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过去,课题研究的经历已成为了记忆。今天偶想起写写课题的故事,打开尘封多年的书柜,一本本厚实的资料,一张张发黄的纸,一个个娟秀的字,勾起了美好的回忆。
当初,永康市“自能读写”课题组,是教育改革浪潮时跑在前面的一朵浪花,是石头重压下仍顽强生长的一株劲草,是春天里点缀青山的一丛映山红。面对时间的脚步,课题在坎坷的旅途里微笑,课题的生命因众多人的奋斗与追求灿烂成鲜花和阳光。 师范毕业那年,我憧憬着初为人师的喜悦踏入教坛,那时的我就像一只迷途的小羊羔,备课抄教案,上课按教参,课堂就像一池死水,学生和我索然无味,我是多么心焦,可也寻不到“灵丹妙药”。
就在我迷茫时,有人向我介绍了“自能读写”课题组。 “寒梅雪中尽,春风柳上归”,当植物的嫩芽顶开残留的冰屑,鹅黄色的幼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有一种狂野的力量在心底萌动着。我聆听着风的呓语,我知道,这该是一个播种的季节了。于是,我向课题组递交了申请书,算是播下了种子。从此,我用信念作锄,以执着作养料,在课题这片土地上以一种虔诚的姿态开始播种我的希望。
记得第一次参加课题,带回课题资料,看看那篇,翻翻这份,就像面对一颗满聚生命力的种子,一种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同时也萌发一种信念:我要向他们学习。于是接受了第一次任务——编写了《奶奶笑了》教学设计,回家后,我根据组长的要求,认认真真地编写,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一个环节也不敢怠慢。完成后上交给组长,第二个星期,组长还给我,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地用红笔批注着,根据组长提的要求,我又一次作了修改……我的科研能力在这样一次次的修改、讨论中提高了。
参加课题的第三个学期,课题组安排我上研讨课。我清楚地记得,上研讨课之前,课题组成员聚在一起研究讨论,每一个环节的安排,每一句教学语言的设计都进行了斟酌,为的是更好地在课堂中实施课题意图。课后,大家又聚在一起讨论课堂中哪些环节体现了课题精神,哪些环节还需进一步调整。通过上研讨课,我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对教育科研也有了更深的理解,猛然间对课题组产生了一种感激之情,这种感激持续到现在,延续到将来……
那次小小的成功,我找到了自信,也更坚信课题。我将我的汗水无声地溶入课题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滋润着自己的希望,希望这棵嫩芽早日抽枝发芽,茁壮成长。是呀,任何一份生命的成长都需要充分的养料,我成长的养料哪里找?就在课题组里找。课余,节假日沉浸在课题研究的任务中,一支笔,几张纸,常常伴我到深夜,伴我度过一个个充实的节假日,参加课题的日子,我和大家一起编了一篇篇教材分析,设计了一个个教案,写了一次次学期总结,整理了一个个教学成果,修改了一份份材料,得到了一次次锻炼,就是在这“一篇篇”“一次次”中进步了,提高了。
课题,就好比农民耕作。辛勤的耕作者,他们不管田地所处近、远,道路平坦、曲折,也不管一年四季寒暑、阴晴的变化,为了收获,他们起早摸黑,春不避雨,夏不畏晒,把握时节深耕(地),细耙(田),勤除(草),及施(肥),可谓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如果只播种,不耕耘,那只会是颗粒无收,如果怕山高路远而偷工减料,也只能是欠收。我不是辛勤的耕作者,也不是只播种不耕作的人。春天,我播下了种子,夏天,我紧扶着犁,一步一个脚印耕作者,我时时警告着自己,别熄灭心中这团蓬勃的火焰,别放松一种坚持着的努力!秋天终于来了,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是的,只要认真地付出过,就必定有丰厚的回报。一本本获奖证书,一个个可喜成绩,叠映出秋熟的风景,喜悦的笑容染红了生命的田野,使我再一次萌生起感激之情。
课题研究的路是一条几年磨一剑充满忍耐的路,但你的梦想、坚持、付出会使你在回首时发现满天光辉的衬托下,你走的路上,花香满径。今天又是一个洒满阳光的日子,在浓浓的绿荫里,我回首看看成长的痕迹,心情坦然、激动,因为我选对了播种子的土地,找到了充足的养料,得到了丰硕的果实,并从果实中得到了力量与欢乐。 课题,生命里的感动!虽然,在这段生命的历程中是那样的艰辛,但我亦品尝了收获的喜悦。这不仅是学识上的丰收,这更是我生命的一种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