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志愿者是我在我进入大学前就定下的一个任务,我希望公益、慈善能贯穿我大学本科四年的生涯,要让宝贵的青春热情得到正确的挥洒。而通过ALESEC出去做一名国际志愿者又是在公益的路上一件特别酷,特别有意义,特别具有挑战的事情,于是我毅然决然地决定要在我大一的暑假出去看看。
于是我选择了去越南当一名志愿者,为什么想到去越南?一是我第一次踏出国门而且一个人待那么长时间,选一个亚洲国家也比较能征得父母的同意。其次当初也是想抱个大腿但也是机缘巧合我们又不在一个项目,于是后面的路只能靠自己走了。这也是此行的独特魅力所在,前途未知,令人兴奋又忐忑,最终享受战胜自己的乐趣。项目里有一个会说华语的华人马来西亚小哥,他要不是他会说华语否则他早就去中国了。这听起来似乎很矛盾,但他解释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语言,以及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的适应。去中国他会毫不费力,当然他的英语也不错的啦。这也是我当初选择做国际志愿者的重要原因之一,想借此提高我的英语水平。
先说说我在越南的这个项目。名字叫Chance Giver,是在胡志明市的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成熟的项目,所以我们的工作也比其他同城的项目要紧凑的许多,主要工作就是教越南的当地人学习英语,当然可以开设特色语言课程,诸如中文,日语,韩语。班级一般分为Children Class和Adult Class。让我很惊讶的是在成人班还有不少越南的当地大学生,而他们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这与他们国家教育体系对英语的重视不高有关,因为在几年前越南的大学入学考试中,英语一科还是自选项。但让我很惊讶的是学生对英语的热情和好学程度。
我们这个项目的志愿者人数一般维持在十人到十四人之间,这项目是一年四季都有人来,也随时都有人走,这都取决于每个人来的时间和他们计划在这待的时间。项目的志愿者有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刚来时是有一个马来西亚男生,剩下是两个香港,一个台湾,两个大陆,一个菲律宾和一个越南的女生,后面陆陆续续很多人都在我之前走了,接着是来了三个委内瑞拉的小哥,一个斯洛伐克,一个日本,一个荷兰,两个德国女生,两个德国男生。我们自己称之big family, tiny house。因为我们住的地方实在是太狭窄了,让我们不断吐槽的就是我们的居住环境,我们至少十个人却挤在不到60平米的空间里,所以人都是打地铺,睡地板的,炎热的夏日里仅有四台风扇,楼上楼下各两部。我们洗澡都是用冷水的,而且厕所的卫生条件极差,地板无论我们怎么拖都是脏的,在里面还不能穿拖鞋,所有人都是赤着脚的。
我们这个项目的有一个叫leaf pagoda的寺庙管理着,其实说它是寺庙不如说是像一个祠堂,没有恢弘大气的佛堂,没有任何佛教标志性的建筑,没有一个像样的庭院,就是在一个四层楼的私家小洋楼的前堂有一尊菩萨的白石雕像,我的同伴都说当初来到时都不敢相信这会是temple!!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工作的地方是两间寺庙租来的小破屋,很有中国西部贫困山区希望小学即时感,甚至还不如吗,下大雨的话上面能漏水的,能清楚地看见墙上的粉掉下后裸露的青砖。其中有间非常的热,一共五部风扇只有两个是能正常工作的。还有两间教室是在寺庙的三楼和四楼。
我们住的地方相当于是胡志明市的乡下,远离市中心。在周围都没什么好逛的,道路狭窄肮脏,到处都是摩托车,房子也很普通都是两三层的小平房,唯一的好处就是那边的物价很便宜,小型超市附近有两个,里面基本能买到所以我们想要的生活用品。
记得我第一次出去玩是在来到越南的第二天,跟六个伙伴去第一郡,那是我在胡志明玩得最开心的一次,去了统一宫,中央邮局,西宫圣母大教堂,边青市场,然而要从我们那穷乡僻壤到那市中心大概坐公交车至少要45分钟。最最让我一开始难以适应的是公交车是不报站的,这就只能靠谷歌地图了,而且越南的公交车你不招手车不会停的,上车也要很迅速,因为车不会完全停下来,而是到你面前慢慢地开,不快两步你还真上不了车呢。
讲了这么多几乎都是吐槽的,但其实苦中必有乐啦。最开心的是认识到了不少好玩有趣,很优秀的朋友,体验到了别样的生活,在我们项目这个大家庭里我感受到的是满满的爱,在略有枯燥缺乏娱乐的生活里我们总能找到乐子,偶尔我们大伙出去浪一浪,在夜晚到繁华的市中心喝喝酒,去唱卡拉OK,开个廉价party,一块出去旅游,在家里聊天,玩桌游,有时还去寺庙喝茶,生活过的还是有滋有味的。教书,传经授道的同时也是对我的一种提高,其实有时我会觉得备课好辛苦啊,但殊不知这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历练。
关于越南的故事我觉得三天三夜都讲不完,一个多月的时光里,留下了太多太多珍贵美好的记忆,我觉得我是像头牛在今后很长的时间里要反刍,它必将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