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腥风血雨,五千年文明交替,中国,这一四大文明古国,始终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其卓越的风姿向世界诉说着自己的千年文明史。可是让其政体异常稳定(在这里我说的是总体大趋势)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今天所要讲的主题:“封建王朝如何屹立不倒并且茁壮发展的原因”
我们大家都知道,所谓“封建”,其实是具有两个层次的意思的:
“封邦建国”,简言之,即周初分封制(大家都知道的,在这里我就不细说了)
封建王朝,或者封建社会:此处所指说的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我所要讲的就是在封建社会下如何去理解它的政治稳定。
那么我就要来说说了,封建制度下国家结构为何如此稳定?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有两样东西的存在:礼治与法治
礼治:知书达礼,礼尚往来……这些简单的成语都在默默地诉说着礼治的悠久历史,儒学大师孔子就提倡礼治,但是在这个时期并没有全面普及。因为我们都知道在那个处于诸侯争霸的时期,各个诸侯国需要的并非是所谓的礼治,而是法治,这也就引出了我所要说的第二个主题:法治
下面,我将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的故事开始讲起,我们都知道,秦朝提倡法家的学说:自商鞅变法伊始,秦国提倡法治,“以法治天下”,正因如此,我们才可以看到在后期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时它为何拔得头筹的原因吧。正因如此,也就出现了很多国家的变法行动。例如,吴起变法,李悝变法,商鞅变法,总之,在那个时期,法治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
至于这二者的关系,我认为是同等重要的,因为礼治和法治都推动了当时社会历史的进步。用“相互依存,相互依赖”来讲也是非常准确的。至于后世人所说的秦朝因为施行严刑峻法而导致秦朝暴政的这一方面内容对我来说是不准确的,因为在每一个阶段“礼治和法治”都需要去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现在我想说的是,“礼法”并存才可以推动古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并且在中国古代法律是从属于礼治的,因为礼的内容特别丰富,它包括一些社会风俗习惯,人情伦理道德,这些东西如果可以加以改造摒弃的话,那么就会达到“取其精华”的效果。对于当代“德治”也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也正是因为都理治与法治的结合,从而导致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结构相当的稳定,这也验证了我常常所倡导的“中庸”思想。这是一种可贵的思想,它不同于西方的“妥协”,而是一种基于客观事实,从而对一个事物做出客观判断的准则。
基于这,我才写这篇文章的。因为是在晚上,所以就脑洞大开,可以好好的写写自己对于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最基本的判断。这也是作为一个作家也应该有的基本能力,对于以后在写作这一方面行走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还有,我再举一个例子,就说说清朝吧,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逐步统治中原的封建王朝,它既是封建王朝政权达到巅峰的见证者,也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它之所以得以存在将近300年,也是因为其重用汉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学习礼法思想,从而得以巩固其统治。这一点其实在雍正年间最为最为明显:
其重用李卫,田文镜等人实行改革,如“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当差”等等,虽然这是涉及税收这一方面的改革,但这也是法律,其相关内容可以在《大清律例》中寻找。并且在雍正年间,封建制度开始正式走向衰落,但是它的一这一体系仍然稳固的存在。
当然,“礼治与法治”对于当代社会治理也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利用辩证看待的观点去理解它,改良它,使他真正服务于国家建设。这样它的作用才会日益发扬光大。
礼治与法治,这一封建王朝的定海神针,它穿梭于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之中,也成就了一代代伟大的的历史人物。它的存在,使两千年的封建王朝体系结构更加稳定巩固,正如这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假若这“定海神针”从东海龙宫中被抽取出来,也就意味着封建王朝体系的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