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文山7月24日电(通讯员 凌立峰 叶彤)7月19日-26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向日葵”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实践队前往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寸金学子有幸到慕菲勒黑鱼洞村参加彝族同胞最隆重和传统的节日——火把节,在一天里彝族同胞举行祭祀、吃长街宴、篝火晚会等相关活动。
慕菲勒,彝语为岩石边上很多的村子。友好热情的彝族人民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用一些节目来展现民族特色,火把节更是其中的代表。火把节相当于是彝族人民的新年,在这一天,他们都会穿上彝族的衣服,进行文艺汇演,以最热情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客人,氛围融洽而温馨。
来到维摩乡黑鱼洞村,就看到了彝族人民早已摆起长街宴,所有来到的客人都可以自由落座,彝家阿哥就会为你斟上一碗特色果酒,用以表达对远方客人的热烈欢迎。
图为长街宴的上菜仪式,彝族小伙及阿妹将所有的菜都放在筐里,所有人排成一排,在歌声下进行上菜仪式。每一道菜式都富有祝福美好生活、丰调雨顺的寓意。简书通讯员 余煜瑞 摄
在彝族人民的热情招待之后,砚山县彝学会秘书长、砚山县委宣传部网络中心王翔主任就为实践队队员们介绍了村名地名的由来,“在彝语中,幕菲勒即为岩石边上很多的村子。黑鱼洞即为会出黑鱼的地方。我们这里也被称作‘彝族弦子舞之乡’, ‘顶灯跳弦’更是有着独特的民族艺术价值,”王主任说到。
慕菲勒依山傍水、群山环绕、民风古朴,是一个具有浓郁彝寨风情的村寨,民间民族舞蹈、民族乐器及民族服饰均保持独有的鲜明特色。维摩乡更有着的彝族文化传承馆,记载着特殊的时代文化记忆。黑鱼洞作为“弦子舞之乡”,素来流传着“弹弦子说情,跳弦舞欢庆”的习俗,也于2009年被列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队员们在了解过后对于火把节,对于维摩乡有了一个更好地理解以及认识。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与王翔主任合照。简书通讯员 余煜瑞 摄
了解过后,王主任带领实践队队员们共同感受着浓厚的彝族文化氛围,共同观看 “我和我的祖国”彝族火把节文艺汇演,在文艺汇演上,彝族人民跳起了排练已久的“彝家欢迎你”、“欢聚一堂”等舞蹈,展示了极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与民族文化。
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教授实践队队员弹奏当地特色的彝族月琴,又名弦子琴。即使是从简简单单的哆啦咪发也感受得出弦子琴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独特魅力。人们通常是一边弹奏弦子琴,一边跳弦子舞,有着浓厚的民族氛围。简书通讯员 凌立峰 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弦子舞传承人的合影。简书通讯员 余煜瑞 摄
新时代,新征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是每一位公民所应该做到的。 为了尊重文化差异,尊重别人家乡的风土人情,更好地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了解其中内涵,实践队队员们主动融入到其中,入乡随俗。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尝试和彝族人民一起跳弦子舞,与彝族人民一同感受火把节那融洽的氛围。简书通讯员 凌立峰 摄
在火把节当天最重要的元素就是火了,“火”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以此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篝火晚会上,人们举起火把围着广场穿梭,就像一条火龙,蜿蜒起伏,十分动人。
图为火把节的重头戏篝火晚会,人们围绕着火把跳弦子舞,同时也将篝火晚会推向了高潮。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大家一起手牵手将一切的烦恼都抛诸脑后。简书通讯员 冯嘉敏 摄
火把节乃是彝族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节日,这是传统与现代最好的结合。“经历这一次的火把节,拉进了我们与彝族人民的距离,感受到他们身上的淳朴以及热情。”实践队队员说。彝族是一个神奇的民族,不管是那“顶灯跳弦”、长街宴、弦子舞,还是热闹非凡的火把节,每一位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