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注:《身作》诸篇“校改”情况都不严重。
公孟第四十八
01公孟子谓子墨子曰:“君子共己以待,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譬若锺然,扣则鸣,不扣则不鸣”。子墨子曰:“是言有三物焉。子乃今知其一身也,又未知其所谓也。若大人行淫暴於国家,进而谏,则谓之不逊,因左右而献谏,则谓之言议。此君子之所疑惑也。若大人为政,将因於国家之难,譬若机之将发也然,君子之必以谏。然而大人之利,若此者,虽不扣必鸣者也。若大人举不义之异行,虽得大巧之经,可行於军旅之事,欲攻伐无罪之国。有之也,君得之,则必用之矣,以广辟土地。著税伪材,出必见辱,所攻者不利,而攻者亦不利,是两不利也。若此者,虽不扣必鸣者也。且子曰,君子共己待,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譬若锺然,扣则鸣,不扣则不鸣。今未有扣,子而言,是子之谓不扣而鸣邪?是子之所谓非君子邪?”
02公孟子谓子墨子曰:“实为善人,孰不知?譬若良巫#1,处而不出有余糈#2。譬若美女,处而不出,人争求之;行而自衒,人莫知取也。今子徧从人而说之,何其劳也?”子墨子曰:“今夫世乱,求美女者众,美女虽不出,人多求之;今求善者寡,不强说人,人莫之知也。且有二生,於此善筮#3。一行为人筮者,与处而不出者,其糈孰多?”公孟子曰:“行为人筮者其糈多”。子墨子曰:“仁义钧。行说人者,其功善亦多。何故不行说人也”。
03公孟子弋#4章甫,搢恝儒服,而以见子墨子,曰:“君子服然后行乎?其行然后服乎?”子墨子曰:“行不在服”。公孟子曰:“何以知其然也?”子墨子曰:“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其国治。昔者晋文公大布之衣,牂#5羊之裘,韦以带剑,以治其国,其国治。昔者楚庄王鲜冠组缨,绛衣慱袍,以治其国,其国治。昔者越王句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此四君者,其服不同,其行犹一也。翟以是知行之不在服也”。公孟子曰:“善。吾闻之曰,宿善者不祥。请舍恝易章甫,复见夫子可乎?”子墨子曰:“请因以相见也。若不将舍恝易章甫,而后相见。然则行果在服也”。
04公孟子曰:“君子必古言服,然后仁”。子墨子曰:“昔者,商王纣,卿士费仲,为天下之暴人;箕子、微子为天下之圣人。此同言而或仁不仁也。周公旦为天下之圣人,关叔为天下之暴人,此同服或仁或不仁。然则不在古服与古言矣。且子法周而未法夏也,子之古非古也”。
05公孟子谓子墨子曰:“昔者圣王之列也,上圣立为天子,其次立为卿、大夫。今孔子慱於诗书,察於礼乐,详於万物。若使孔子当圣王,则岂不以孔子为天子哉?”子墨子曰:“夫知者,必尊天事鬼,爱人用节,合焉为知矣。今子曰:‘孔子慱於诗书,察於礼乐,详於万物’。而曰可以为天子,是数人之齿,而以为富”。
06公孟子曰:“贫富寿夭,齰然在天,不可损益”。又曰:“君子必学”。子墨子曰:“教人学而执有命,是犹命人葆而去亓#6冠也”。
07公孟子谓子墨子曰:“有义不义,无祥不祥”。子墨子曰:“古者圣王皆以鬼神为神明,而为祸福,执有祥不祥,是以政治而国安也。自桀纣以下,皆以鬼神为不神明,不能为祸福,执无祥不祥,是以政乱而国危也。故先王之书《子》亦#7有之曰:‘亓傲也,出於子,不祥’。此言为不善之有罚,为善之有赏”。
08子墨子谓公孟子曰:“丧礼: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伯父、叔父、兄弟,期;族人五月;姑、姊、舅、甥皆有数月之丧。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若用子之言,则君子何日以听治?庶人何日以从事?”公孟子曰:“国乱则治之,治则为礼乐。国治则从事,国富则为礼乐”。子墨子曰:“国之治。治之废,则国之治亦废。国之富也,从事,故富也。从事废,则国之富亦废。故虽治国,劝之无餍,然后可也。今子曰:‘国治则为礼乐,乱则治之’。是譬犹噎而穿井也,死而求医也。古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薾为声乐,不顾其民,是以身为刑僇,国为戾虚者,皆从此道也”。
09公孟子曰:“无鬼神”。又曰:“君子必学祭祀”。子墨子曰:“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是犹无鱼而为鱼罟也”。
10公孟子谓子墨子曰:“子以三年之丧为非,子之三日之丧亦非也”。子墨子曰:“子以三年之丧非三日之丧,是犹倮谓撅者不恭也”。
11公孟子谓子墨子曰:“知有贤於人,则可谓知乎?”子墨子曰:“愚之知有以贤於人,而愚岂可谓知矣哉?”
12公孟子曰:“三年之丧,学吾之慕父母”。子墨子曰:“夫婴儿子之知,独慕父母而已。父母不可得也,然号而不止,此亦故何也?即愚之至也。然则儒者之知,岂有以贤於婴儿子哉?”
13子墨子曰:“问於儒者:‘何故为乐?’曰乐以为乐也”。子墨子曰:“子未我应也。今我问曰:‘何故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室以为男女之别也。则子告我为室之故矣。今我问曰:‘何故为乐?’曰乐以为#8乐也。是犹曰何故为室?曰室以为室也”。
14子墨子谓程子曰:“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儒以天#9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天鬼不说,此足以丧天下。又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又弦歌鼓舞,习为声乐,此足以丧天下。又以命为有,贫富寿夭,治乱安危有极矣,不可损益也,为上者行之,必不听治矣;为下者行之,必不从事矣,此足以丧天下”。程子曰:“甚矣。先生之毁儒也”。子墨子曰:“儒固无此各四政者,而我言之,则是毁也。今儒固有此四政者,而我言之,则非毁也告闻也”。程子无辞而出。子墨子曰:“迷之”。反后坐,进复曰:“乡者先生之言有可闻者焉?若先生之言,则是不誉禹,不毁桀纣也”。子墨子曰:“不然。夫应孰辞,称议而为之,敏也。厚攻则厚吾,薄攻则薄吾。应孰辞而不称议,是犹荷辕而击蛾也”。
15子墨子与程子辩,称於孔子。程子曰:“非儒,何故称於孔子也?”子墨子曰:“是亓当而不可易者也。今鸟闻热旱之忧则高,鱼闻热旱之忧则下,当此虽禹汤为之谋,必不能易矣。鸟鱼可谓愚矣,禹汤犹云因焉。今翟曾无称於孔子乎?”
16有游於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姑学乎,吾将仕子”。劝於善言而学。其年,而责仕於子墨子。子曰:“不仕子。子亦闻夫鲁语乎?鲁有昆弟五人者,亓父死,亓长子嗜酒而不葬。亓四弟曰:‘子与我葬,当为子沽酒’。劝於善言而葬。已葬,而责酒於其四弟。四弟曰:‘吾未予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吾父,岂独吾父哉?子不葬,则人将笑子,故劝子葬也’。今子为义,我亦为义,岂独我义也哉?子不学,则人将笑子,故劝子於学”。
17有游於子墨子之门者。子墨子曰:“盍学乎?”对曰:“吾族人无学者”。子墨子曰:“不然。夫好美者,岂曰吾族人莫之好,故不好哉?夫欲富贵者,故不欲哉?好美、欲富贵者,不视人犹强为之。#10夫义,天下之大器也,何以视人?必强为之”。
18有游於子墨子之门者,谓子墨子曰:“先生以鬼为神明知,能为祸人哉。福为善者富之,暴者祸之。今吾事先生久矣,而福不至。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鬼神不明乎?我何故不得福也?”子墨子曰:“虽子不得福,吾言何遽不善?而鬼神何遽不明?子亓闻乎《匿徒之刑》之有刑乎?”对曰:“未得之闻也”。子墨子曰:“今有人於此,什子,子能什誉之,而一自誉乎?”对曰:“不能”。“有人於此,百子,子能终身誉亓善,而子无一乎?”对曰:“不能”。子墨子曰:“匿一人者犹有罪,今子所匿者若此亓多,将有厚罪者也,何福之求?”
19子墨子有疾,跌鼻进而问曰:“先生以鬼神为明,能为祸福,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今先生圣人也,何故有疾?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鬼神不明知乎?”子墨子曰:“虽使我有病,何遽不明?人之所得於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劳苦。百门而一门焉,则盗何遽无从?”
20二三子有复於子墨子学射者。子墨子曰:“不可,夫知者必量亓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也。今子非国士也,岂能成学又成射哉?”
21二三子复於子墨子曰:“告子曰:‘言义而行甚恶’。请弃之”。子墨子曰:“不可。称我言以毁我行,愈於亡。有人於此,翟甚不仁,尊天、事鬼、爱人,甚不仁,犹愈於亡也。今告子言谈甚辩,言仁义而不吾毁,告子毁,犹愈亡也”。
22二三子复於子墨子曰:“告子胜为仁”。子墨子曰:“未必然也。告子为仁,譬犹跛以为长,隐以为广,不可久也”。
23告子谓子墨子曰:“我治国为政”。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子姑亡,子之身乱之矣”。
注:
#1 巫:原文是“玉”,据后文校正。
#2 糈:原文“精”。毕沅认为应该是糈字错抄。本段两个糈字也如此。
#3 筮:原文“星”。据后文校正。
#4 弋:原文是“義”,可能传抄时被误读为(古时已有)简写的“义”。
#5 牂:原文(左牛右羊),应是“牂”的异体字。字库未收入。
#6 亓:原文“亦”,应是错抄。《公孟》篇出现的“亓”字全部如此。
#7 子亦:此处疑是“亓子(箕子)”,抄写者误亓为亦,然后因读不通而改写为“子亦”。
#8 为:原文无此字,据前文补。
#9 天:原文无此字,据后文补。
#10 此处「夫义天下之大器也何以视人必强为之」,在原文被误置于第19段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