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释义
古代善于运用道来治理国家的人,不是去开启人们的智巧,而是用道来使他们诚朴安分。民众的难于治理就在于他们过多地运用智巧权谋。所以凭借智巧权谋来治理国家,这是在给国家制造祸患;不靠智巧权谋来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祥福。掌握了这两点,就是懂得了基本法则。能够坚持执行这种法则,就叫做深远的德行。这种德行作用深邃而且范围久远,和一般私欲利己的规律背道而驰,最后才可以达到最大的和顺。
个人感悟
看了这一章突然想到四个字“愚民政策”,这是历史上一些统治阶层治理国家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手段,而这个政策竟然被很多人将“发明人”的帽子扣在了老子的头上,今日看到这里,心中一阵纠结。
究竟是先生的文章太过深奥难懂,还是后生们的想象力太过丰富,竟然能够断章取义至如此地步,我辈读来也实在无奈之至也。
看了前面那么多章,我们都知道老子一直在提倡无为之治,甚至在第十九章的时候曾经说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教的就是让统治者不要用智谋治理天下,而是要用道的规律去教化人民。
如果他在这里提倡的是“愚民政策”,又与那些用权谋治理国家的人有什么区别呢?老子又何苦写了那么多劝人向善,劝领导者仁爱治国呢?所以我们真的不得不佩服这些人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了。
全世界的道理都是一理通百理明的,我们不妨从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去理解这个道理。
如果您已为人父母,你是会注重教你的孩子学习各种生活中的方法技巧呢?还是会注重培养他的品格、道德修养?
这里很多人都会说,当然要教他更多的方法技巧,未来应对生活就不会吃亏上当。品格道德反正不会杀人放火做坏事就好了。
当然我也听过有人说要培养好人品道德,这样长大了怎么样都不会误入歧途。
两者听来都有各自的道理。而事实上家长在言行教育上对孩子的影响,就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性格和命运。
中国有句古话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子会打洞。以前我听这句话时颇为反感,古人不是曾经也有句话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吗?这似乎更符合大多数人的思想状态。
但是在成长中越是见过的事情多了以后,我越发现,前面的那句话是多么的符合遗传的概念,这里的龙生龙、凤生凤,不关乎财富权势,而是一种对精神的形容。
每逢新年,在中国人中,最为盛行的一个红包文化,总是被一再拿出来调侃,今年的朋友圈甚至刷出了,因为微信红包的普及需要与时俱进的为孩子准备好收新年红包二维码。看到那个视频的时候,我大笑的之后,突然想到了我有几个朋友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前年新年前,与朋友一起喝茶,看他买了一大堆的红包袋,我笑着问他:用不用准备这么多啊!感觉可能新年回家整个村子都要发一样。他很肯定的说:是的,回乡下的时候,村子里的每个60岁以上的老人都会去给一个,而且是带着儿子一起去,让儿子亲手给老人们送去拜年。我不禁一愣,因为我知道他的孩子还只是读初中!这不正是收红包的时候吗?我好奇的问:为什么?
他答到:小朋友的很小的时候,都有收过村里长辈的红包,那时候还小收到了关爱。现在他已经十几岁了,爷爷奶奶辈的人,都已经老了,从现在开始要让他懂得回馈。尊老爱幼也是一种应该要从小养成的习惯,现在就要让他明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从读初中起就已经带着他这样去慰问村子里的老人。教育他,除了关心自己家的长辈,有能力也要关心乡里。这样他从小就会开始有责任,有目标,有想法。我小的时候我父亲这样教我,我现在也是这样教儿子,他以后也要这样教他的孩子。
我当时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朋友的事业能够做得那么成功。为什么他们乡下组织什么重大活动,他都是主要负责人之一,只有这样的胸怀才能担当这样的责任。而他的孩子,后来也很顺利的考上了重点高中,小小年纪已经接人待物非常周到。后来我陆续的发现身边有好几个朋友都是在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再想想那些要在孩子身上挂二维码收红包的人,相比之下,该情何以堪!
有一位故友,我们年少时相识,在那本应童真尚存的年代,他就显得比身边的人都成熟,看待问题的方式有些放浪不羁,也很懂计算,甚至会偷偷的拿他父母的钱出来自己藏着做零花钱。
那个时候,傻傻的我觉得他好厉害,他有好多的钱花,而我买什么都要跟父母要钱,如果大人不同意,我就要自己省下零花钱攒够了才能买。
斗转星移,成年之后,他的生活过得一地鸡毛,结婚不到两年就离了,每次见他总有各种抱怨,思想渐渐走向愤世嫉俗状态,没有责任,没有目标,没有追求,得过且过。
后来逐渐知道了他的生活变故一些原因,有时候静静的想一想,我不禁唏嘘的感叹,全部来自他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
他母亲太强势,而父亲很内向也有点懦弱无能,父母感情不好,吵过很多次离婚,都因为母亲的吵闹撒泼,为了孩子勉强生活在一起。家里整天都是吵闹,父母各顾各的,全家人毫无温馨可言。
他之所以偷拿父母的钱是因为父母在孩子的开支上互相推搪,对于双方的老人赡养也是同样。
而他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如何推诿责任,妈妈经常教他怎么去找爸爸要钱,还总是在他面前说父亲如何不负责任,怎么对他们母子不好,各种家庭的计较我那时也是听了不少。
虽然他自己说他不喜欢,可是他后来在处理自己婚姻里的这些问题时,很多行为就与父母当年如出一辙。
作为朋友,我曾试着与他分析过,但是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有问题,而且把他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对利益,立场的分析一丝一毫的都摊开给我说,还让我给他评评理。
我心中不觉苦笑:一家人其实哪里真的需要计较到那么细,有些事真的是不需要讲道理的,需要的只是爱和责任。只要能一家人和和美美,谁付出多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两位朋友不同的家庭传承带来的结果也是天壤之别。
我相信,那个从小教孩子尊老敬老的朋友,只要家风如此传承,怎么命运不济人生都不会太糟糕。而那位故友,如果将他身上的那股偏执算计往下继续教给他的孩子,我真的有点忧心。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善道者,不会教人算计,只会教会人们简单纯朴的行事。不需要计较太多的得失,只会教人奉献与大爱,充分利他无争。
如果天下的人都是这样的思想,那这个社会无疑是会非常和谐的。而如果天下的人都只会争名夺利,各种算计,那这个社会就会动荡不安。
《道德经》之所以这么多年都被推崇和传扬就因为老子想推广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思想,如果一个国家的领导者为自己的人民无私大爱,造福百姓,让大家都能够和谐安宁的生活,这难道不是国家的福气吗?
如果国家鼓励奢靡之风,以奇技淫巧以悦妇孺,将名利富贵鼓吹于市,这样的国家还能有希望吗?
一个家庭如果教育子孙读书求学,修心养性,塑人品重道德,这样的家庭会出坏人吗?
而父母让孩子耳濡目染的都是勾心斗角或者吃喝玩乐,能教出好的孩子吗?
一个公司如果倡导员工虚心上进,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对客户负责,提供良好的体验感,这样的公司会有差的出品吗?
而一家公司整天研究的是如何将产品降低成本,以获取最大的利润,想方设法用各种套路忽悠顾客,只为收钱,却不能善后,这样的公司会有好的服务给到顾客吗?
毫无疑问,传承的是什么,就会营造什么样的局面。
在中西方自古以来都有一种关于贵族精神的概念。现代人眼中的贵族就是那种如迪拜王子般有钱有闲又任性的人,而真正的贵族与财富可以没有半毛钱关系。
真正的贵族是精神上的王者,他们身上有三个重要的标志。
一、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
二、社会的担当,作为社会精英,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
三、自由的灵魂,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东方能称君子、西方能叫绅士的人身上都表现这样的气质,而这种气质来自于血脉中文化的传承。
如果统治者具备这种君子的德行,并将这种君子的德行传之天下,天下将不治而兴,;如果家族拥有这种君子的德行,并将之传于子孙后代,则家族长盛;如果企业拥有这样的君子德行,并推而行之,这个企业一定发展顺利。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此愚乃坚守原则的愚,乃无为不争的愚。乃谦卑为下的愚。
大智若愚,乃世间最高的智慧,玄妙无比,却又无法细说,如果你能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必一生顺遂。
网上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你不能成为富二代,就努力成为富一代。而我愿你,如果没有继承到精神上的贵族,请你努力成为贵族精神的传承者。
因为想成为生活贵族要先成为精神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