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改变原来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太难了。”
有粉丝朋友给我留言,说看了我写的文章,把自己从哪到外大修了一遍,觉得改变真的太难了。
我深以为然。
今天出游,我在完成旅行的前期规划,申请各种手续后,剩下的都交给老公。
老公负责收拾行李、装行李箱、选定飞机的座位以及托运行李。
我只需要带着顶着一颗脑袋的身体,跟在老公的屁股后面就可以了。开始彻底的放空,躺平的心理状态。
到了首都机场,开始取行李前,老公随口问了我一句,“你去厕所吧?”
我脑子当时闪现的信号就是“老公去哪里,我就跟着,别走散了。”
在这样的思维模式支配下,我跟着老公的屁股后面,没有看旁边的指示牌,兜兜转转。老公走进了厕所里。
我习惯性地跟着他走进去,撞到一位往外走的男士,吓了一跳,发现再转个弯就进入男厕所里面了,赶紧转身朝相反方向走。
修炼成长了好几年的功夫,一天时间就回到解放前。
我从样样能干,时时觉察的成年人心智一下子退行到十几岁的小女孩心理状态。
前两天有位家长找我,想给孩子私人订制英文阅读与行为习惯课程。
他奇怪三年级的女儿怎么一年的功夫不到就跟换了一个人一样。不喜欢读英文书、拒绝开口,甚至都不爱跟他们夫妻俩说话了。
他女儿一二年级是在一个私立学校。去年考虑到自己要出国进修研学,他就把女儿转到离家近的一个公立学校。
本以为女儿去了公立学校,不像私立学校那样功课紧,学习紧张,每天早晚忙着赶校车。可以多一些时间玩耍,睡觉、学习英文。但发现女儿的表现越来越不如他们意。
我问他转学这个事情跟孩子商量,经过她同意了吗?
他说,没有啊,我是为她好,什么都帮她安排好了。
我说,换位思考,如果你父母在你三年级的时候,不经过你的同意,把你突然转到一个新学校去,你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而且你觉的女儿在私立学校学习辛苦,是你的感觉,不是孩子的。
今年夏天,你们又要带她去异国他乡去另一个陌生环境,她会感到开心、激动,还是会害怕,忐忑不安,没有熟悉的老师、同学朋友?
这个爸爸拍了一下大腿,“是呀,你说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满脑子想的怎么安排让她感到轻松点?”
当我们把一个三年级的女儿当着孩子时候,不去考虑尊重、征求她的意见,她的想法,孩子的心理状态就容易退行到原来幼儿的状态:反正你们帮我安排了一切,我也不需要去思考,我也不需要发表意见,那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
最近碰到了好几例这样的家庭。
孩子到了三四年级,莫名的哭泣、或撒谎,回家不愿意做作业,不想学习。
家长要么放手不管,要么就替孩子安排好一切。
心疼孩子,觉得孩子还小。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就在家休息,一请假两个星期或一个月。
上学对于孩子成了一件恐怖的事情,上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单词不会读、句子不会写,语文好多字不会写,数学题目也听不懂。
孩子要么以撒谎哭泣来逃脱写作业,或者以生病的方式来逃脱上学,还有直接抗拒学习。
那为什么家长习惯性把上三四年级的孩子还当着小孩子对待呢?或者觉得孩子长大一点什么都会了?
习惯性地按照自己的原来成长方式或思维认知来看待现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这是家长需要觉察的问题。
还有,一个五年级的孩子,都不敢自己过马路,不会独自出去买一瓶酱油,会是什么原因?
妈妈说孩子害怕,胆小。
这真是孩子自己害怕胆小,还是妈妈把自己的害怕担心投射到孩子身上,阻碍了孩子心理的成长发育呢?
在家庭里,一个能干的妻子旁边就是一个“巨婴”丈夫,一个操心的丈夫旁边就是一个面容年轻的小女孩样的妻子。
喜欢替代包办的父母,身边就会有一个不爱动脑筋动孩子;l
认为孩子长大了,那些功课就自动学会的的家长,喜欢用自己固化的思维面对现实发展中的问题,停滞不前。
喜欢担心害怕的妈妈,旁边就有个什么不敢去做,不敢去尝试去探索的孩子。
一个人心理状态出现“退行”,外在表现也会出现固着,比如面容看起来比实际生理年龄小,行为迟缓、笨拙或幼稚,说话直接、简单。
曾经8岁的女儿说,我妈妈就是一个小女孩。当女儿进入青春期时,我家里就出现了两个“女孩争夺打架”的现象。
在亲子关系中,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不要把“为你好”、“给你安排好一切”、“你大一点就自动会了”当作孩子的想法。
当孩子出现某些行为问题的时候,有成长型思维的家长,会及时觉察,及时调整与孩子相处的方式。
我也时刻提醒自己,要把头脑中“依赖”模式剔除出去,不要习惯性跟着老公,一不小心走进浴池,那真是要囧到家了。
一群光溜溜的男人被我吓坏了,咱也赔不起呀,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