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前两天在我的朋友圈里看到一条抱怨的动态,一位妈妈对正在上初二的儿子感到十分的手足无措,她说,孩子平时很听话,但自从读了初二之后,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不管父母说什么,都想和父母顶撞。
父母类似的抱怨,其实数不胜数,而主角恰恰都是初二学生,但这并不是巧合,而正是所谓的“初二现象”。
那么我所理解的“初二现象”也就是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叛逆表现。
01 什么是初二现象呢?
初二现象是指初二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发生的一系列现象。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存在着种种发展的可能性,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初二阶段的学生处在"心理断乳期"。
初二学生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容易激动、暴躁、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存在心理障碍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
因此,初二阶段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教育的关键期。
在学校,许多的老师班主任都深有体会,在初二年级,大多数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习成绩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许多原来听话守纪的学生,这时开始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抑郁自卑等心理障碍以及说谎、破坏等不良行为,因此这种在初二特定的阶段,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学生个体所显现的相对比例偏高的不良心理、情感和行为特征,"初二现象"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
02 你的孩子是否处于“初二现象”?看看以下几点是否“中招”
1.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渐渐将同学、朋友作为倾诉心事的首选对象。拒绝和父母沟通在我看来是一个很明显的现象。
2.再之就是他们敢于质疑家长的权威,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对简单、粗暴的说教方式不盲从,甚至拒绝接受。同时,他们的个性也处在一个“暴风骤雨”式的发展时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成人独立感增强,要求别人尊重自己,渴望获得和成人一样的标准和评价。
而当面对父母的压力时,形式表现虽然不一,但他们普遍都会选择反抗。
3.他们不服管教,对老师、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而是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一定要和师长对着干。
4.正处于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学生,情感开始萌动,在于异性的交往中容易产生“好感”,随着这种好奇心与好感的与日俱增,早恋就容易发生,然而这是“初二现象”中一个显著的特点。
如果出现以上几点,那么各位爸爸妈妈们就应该提高警惕了,意味着你的孩子与你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过也不用着急,因为这是无法避免的,既然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就需直面。然而,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直面它,是父母以及老师需要去思考的。
03 他们说
@小飞侠CIA(14岁,初二学生):
每天回家爸妈都会问我在学校有没有捣乱,上课听讲了没有,考试考了多少分,但是在学校学习了一天本来就很累了,回来还要听他们唠叨,我真的是受不了了,有谁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办?我现在最烦的就是回家听到爸妈问我。
@思颖(15岁,初三学生):
我在班上对一个男生很有好感,但是我对他是那种很单纯的感觉,前段时间有一次晚自习的时候他给我写了一张纸条,塞进了我的书包,我也没有当场拆开看,回到家中妈妈给我书包放牛奶的时候发现了,然后把我凶了一顿,我觉得自己也没有做错什么,从那以后妈妈都喜欢翻我书包,感觉太不尊重我了,妈妈越反对我越想去做。
@一生何求(14岁,初二学生):
我在学校把同学给打了,老师把我的父母给喊到了学校,还让我写检讨,我心里特别的不服气,别人先打得我,还让我喊家长?再说,我爸妈在家里也经常吵架,我爸就告诉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给他好看,所以秉承着父言,我觉得自己没做错,送到学校来,就是受教育的,动不动就叫家长还要老师干嘛?
@名雅(14岁,初二学生)
爸妈还有老师总喜欢批评我们,还说我是坏学生,不好好学习还打扰别人,我真的不明白我到底哪里做错了,身边有那么多的人早恋、上网、甚至打架,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当我们成为你们眼中的“坏孩子”的时候,你们却只会一味的批评、指责甚至唾弃!我不是坏学生,更不是坏孩子,只是你们在我们需要温暖的时候浇了我们一身冷水。
看着他们的故事就像回顾了一遍曾经自己走过的路,成长时候所拥有的孤独是真的很孤独,刚刚步入青春期的他们,渴望独立和受到尊重却被很多人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其实,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的教育手段,或许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04 “初二现象”家长该怎么做?
在《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中,通过大数据来分析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初二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
青春期阶段的孩子看重家庭的价值和作用,对父母持积极、正面的看法和态度。
八年级学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中排名首位的是“有温暖的家”(49.4%),比四年级学生选择“有温暖的家”的比例高10.1个百分点;同时八年级学生最崇敬的榜样排名第一的是“父母”,比四年级学生选择“父母”作为最崇敬榜样的比例高3.3%。
1. 温暖的家庭是第一步
杨绛在《我们仨》里描述: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一个温暖的家庭能够抵御一切的孤独。“初二现象”所带来的叛逆与沟通困难等问题都是一种正常且无法避免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孩子最需要的还是家庭的温暖。
在2018年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中显示"有温暖的家"排在学生认为的人生最重要事情的首位。
无论是四年级还是八年级学生,在他们观念里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均为"有温暖的家",选择比例分别为39.3%和49.4%,远高于其他价值追求的选项。这表明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孩子都将家庭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追求,反映了他们对家庭的重视、依赖和对温暖家庭的期望。
所以,让孩子知道父母爱自己,让孩子心中有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2. 尊重并理解孩子,积极沟通
常常听到父母说一句话:“我是为你好”。但无数“为你好”像是一座座沉甸甸的大山,伴随孩子走过前半生,也固定了他们的后半生。
蒋勋曾经说过:我们有时候不知不觉在限制孩子,甚至以爱之名,因为爱太伟大了,大概你在骂孩子的时候也会说,爱你我才骂你,但事实上,爱应该建立在一个人与人平等的基础上。
家庭教育中最怕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越界干涉和决定一个孩子的一生,行着伤害之实。
他是你的孩子,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是父母一生的教养,在孩子叛逆期阶段,尊重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你明知道孩子出于叛逆期,还要和他对着干,那岂不是不会学着“转弯”?这个时候为了避免加重孩子的负面情绪和叛逆心理,做父母的应该先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去理解,然后进行沟通,效果或许会更好。
3.与孩子交朋友
我始终认为,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作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朋友式的关系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独立,二是平等。凡属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横加干涉,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商量。
亲子之间要有交流的氛围,经常聊天和谈心,在自愿的前提下,分担孩子的忧愁,共享双方的喜乐,沟通彼此的心灵,这是应对“初二现象”的绝佳好方法。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安稳度过“初二现象”,而这世上,其实根本没有一个坏孩子。希望家长们能够接受,无法在这个特殊时期正确释放力量的孩子,能真正辨识“恶行”背后孩子内在的需要。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0-15岁孩子的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