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流行这么一句话,“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更何况咸鱼也幻想着有一天能祛除掉身上的咸味,来个“咸鱼翻身”呢 。那么,如果一只咸鱼定下了“翻身”这个目标,为什么迟迟不去行动呢?为什么这个目标没能成为他行动的动力呢?是什么阻碍了他?我对此做了个粗浅的浅析。
我分析,之所以目标没能驱使其前进的原因有三点,分别是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自我认知度不够。这三点环环相扣,但凡出现任何一点都会触发其他因素,最终让你与你定下的目标不了了之。换句话说,如果一开始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就会产生连锁反应,牵引出其他不良因素。所以,只要出现以上任何一点都会让你与你的目标渐行渐远。
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的产生从大概率上讲是由自我认知度不够而引起的,也就是说最初可能先是自我认知度不够的产生,才引发了环境和心理因素。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的问题。
环境因素
最能影响到我们的环境因素分别是家庭环境、社交环境(网络环境)。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三个环境时常富有连贯性。举个例子,就好比我过去双休在家撰写文案时,经常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打断,比如我妈到点喊我吃饭,然后是客户打电话来咨询问题,再者就是写文案的过程中电脑旁的手机一亮,来自微信好友的召唤。
相信大家都有遇到过类似以上的事件,好似学弹吉他、写论文等,都会被各种琐事打扰,如若经过以上这一连串的打扰,可能大部分人的耐心都会逐渐被消耗光,之后就无法高效的完成眼下的事情。那么以上环境为什么会成为我们追逐目标过程中的“磨耐精”(消磨耐心的‘妖精’)、“拦路虎”呢?
那是因为,“你希望这些环境事件的发生!你希望通过这些事件来打扰你!是你主动把他们给吸引过来的!而你却毫无察觉自身的意图,还反过来对这些事件发牢骚。”
看到这的你是不是有点懵,“什么?你没搞错吧?我主动希望他们来打扰我?笑话,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别着急,咱们接着往下看。
就用刚才我举的双休日在家写文案的例子来进行分析。我内心明明很清楚快到饭点了,为什么我还要选择在临近饭点时写文案呢,而且每到饭点我妈都会来叫我,这些年来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
再然后是客户打电话来向我咨询问题,为什么客户在双休日还打电话来向我咨询问题呢,他是知道我双休日不上班的,难道是他不礼貌吗,还是我之前留下给对方类似于“可以随时咨询我问题”的信息?(事实上,我之前的确跟对方坦言过有什么事可以随时找我,因为我是企业咨询师,对方咨询问题要收取咨询费用)
在连续经历过前两次事件后,我继续写文案,电脑旁的手机突然亮起来,把我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上,来自微信好友的召唤。虽然我把手机调成了静音,但我为什么一开始不把手机正面盖住,这样不就看不到了吗?我是希望有人来找我吗?
看到这明白了吗,以上的事件虽不是我刻意而为之,但的确是我把他们给吸引过来的,我还对此发了牢骚。换句话说,以上事件我不想它发生,但是潜意识里却是希望它发生,其目的就是为了打断我现在要做的事。
这时你可能有疑问,“既然定下了目标,那为什么潜意识里还想着让其他事情来打断它呢,这不很矛盾吗?”。文章开头我就说过了,“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自我认知度不够”这三点环环相扣,但凡出现任何一点都会触发其他因素。换言之,环境因素的潜意识行为很有可能是心理因素主观认知牵引出来的。
心理因素
综上所述,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关联,是由其主观的心理下意识认知演化成客观环境的潜意识行为。这么说有点绕,举个例子,比如你想学弹吉他,你摸了两下之后感觉好难,心里认为“根本就不可能学会,太难了”,这时你已经建立了“弹吉他”这件事是一件很难的事的主观思维。
但是你还是想学会,于是在后续学吉他的道路上,触发了环境因素的问题,你会在生活中无意的去制造一些未来可能会打扰自己学吉他时的事件,因为你觉得学吉他这件事对于你来说太难啦,你潜意识会觉得这就是“折磨”,那些打扰事件也会随之发生,虽说你是无意的,但却是你之前的潜意识行为,你也可以因此而得到学不了的借口。你心理可能也会想,“反正吉他就放在那,迟早有一天会学会的”。如果是这样,若干年后的你可能还没学会,就算学会了也只是略懂皮毛而已。
所以一开始你要给自己建立起强大的心理表征。就学吉他这件事而言,一开始就要在心里建立起“学弹吉他多容易啊,这对我来说根本就是易如反掌的事,不出三个月,我一定会成为吉他大师”这样一种心里表征,那么那些潜意识行为也都将不复存在,这时的你也会更有信心的去完成这件事。因此心里功夫要做足,如果你原本内心是抗拒的,即使你在怎么想去做这件事,也很难有良好的成效。
说到这,可能有人有疑问,“照你这么说,我已经建立了心理表征啊,但学的过程中还是有被其他事情打扰,难道也是我潜意识的行为?”
对于你是否建立起了心理表征,在这我打个问号。如我刚才所说的,如果你已然建立起了心理表征,决定去做这件事的时候,其实是很难被打扰的。就比如我刚才举我自身的例子,就我写文案这件事,之前我内心是抗拒的,因为感觉这件事非常难的,所以才会出现那种情况。自从我接受这件事,建立起心理表征决定去做这件事之后,我之前的潜意识行为会转化成现在的主观意识行为。
换句话说,我会在做这件事之前先做好全面的准备,就比如我会跟我妈说饭点不用叫我了或不在临近饭点时写文案,之前也不会跟客户承诺“任何时刻随时联系”,还有手机正面也会盖好等等一系列可能会打扰我的举措。因此当你建立起心理表征,决定去做某件事时,其实你会不留余地的去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
自我认知度不够
如果说环境因素的潜意识行为是伴随心理因素的主观认知而产生的,那么心理因素的主观认知就是自我了解的程度不够所牵引的。建立起心理表征的前提是你真正的了解自己,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这里涉及到自我认知的问题,说实话,大家有过真正的了解自己吗?也许是自己的品格、或是自己的性格、再不然是自己的能力等。我觉得只有少部分人是真正的了解自己,而大部分人的自我认知是建立在他人对自己的评判作为标准。换言之,如果你是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人,你会去翻看星座说明书吗?你会在意他人如何评价自己吗?
设立目标是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只有真正的了解自己,才能设立一个值得自己奋力前行的目标。对自身了解程度不够所设立出来的目标会使你偏离正确的轨道,而后引发那一连串“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的连锁反应,你也会因此浪费掉许多成本和精力。
举个例子,就好比一个五音不全的人想学弹吉他,你问他“你觉得自己唱歌好听吗?”他如果发自内心的回答“好听”,那这就是自我了解程度不够,之后他学吉他的道路注定是坎坷且容易放弃。如果他回答“不好听”,这就是有自知之明,还算有救,这时候你可以给他建议“那你先学好发音音准在学吉他吧”。
所以了解眼前的自己特别重要,可以尝试着照镜子问问自己,自己真的足够了解自己吗?再比如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想自己造一艘火箭,那么他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了解自己,最初的想法应该是“我文化水平不高,我得先提升我的文化水平,造火箭需要学习大量物理知识,我得学好物理知识”,而不是“我要造火箭,我现在就去买造火箭的材料……”。伟大的目标是伴随着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设定一个个恰当的小目标,逐步贴近自己的理想。
总结一下以上内容,我们探讨了为什么目标没能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我将其归结于三点,分别是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和自我认知度不够。这三点一环接着一环,其诱因是最初对自身了解不够才引发了后续的心理活动和潜意识行为。所以设定某个目标之前,先好好审视一下自己,问问自己,“做这件事的前提是什么”、“目前的我适合做这件事吗”……,这样一来你眼前的道路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
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子
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泰利斯
无论在什麽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的多麽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巴甫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