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读此书,别说你懂。懂什么?懂男人、懂恋爱、懂婚姻这些事儿。
从前一直觉得恋爱对女人来说是小事,顺带着也认为结不结婚更是小事。因为我们一直被教育说虽然男女平等,但女孩子更需要有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坚定地站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看来,如果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精彩,为什么一定要找个人来陪着呢?或者,只要有个好男人爱我、疼我,就算不要那张纸,日子不是一样可以幸福地过吗?
那时候的脑子就是这么简单:读书时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毕业后应该把找工作放在第一位,找到工作后就该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至于跟男生谈恋爱,遇到合适的当然可以谈,但不幸的是,总觉得自己遇到的人不合适。现在想来,这简单任性的想法真是于我个人毫无益处——也许只对那些坚持学业或事业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的女人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书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从女孩情窦初开,她身边就一直不乏追求者的围绕。这种围绕来得如此自然,以至于女孩们以为这是与生俱来的,她们并不明白这种追求和围绕实际上具有时效性。时效性这个词这让我想到了大学时光,那时候同住一宿舍的姐妹们无论身材脸蛋成绩如何,断没有一个是从未被男生追求过的。而宿舍那部唯一的电话机接二连三地响起后,则常常是不同的男生要找同一个女生。
可是前几天与那九年未见的舍友一起吃饭时,我们在惊讶各自的娃调皮捣蛋程度之时,也感叹了一番同学里那几个还没结婚的女生。对,现在的我们已经脱离了当年的青涩,说起来个个都变得更有风情更令人称道了。可是比起现在校园里的年轻女孩,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呢?所以很是为那位留校工作的同学担心,但愿她不是因为挑剔男人而未婚,而是男人在等她的允诺随时准备结婚。
毕竟,女人的择偶黄金期很短。根据两性基因差别理论,女性往往倾向采用长期择偶策略,因为她想要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基因的传承;男性也想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基因的传承,但是因为他们的生育代价较女性要小得多,所以他们完全不介意在采用长期择偶策略以得到名正言顺的子孙同时,再采用短期择偶策略多征服几个女人以便为他留下更多后代。
正如作者指出的那样,谈到这点不是在为男人的花心、滥情开脱罪名,而是告诉大家:两性都是热衷繁衍的,区别在于两者的繁衍代价不同。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是我们的基因在暗中操纵,对于人类自认的“理智”,基因只会窃笑。男性女性都热衷追逐相对更好的基因来帮助自己传承下一代,但是男性更倾向于年轻这一标准。因为女性孕产周期较长,男性往往不愿仅仅守住一位女性去满足他广播广收的热切愿望。
调查数据显示,女生们26岁一过,便已经达到想要出嫁的峰值了;而男生却要到28岁才会有更多的人想结婚,如果28岁没结婚,他们也不介意拖到30岁,如果30岁还没结成,他们就继续享受,直到35岁才会又有结婚意愿小峰值。也就是说,如果女性不好好把握自己20几岁时的青春年华,过了30以后即使有事业有风韵,也很难再得到条件好的男性的青睐。
众所周知,现在城市里的大龄剩女还是很多的,而女人一旦被贴上这种标签,就很难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地去体会恋爱中的甜蜜了,因为年轻与否确实是社会和男性衡量一个女人有魅力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此外,男性喜欢追逐漂亮女性的原因也可以从生物学上来解释,漂亮意味着更少受到病毒和寄生虫的侵袭,从而象征着更好的基因和更强的生育能力。
曾经认为“我只想真心对你好”是影视剧台词中最动听的情话之一,看着男主那英俊的脸庞,再听听那满含磁性的性感嗓音,姑娘们忍不住把自己带入剧情,想象着他就是自己的伴侣,眼前和今后的他将对自己一如既往的温柔多情并无怨无悔地付出。还沉浸在这美梦里的姐妹们该醒醒了,来看看作者的告诫吧:你以为他们对你心动,主动追求你是为了你好吗?当然不是,他们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完全是为了他们自己好。
这是多么坦诚的一本书,简直堪称“拯救不懂男人就恋爱的傻姑娘宝典”,并且它在让我们长知识的同时又不乏趣味性。刚刚看过一遍的我只想说一句,作者为何不早点让它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