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人生充满了可能性,以我不长不短的经历来看,确实如此。
如果一定要思考关于生活的话题,我很有兴趣提到的一点是:对于未来的预期,我们常常毫无所知。比如,我曾经在中考1000米长跑测验前想,这辈子就最后一次了,跑完后,这种无趣与痛苦将与我一别两欢,再不互扰。然而很多年后,我却深深着迷于心肺灼烧的感觉,两三年间不知跑了几千个1000米。比如,我也曾在高考后和大学毕业后天真畅想,这辈子可以再也不用读书做题了,然而用不了几年,生活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让我承认开卷有益,而不读书寸步难行。既然了解了心意之难以捉摸,为了避免反复被打脸,倒不如干脆注重于眼前实实在在的确定的事。于是,我想到一件目光足够短浅的事,并打算去做,那就是重新开始写点公开的东西。
输入输出本应是天生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两件事,但输入容易,输出难。比如小孩子提到春游就欢呼雀跃,但如果提到事后要写篇400字的游记,便会忧心忡忡;比如现在一次刷两三个小时抖音容易,可是我要问你对这些输入有什么收获和见解,归纳提炼一二三,你一定觉得我是神经病。输出这事总是需要费一番脑筋的,本能的自己就是喜欢躺在地上吃喝玩乐的惫懒之徒,为避免娱乐至死,需要经常有个正气凛然高大全的自己噔噔噔过去PIA一脚踹他屁股上,让他起来干活——动作慢了还得再补几脚——这样才能进步。当然,有时候别人踹也行。有一个能踹自己屁股的人,是很幸运的事,比如记忆中总能发出恐怖凝视的班主任,比如受到你多么坚毅的嘱托,要狠狠虐待这副并不有趣的躯体的健身教练,都起着类似的作用。然而这些服务都得花钱购买,也不能24小时起效,所以,唯有自己踹才是最明智之举。另外,我真的很怀疑——无论我们曾经多么狂热专注、潇洒自由、不拘一格,无忧无虑,与世无争,并拼命让自己从言行、乃至精神都符合这样的人设,生活教会我们“所有成年人都是劫后余生”这一点,只是时间的事——这句话有99%以上的概率是对的。
然而,一个人默默地输出还是不够。下公开发表这个决心的情景,就像是要在仅有一张的名贵纸上写一段誓言般坚决如铁的话。笔尖悬而未落的瞬间,关于成功后的喜悦和失败后的懊恼的想象保准会不请自来,如同潮水般交相重叠着一遍遍冲刷脑海。于是我常常在犹豫了5秒或者10秒后,决定暂且收回手,静一静。终于,循环几次以后,心理建设到位了,笔才落了下去。所以,对我来说,这最后一步关乎勇气。勇气,有人天生过剩,那不足以参考,如我一般的普通人,平时遇上一些场合,如果有人怂恿,不管真扭捏还是假客套,也能勉强表演论述一番撑完场面,要是无人谈及,也能充分享受安守一隅体验岁月静好。写东西发在网上,要是克服不了对可能被抨击、被评价、被提出不同观点挑战,被人暗地里谈及和嘲笑,以及有一帮贱人时时刻刻等着看自己笑话这种虽然自恋中二无中生有,但画面无比形象生动的想象的恐惧,还真的挺难做到。但是,人是矛盾纠结、欲念丛生的动物,由此,用一种欲望,去攻击另一种欲望,往往就能收到奇效。是的,通过思考,我发现这件事的收益要远远大于上述风险,因此,值得做。
首先,想到要发表,唯恐言语有失,必然会多做一些材料收集、验证、打磨的工作,有助于跳出个人无压力写作的舒适区,强化思维和输出能力;第二,我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对其他人有启发,因为我也受到过很多信息的启发,有时候哪怕只是一个词语,一个概念,也许就能催生习惯升级的火花;第三,自我学习的视野终有限制,思维的碰撞交流必然可以开阔思路;最后,如果是工作中可能遇到我的人,了解多一点,沟通成本省一点。
我已经过了少年时代,展示和被关注的需求淡了,而更想竭尽全力保护所有读者的时间,使得阅读我的文章不是浪费时间和无谓消耗。儿童时期我很喜欢打游戏,而现在不同了,因为,我不需要去斗虚拟的恶龙了,我要做的是——真实的勇者。
—————————————————————————————————————
我是顾今,IT职场人。输出我工作、生活中的感悟,希望于君有益。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顾今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