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应同学之邀,一行七人,自驾来到青龙山-双崮堆始发地--厚庄。
下了车,眼前便是太河水库,她像一颗晶莹剔透的绿宝石镶嵌在淄川东南的大山之中,为苍凉的群山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水波荡漾,雾锁云遮中更显神秘秀美。
“身后就是厚庄,往上走便是青龙山了!”莫莫的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里,他是第二次来爬青龙山了,说起青龙山,他就是仨字“太好了”。
回过身,抬头望去,山势连绵起伏,时逢早春,植被又少,一溜松柏沿着山脊一路向上,整座山形像一条蜿蜒崎岖的巨龙,山川高低起伏,绵延盘亘,如龙伏,龙舞,龙腾,龙飞。
一脉带大家做完准备活动,嘱咐大家带好装备。我把鞋带系成登山结,然后调节登山杖,背上背包,扣好双待,带上帽子,手套,漫步一声令下“走”,便开始了我们今天的行程。
一脉和漫步都是老驴了,这条线几乎每年都走。我们边走边聊,一脉风趣幽默,时不时地来个段子,逗得大家笑声不断。
穿过厚庄,来到山脚下,漫步一马当先,带我们走了一条他一直想走却没走过的驴道。眼前全是巨型沙石,表面皆是粗大的沙粒,偶尔还有落石滚下,我们都不敢说话了,屏神吸气,双杖在手里交替前行,就怕一不小心出溜一下,滑不下去,也要蹭块皮。大约走了二十分钟,我们终于走出了沙石段,爬上山脊,踏上了青石路。
以前听好多驴友讲起过青龙山的秀美和险难,来之前也做了功课,查了很多资料:青龙山是北方非常罕见的,发育良好的喀斯特地形,因悬崖陡峭,山脊狭窄,故有“淄川小刀山”之称。穿越途中,古老的花岗岩和年轻的石灰岩交替呈现,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景观。古老的花岗岩苍老,厚实,圆润,沉稳处下;年轻的石灰岩线条分明,俊俏挺拔,山峰突兀,秀岩奇石,刀削斧劈,高高在上。
也听漫步说,因山上植被少,这里适合冬春两季驴行,最高海拔785米,整个景区东西全长15华里,期间,全是100多米的陡峭山崖,十分壮观。而且整个路线基本上在山脊上走,难度很大,有些地段,必须手脚并用,是真正的“爬山”。
我和君君走在中间,后面是深海鱼和莫莫,在山脊上走比走沙石好多了,心情自然就放松下来,开始欣赏起风景来,回头望,太河水库已在眼底,雾气蒙蒙中,阳光昏昏暗暗,山顶陆续出现保留有残缺的寨门、兵营,山势的起伏变化,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不管男士们的督促,我们俩开始拍照留影。
走了一会儿,听到深海鱼的呼唤声,走近望远,哇塞!太美了!简直有张家界的秀美,山峰突兀,重重叠叠,在雾的笼罩下,神秘而不可测,“咔嚓咔嚓”,每个人都掏出手机,此处不留影,它处无意义,拍了几张照片,才亦步亦趋恋恋不舍的继续前行。
走过几段险峻之处,有两个地段非常险峻,脚踩在只有寸步之距的岩石上,身后便是悬崖,大家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倒也平稳走过,心中余悸未消,又迎来了一处难关。
我们跟着漫步的路线一路往上,登上一个至高峰,站在山巅,俯视众山小,一种豪迈之情油然而生,可是在接下来的环节中,真真得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
站在山顶,看着下面垂直的的大青石,心里是唏嘘不已,但要想继续前行,只有一条路——下山,无疑,这个山头是最险最难的所在。莫莫和另一个同伴早我一步平安下去了。轮到我了,我把套在手腕上的双杖把手松开,让双杖顺直垂下,左手抓住上面的石头,右手扳住另一侧的岩石,心虚得不得了,身体慢慢探下去,可能是身高差点,脚不能着地,心里一紧,有点慌了,大声喊:“我不行了!”上面的一脉赶紧对着下去的莫莫说:“莫莫,你快点接应一下书宁。”等待莫莫的过程好漫长啊,他好不容易下去,再次爬上,确实需要时间,我的手都快撑不住了,心提到了嗓子眼,想:要是撑不住了,肯定玩完了。就在我胡思乱想之际,一双大手托住了我的小腿,我的那颗悬着的心终于归位。待我站在平台处,翻身一步一步下了这个小山头,安全着陆后,激荡的心情不言而喻,看着陆续下来的人们,想想当时自己的处境,确是仅凭双臂倒挂在那里的啊,真的是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过了这个难关,下面的路就一路畅通了。
山底依旧是沙石,经过多年的风化,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犹如崇山峻岭中的城堡,又似蜿蜒在沙漠里的一个个沙丘。那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圆形石蛋,从高处看像一个个土豆散落在田间地头,让人浮想联翩,只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重回太河岸边,再次回望青龙山,不禁感慨万千,青龙山与以前穿越的路线不同,除了险峻,就是秀美,少了很多的沙土路,既是我十几次穿越路线中难度系数最高的一条,又是挑战自我的一次难忘的驴行。我默默对自己说:青龙山,我还会再来的!
此次穿越记忆深刻,特写下这首小诗,留作纪念。
《穿越青龙山有感》
(新韵)
十里蜿蜒峭壁悬,
青龙浮影卧波眠。
游春邀友登高处,
险象环生叹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