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只知道他的存在;其次,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人民畏惧他;更次,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
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心解] 老子描绘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社会,统治者诚信重诺,不烂用权力,老百姓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存在。老子强烈反对“法治”政策,而对于“德治”,老子认为这已经是多事的征兆了。最美好的政治,莫过于统治者“贵言”,从不轻易发号施令,人民和政治相安无事,以至于人民根本不知道统治者是谁。
第十八章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废驰,仁义才显现;家庭不和,孝慈才彰显;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心解]
大道兴隆,仁义行于其中,自然不觉得有倡导仁义的必要。等到提倡、崇尚仁义,社会已经不纯厚了。舆论对某种品德的倡导,正由于他们的欠缺。
参考资料:《老子道德经注校释》(中华书局)、《老子注释及评介》(陈鼓应 中华书局)、《老子他说》(南怀瑾)
c_spz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