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感觉特别美妙,迫不及待的要记录下来,从回复朱朱开始到回复Jeccia,兜兜妈妈,还有Ijang 开始,不断的回忆过去,有些我记得收藏过的文章找不到了,只能逼着用自己的话去说,才发现之前被我思考过的文章、书籍和段落都被我记忆在脑子里,尽管记不了全部,但是感受记得很清楚,最好的输入是输出,然后知识就变成自己的了。
超级感动,谢谢陈老师的评论集,让我有了回复别人的机会,也开始有了重新回顾全职在家四年的机会。
我曾经困惑的点在我最近看过的育儿书、心灵成长疗愈书籍、视频以及文章和生活实践中慢慢清晰,形成了一个网,他们之间互相作用,构成了我全新看待世界的知识网络。有了赵周老师的读书方法,看育儿书和育儿文章,越来越会做选择,选择作者的眼光也随着了解的信息和学习的越多而变的更精锐。
这段时间的改变
在烘焙上:依然秉持在下厨房尝试一个新面包做到成功,这中间可以尝试不同食谱,食谱中的共性继续保持,食谱中的 不同细节可以穿插尝试,,最后总结归纳出最适合我的那一套方法。在尝试了5个吐司的方法之后,结合共性和不同细节我找到了适合我的手法,以及找到烤箱烤吐司最适合的温度,从而得到对我来说完美吐司的做法。其他的面包技术有待提高。对于亲身经历我学习过烘焙的贝贝,现在每出去拿一个蛋糕,都会特别自豪的跟别人说这是我妈妈做的。即便没拿蛋糕,吃着别人分享的蛋糕也会说我妈妈也会做蛋糕,很美味,别的小孩也会说我妈妈会做菜,(这个两岁半孩子的职场妈妈,不会做饭,为了孩子周末才学做饭,但是他为孩子做的即便在她看来不好却可以成为孩子的骄傲,孩子对父母的爱简单而纯粹)在一旁看的我觉得可爱又有点想笑,想到很多育儿文章提到的孩子渐渐长大,要的不是保姆妈妈,要的是榜样,足以让她在同学面前自豪和学习的榜样。庆幸自己在成为贝贝榜样的路上。
在认知上:不管职场认知书,育儿书、心理疗愈书以及文章都有涉猎,虽然不是特别精通,但是每个文章、每本书提到的他汲取灵感的书籍,我都会去搜索,看看那个作者的思想,联系上下文,现在想来,我的阅读方法其实就是把主题阅读、和联系上下文为我所用。昨天看了冰清在写作群写的总结,提到知行不合一的原因是:“如果行的不好,大概率是知的不够。”顿时联系到自己这两天的变化,好像真是如此,不管是黄仕明老师提到的关于伴侣不改变成长的视频,关于爱的视频、大J说的和队友育儿要接纳不同观点、陈老师说的家庭育儿观不必一致,诞姐说的家庭观不必一致,尊重不同、再到小莉说的育儿观不一致,邹锦华老师的家庭育儿观可以不一致,最后到《童年不缺爱》书籍的的心心妈说的家庭育儿观不必一致的案例后,他们之间相互补充,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视角,我才算看到接受家庭育儿观不一样真正的知,也开始对行动有了更多的觉察。(竟然发现这样的阅读跟评论集看同一主题去了解别人的理解是一样的)
读书的过程发现更多的是找自己的过程,《写出我心》作者说:“你能够热爱别人的作品,意味着你的内在被唤醒,这会让你变得更了不起,而不会使你成为盲目模仿的文抄公,别人的作品里,哪一部分合乎你的本性,哪一部分就成为你,于是你在写作的过程当中,自然会采用这一部分的手法,而非刻意造作。”而我也在看书的过程中,发现和写作有相似之处,作者的事例里哪一部分合乎你本性,你就会不断的在实践过程中反馈、学习、调整、在进行尝试、总结,从而达到知行合一。
在分享收获和回复别人的心理变化上:去年刚报陈老师课的时候,刚开始分享很积极,分享刚开始会收到不赞同会难受,之后我慢慢的不想分享,甚至是怕面对别人的看法,到今年六月写了自己的改变得到赞同和提问,在这样的分享里,我依然害怕自己的分享对别人没有价值,因为我觉得我的同理心还不够,虽然他们最后看到我的回复都会很感谢,在群里的分享也是,面对不同,我也会担心,担心再次的分享会给别人带不来价值,可当我退群后,有几个妈妈说在我的故事分享里看到了力量,在我的经历里看到了故事,也直到我读到通过成甲老师的《个人知识管理》里提到的李叫兽公众号,我也想看看被作者提及的厉害公号作者厉害在哪,搜索关注得到了我一直困惑的答案,我们分享知识总是在意别人的看法,或许是我们的内心太想证明自己,不断查阅很多文献和资料,慢慢的开始忘记分享的初衷,从而迷失自己,他时隔五年没有更新,再次更新是因为意义,把自己所学和实践中真正行的通的部分给分享出来,真的有很多人因为一篇文章获得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决定,转换了自己的视角,真的有非常多的人能够接收到这样的价值,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了,这就是意义所在。是他的最后一句话给了我力量和继续分享的勇气:“保持我们的相信,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助你的相信,获得了力量。”未来不管微信读书还是评论集别人的回复,我有收获的也能解答别人困惑的继续去分享。就如《我是妈妈,更是自己:活出丰盛人生的10堂课》作者说:“分享不仅意味着知识和技巧,也代表着分享自己的真诚,更代表着在分享和他人发生联结的能力。”
这也是我成长中遇到的课题,我需要去学习如何不去在意别人的评价。黄仕明老师回答学员对于在乎别人的看法那段视频触动了我:我看到了,我感觉到了,‘并不是你在乎别人的评价,而是你的内在有某个部分在乎别人的评价,在这个担心害怕别人指指点点的这个部分之外,还有很多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去聆听、链接、去探索,在我的内在有一个部分,特别害怕别人的评价,在那里你就会发现,也许在过往,在我年龄很小的时候,当我内在的这一部分来到这个世界上别人会跟你说,你不聪明、你不漂亮、你不够优秀,这一个内在的部分的生命能量,这一个灵性呈现在这个世界上,遇到了人类的存在的负面的回应,在那个时候他年龄很小,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只能退回去了,然后到今天,当你长大了,你成为了一个比她更大的一个存有,一个更大的存在,当你进入到生活,感受到别人对你的评价,听到别人对你的指指点点,在你身体的某个部分就被唤醒了,就被激活了,如果你能够感觉到,现在的你已经比他大,已经比她更有资源,她只是你内在存在的其中一个面向,那么你能够把她归纳到你整体生命的完整之中,开始从一个更大的空间里,不同的维度里,带着你现有资源的体验,一个不同年龄的智慧的自己,跟她说我看到你,我感受到你,我接纳你,现在我回来跟你说,我是OK的,你也是OK的,把一种爱的呼吸、链接、关注带到那个地方,让她放松下来,让她能够去感受到一双新的眼睛,把一种爱的体验、把一种善意带到他那里,当她感觉到你看待她的眼光不一样了,当你更新了你自己内在看她的眼睛,那么我相信,当你携带她进入这个世界,再一次有人评价你,指指点点,你就不会迷失在别人的看法里。因为它拥有了你全新看待她的眼睛。’
在黄仕明老师的视频里,他的声音温暖、我在他的肢体动作和眼神里感受到爱和接纳,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内心丰盈,并做到真正接纳别人也接纳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在他宣传的课程里,有句话我很喜欢也带给我震撼,成为自己是一次英雄的旅途,全职养育孩子的这三年八个月里,在看见孩子也看见自己的时间里,成为自己需要学习、需要勇气,需要调整、道歉、复盘;需要看见自己、接纳自己、看见家人并接纳他们,这有点难,但也是我现在热切的渴望,我想成为自己,,未来的生活我的愿望不在是变成更好的自己,而是想说愿未来的道路上更好的成为自己。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培养一个让孩子成为她自己也是我作为妈妈对自己教育路上的期许。我想让贝贝看见想和她共同成长的妈妈,即使不完美,但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