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爆发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之后,我一直在寻找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因为我深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像过去那样,看什么都如“过眼烟云”,那我只能是陷入低水平勤奋的陷阱。在持续地阅读了一些书籍,学习了一些方法后,也算小有所得。今天,阅读《这样学习最有效》,就结合自己的体会,和大家分享戴维斯思达迪学习法的五个步骤:
一是浏览
如果是阅读一本书,就要先阅读前言、目录、后记、附录,了解整体框架及作者的主旨思想。
如果是学习一项新的知识,那就要先搭一个框架,之后再不断的把相关内容填充进去。
这里有一个好用的工具就是思维导图,如果我们在学习之前先画出思维导图,再进行具体内容的学习,就好像是在脑子里画了一幅索引地图,让我们能够很方便的存储和调用。
二是提问
就是在学习之前,先提出若干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他的时代背景是什么?这个知识和方法有没有适用边界?我以前学过类似的或相反的观点吗?我以前有过类似的案例吗?如果我采用了这个方法,我会怎样,如果不用会有什么后果?概括起来,就是"前因后果,适用边界“(赵周老师的方法,非常好记)。
实际上好的问题胜过好的答案。照抄照搬他人的知识形不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提问的过程就是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让新知识和自己发生关联。
三是阅读
也就是进入了我们正式学习的阶段。
戴维斯给大家提供了两个加快阅读速度的办法:一是减少朗读与默念,可以用手指按在嘴唇上避免发出声音。二是看字群。当你注视一个字时,眼睛的余光可以扫视的宽度,就是视野宽度。看字群就是利用视野宽度看一串有意义的字。
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更适合于阅读非关键部分,比如书中的案例等等。对于关键的概念,我更喜欢逐字逐句的阅读,特别有用的内容,我会用剽悍一只猫推荐的方法,边读边在电脑上敲一遍,这样才会印象更加深刻。
四是复述
就是用自己的话来陈述重点,以便修正复述时出现的错误或遗漏。事实上,往往在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以为我知道了”并不是“我真的知道了”!
复述可以是写下来,也可以是说给别人听。据说,一项知识如果你和人分享三次,就会变成你自己的东西,且终身不忘。把你学到的,总结好的,琢磨清楚的那些知识传递出去,分享给你身边的人。如果对方对此感兴趣,那你就要再仔细一点说明其机理,其作用,甚至用更多的来自自己身边的例子去讲解。在一来二去的交谈中,你会发现自己也还有很多没弄明白的地方,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更准确的陈述,需要更精彩、更令人信服、惊叹的论据…… 怎么办?回来改进吧,下次在另外场合再演练一次……
五是复习
艾宾浩斯曲线告诉我们: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通常,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 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 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所以,不要相信过目不忘的神话,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运用记忆规律及时地复习所学知识才是正道。
综上所述,戴维斯认为经过这五个步骤,学习就像沙漏一样,去芜存菁,剩下的就是精华。
华罗庚说“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 读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然后再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经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把书“读薄”了。
还是那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学的更多,走的更快,先学会高效的学习方法。如果你还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赶紧用起来吧,想的再多不如立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