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突然想起来前几天看到的一段话,大意是“我不理解为什么有人想回到小时候,长大了挣到钱了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钱,小时候的窘迫我永远都不想再体会一次。”
我看这句话默默地心里是点个同意的,因为我小时候也极其窘迫,不同的就只是我长大了也没多多少自由。我好羡慕那种可以随便出去旅行的人,我一辈子也捞不着那待遇。
但是今天又反过来讲,如果我要养育一个孩子,我有没有办法避免这种窘境呢?我就开始在脑内想。
因为我很清楚我自己嘛,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我又觉得欲望真的是可以无穷大的。我小时候的愿望就是有玩游戏的权力,我搜集了很多游戏,但是我在各种意义上的条件上都很窘迫、没有条件去玩到。然后后来这些东西还都被我爹妈给扔掉了,等于说我一顿操作经营了个空。
所以当我成年了之后,我有条件玩了,玩上了也心里总不是个滋味,不管我实际上玩过多少时间,可我心里面的时间始终是“没玩上”,始终是有那种空洞感的,不踏实,不满足,始终有种饥饿感。不管我现在觉得游戏是有多无聊,这欲望却始终在那。
所以就拿我这个例子,如果我要养育一个孩子,我怎么避免?然后我突然就从死胡同里看见出路了。
因为我们一般的认知是,有什么条件、孕育什么样的人,包括很多自称灵性圈的人,言谈举止中其实都渗透着这个逻辑。
但认真来说道的话,我觉得这个逻辑是不对的。不是物质决定心灵,而是能量从高维向低维投射的。不是故事决定频率,而是能量频率吸引着故事与经历,这里有这样一股能量,这股能量就会召来这样的人生经历。
所以我的故事,我之前的讲法其实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是我的“匮乏感”的能量召唤来了“打了引号的,让我匮乏的原因”。
所以这件事的核心在说,要注意我自身每一个微小的能量细节上,是不是正在透露着“我受害了”的能量。如果我觉得我的经历决定了我的心灵频率,这股逻辑毫无疑问就是“我是受害方”。
那继续,假想我如果要避免这个情况,我要告诉孩子两件事,一是前半部的“没有受害”,二是“认得有益”。
光说“好吧,我不是我故事的受害者”,其实屁用都没有,比如我,我非常非常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我还是觉得我不理解我的人生,我找不到我在这里的好处,我正被它害。
所以如果我真的能知道“没有受害”这回事,我肯定没有受害的心,我就肯定是明白我如何被爱着、益着的。看不出来就说明是假的,还是在受迫害。
这个我现在只能暂且把话撂这,用行动来发现。这里没法再写了。
所以,无害有益。
然后,就可以避免本文的题目了,
也就是避免“那一长串为了避免受害而产生的刻板行为”,
在受害的逻辑下
我们的行为是趋利避害的,
所以才有代偿行为,
但在真理的逻辑中,
没有趋利避害,
没有逃,没有避,
所以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