不是能听得懂这里面的真实的底层逻辑要打个问号❓,是否要对“深访官”进行系统的访谈培训?(高丽)
5.内容输出的方向要更明确:输出的方向、目标、形式:新闻纪实,还是学术文章。学术文章结合课研的目标,进行比对结合。
6.突然发现有两个总结:
①足迹组以后得细化分工,不同的场景得让人具体抓拍,这个要提前做好的,我突然发现我们拍的很多东西都没用,都不能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龙飞)
②还是得吸纳些专业的有需求的人进来,我搞了一下午也就这么个结果.(龙飞)
③开始在巛行前就得专门让足迹组负责人跟课题组沟通都有哪些内容要表达,足迹组最好能抓拍些关键节点信息用于画面表达。(龙飞)
这次的活动是我们第一组织[商业创新一线洞察],收获满满!粗略的记录一下,经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