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卡信息:
【内容】《穿透式学习》幕布导图+知识卡
【打卡人】Miuka
【日期】2020年5月9日
二、今日目标:
梳理出《穿透式学习》的框架,速读概要,制作一张简单的知识卡,在简书上打卡
三、分解任务:
用幕布整理出全书的体系框架,熟悉全书的结构-》挑选出自己最感兴趣/认为最重要的章节标注
四、今日学习感想:
今天小莎的加餐课给我阅读这本书带来的新的启发:她每年会画一下能力树,从素质、知识、能力、技能思维维度来确定这一整年的学习内容。
素质:自己有修行的改变的性格、观念、心态
知识:偏向与理论的知识,包括书籍、课程
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去培养的软性能力,比如领导能力、沟通能力、课程设计能力
技能:偏向有操作技术含量的容易可评估技能,比如PPT、XMind、PS等
一、如何学习探索是她从去年到现在探索和记录的话题,所以《穿透式学习》是在她的能力树里面的。所以她选择了这本书,这带给我的启发是: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习的内容,想要阅读的书籍。
我之所以也选择了这本书籍,是因为我也一直都在寻找更加高效学习的方法。并且可以实现从学习到实干的跨越。
二、针对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场景,选择不同的输出方式:
输出知识卡片:关于集中阅读书籍的场景,发现自己在某方面有欠缺,因而会集中进行恶补,并且选择性的把核心知识做成卡片
输出笔记:阅读能量补充类的书籍,针对性的选择,抓取关键词,然后用任意形式去记录,最后输出成一篇笔记。这给了我很多输出的思路。因为我常常纠结于看一本书,学一门课之后该用什么形式的输出物来呈现它。
输出思维导图、知识地图类的笔记:适用于联系,逻辑性强的知识点,推导出来就是一个知识面层面的东西。
任意输出形式:不在你能力树里面,但是当下又很流行的课程内容,可以去追追,刷新自己的认知。
五、今日阅读核心启发:
1.【唯有笨功夫】
心理学家艾利克森所说的写一本书的心理历程在写《刻意练习》时说,自己最初的写法是“把自己的经历讲出来”,并称之为知识陈述(knowledge telling),而他后来发现需要的方法应该是“有意识地去教会别人”,即要做知识转换(knowledge transforming)。
我们在写一次学习报告、准备一次分享时,都或深或浅地体会过知识输出需要的苦功夫。学习的最后一环——知识输出,需要苦功夫,学习的每一环其实都需要苦功夫。我们现在所进行的21天同修就是一次下苦功夫的阶段。
这本书的整体的框架和结构浏览了一遍之后,会发现这本书在讨论学习思维、有策略的学习原理、运用技巧、更聪明的练习的同时,苦功夫笨功夫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经历这样的苦读,下足了笨功夫,我们才能掌握知识。
想要形成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也需要花费大量的笨功夫。我们学习知识、实践、反思、梳理,并且不断的重复,最终做到学以致用。
2.【我最感兴趣的核心点】
📍什么是穿透式学习的思维和方法
📍“学习之旅圆环”是什么
📍什么是从知识到实践的五个台阶
📍求知阅读的5个方法是什么
📍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改进心理过程
📍如何让找到深度工作的节奏模式
📍什么是质脆玩具
📍如何为自己写个人知识指南
📍如何用四种方法写初稿
📍作者的个人知识指南是什么样的
3.【AHA moment】
✨立足点不同,我们想要的学习成果会有很大的差异:仅关注知识世界,我们想要的学习成果是所获得的知识;把个人也考虑进来,我们想要的学习成果是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将实干世界纳入关注范围,我们更在意如何做,做了有什么成果,然后带着明确需求去学习、去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
构成我们个人知识体系的是什么?也可以这样问:我们要学的是什么知识?
知识是老师可以教的,技能是需要自己再练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