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圈被张天一的一篇《别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刷屏了,那么就借机给大家聊聊这个不一样的90后。
从梦想和现实谈起:
记得张天一在一次演讲中谈到自己是北大法律硕士,现在在卖米粉,台下的董明珠对其是批判加指责,她希望张天一把米粉店关了,去从事一份用的上自己知识的职业,用法律去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关于这点,元芳你怎么看。
其实二者都对。
董明珠是从现实的角度而言,之所以这样说反对张天一开米粉店,是因为铁娘子经历了太多,见过了太多的年青一代不靠谱的行为,所以为了从张天一自身发展,希望他用自己的法律知识来做好一名律师,去改变大多数人的命运,其实从这个角度而言,她算是一位责任感很强的企业家。
这个不算是观念落伍的问题。如果我的弟弟妹妹问我想自己去创业,不去好好学习,我肯定是阻止的态度,这中间的核心问题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我之所以阻止你,一方面是因为所谓的长辈对晚辈的爱,但另一点很重要的在于我并没有从你身上看到你能成事的可能。而这我认为才是关键问题。
谁会没有梦想呢,但要看我们为之做过什么,如果什么都不做,凭什么去支持自己的梦想。其实这也是父母阻止我们或者说我们最亲的人阻止我们的原因,我们的所谓梦想只是停在了口头上,或者说大多只是停留在幻想上,然后就想让别人全力以赴去支持,那肯定是在做梦。
正确的做法是可以先小步尝试,当有了实际行动,或者说有了成绩,那么再回头寻找支持,其实从长辈角度而言,谁不想自己孩子过的更好。
另一种情况就是我们说自己在追梦的过程中,受过很多不认可,其实别人为什么要认可你,你做得好不好是你自己的事,你成长不成长也是你自己的事,如果你因为别人的嘲讽或者说反对,因此就消沉就放弃,那么说明这件事并不是你的梦想。
况且从概率上讲,其实很多人的梦想的确是不符实际的梦想,大家只要看看周围有多少人在以自己患有拖延症自居就可以了,一方面说自己有各种拖延症,一方面又有着各种梦想,那么现实条件可能就是你根本没有为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去努力。
因为当你真正的去做后,去尝试后,才会明白这个梦是不是你真心喜欢的,这个梦你是不是有能力去追到。
那么我们来看看张天一在卖米粉之前做过什么?其实如果明珠知道这些,我相信她会改变态度,至少不会像视频中那么反对。
在大二上学期的时候,张天一创立了“天一碗”连锁餐馆。
在本科结束的时候,“天一碗”已经拥有了两家店铺,结束这桩生意后,利用赚到的钱大四那一年出去旅行。
在大四结束的时候,以总成绩第一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代表北大参加北京市大学生演讲比赛获得冠军。
除此之外,他出过书、在国家机关做过法律顾问,在魏公村摆过地摊,作为保险推销员厚着脸皮去向每个路人推销,甚至跑去终南山体会了一个月隐居者的生活。
从这些经历当中谈谈我受到的启发:
1、能力三核
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什么是能力。
大学学的专业或者说工作中用到的知识,这个只是属于能力的知识层面,但生活中却往往被人误解为能力的全部,例如我们找工作要找专业对口的,例如我们总是以为英语很重要,要去好好学习英语,我们以为现在某个行业比较火,于是赶快买一些相关的书,去考一些证件,去花费一些时间从专业知识入手,其实不是不重要,而是不是特别重要。知识层面只是最基础的,他的迁移性最差,因为换一个行业就意味着他的基础知识层面需要更新,需要从新学习。
第二个核是技能层面,这一层面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就比如张天一在卖米粉之前已经具备了餐饮业的实战经验、演讲、沟通、营销、写作等技能。所以说,他只是在毕业之后恰恰选择了是卖米粉,但如果选择的是干别的,那么依然应该前景不过,因为技能层面的维度是在各行业之间可以通用的。
第三个核是才干层面,这一点其实是每个人的style,是属于特有层面,不同的人风格不同,性格不同,所以自己的才干也不同。例如真诚、激情、热情、思维缜密等,这属于个性标签,也是迁移性最强的,也是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真正做成某事,或者说从优秀到卓越一层的关键因素,就好比天赋层面。
我们所要明白的是:
知识是基础,但是迁移性最差,不要总是以为掌握了知识就以为是能力;
能力是重点,是我们真正能有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
才干是个性化的东西,是需要长时间磨练出来的,是从优秀到卓越的关键因素,其迁移性最强。
2、关于创新
a、创新以模仿开始,但要以创造为终:
比如张天一创立的伏牛堂,有人会借此跟风创立个伏牛堂第二,或者说前一段比较火的黄太吉煎饼,有人会来个王太吉,但这个其实是在给老牌劲旅打广告。因为借品牌宣传自己,那么就永远无法成为或超过你模仿的对象。就如齐白石所说“学我者活,抄我者亡”。
当然,开始的第一步永远是学习、模仿,这是从0到1,但是到后期,或者说想从10到100,必须有所创新,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优势,把知识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整合输出。而这其实就是才干部分。
创新其实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他人的“有”经过自己反刍变成自己的“有”进而进行输出。
b、互联网时代,并不是粘上互联网就是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凡事依靠互联网,这只是一种本能,而不是一种创新。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种基本工具,就像我们的生活当中离不开水、电一样,现在已经离不开了互联网。
互联网本质上是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它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的多元化,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做事一般知道从哪里开始,但却不知道以什么方式结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成长的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充满了各种可能。
c、价值链接
斯科特杨在《如何高效学习》中提到一个概念,叫做知识系统的高速公路,其实现在的创新也属于搭建价值链接的高速公路,
例如张天一的米粉店主要吸引的是两类人,一种是湖南人,他们是来吃米粉的,这个容易理解,另一类呢,他们是被伏牛堂的商业模式、商业理念、背后的故事感兴趣吸引过来的,吃米粉是顺带来吃的。
那么对于前者基于湖南人的地域特征,他们生产了霸蛮衫,发展了20万社群的品牌,发起了世界最辣牛肉粉挑战赛,所有的这些都是基于在吃饭背后的价值感链接。对于后者呢,他们进行了干货分享,把这波人导流到微信公众号,当成一个自媒体来做,其他的创业餐饮公众号一般只做活动文案,很少有餐饮企业的微信公众号是像他们这样是输出思想、输出文化、输出态度的。
而针对这两个群体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在制造除了吃饭之后的价值链接。
3、去标签化
在一次采访中,张天一提到,有一个快活的中年大叔带着明显搭讪找话题性质的腔调问他,你觉得TFBOYS的“魔法城堡”好听还是“快乐环岛”好听。虽然大叔的问话搞不好就刚刚手机上百度来的,但是他还是老脸一红,因为这些歌他从来都不听啊……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就是我们喜欢给群体贴标签,80后如何,90后如何,00后如何,这些具有某些共性,但是却会限制我们的思维,当你带着一种主观代入感和别人交流时,你往往会看不到对方真正的闪光点或者说独特之处。
而真正的一个人的标签其实只和他的阅历及经历有关,和年龄无关。
4、用数据说话
例如在选择去当律师还是去卖米粉的抉择上,他会通过调研的方式看看去当律师的投入以及前景。在创业项目中,他会根据调研来比对是做传统行业还是借互联网之风,在开始卖米粉后通过问卷调查和支付入口端统计,分析客户后发现,顾客近一半是湖南人,70%以上是女性,85后占了81%。他创立了“霸蛮社”,这是一个湖南人社群的名字。他觉得自己在做“湖南驻京办”的事情,对准的是那些在北京的三四十万湖南人。
其实用数据说话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他有这两方面的好处:
1、他可以让我们看清真相,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虚假,进而对一件事做成是因为实力还是运气做出一个判断。
2、可以用来检验我们是否完成计划,从而进行复盘。例如如果你的计划是写作,那么你很可能完不成,也可能没法检验,但是如果你的计划是一周写作一篇文章,一天背50个单词,一个月做10个咨询,这样的计划就具备了可考量点,也就能够进行复盘和分析,从而可以调整,进而去完成你的计划。
写在最后
这是张天一在一次演讲中说到的一句话,其实更准确的应该把“创业”改成“成长”,当你选择通过自己的实力或者说某方面的能力来让大众认识你的时候,那么你就需要知道这个规则,这就像金融中的杠杆交易,好的话会更好,不好的会更糟。人怕出名猪怕壮,其实无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放大了你的好,也会放大你的遭。所以说那些瞬间爆红的可能持续不久,或者说下场不好,是因为人们对你的预期太高,而你也可能没有那么多的积累。而慢慢通过脚踏实地,通过真实的面孔来获得名声的,虽然慢,虽然刚开始会有一些质疑,但随着实力的提高,获得的好感会越来越大,而且厚积薄发,持续的会越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