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跟你完全不一样的事物,你什么心态?
比如,一棒子打死。广东人民一天不洗澡就有世界要完的感觉,而你的舍友是新疆人民,可以一星期不洗澡。宿舍里若有若无地总有某种味道,每次经过昨天换下放椅上的衣服,你全身不舒服。宿舍还有来自大西南的,吃辣不要命,尤其是四川和重庆的。每次吃饭,总要从某个地方拿出一包、一罐红红的东西。广东人民爱吃粥,可以放糖,也可以放盐?然后你看到舍友先放一勺盐,再加三勺糖 ...你感觉要奔溃了,真想一棒子打死这群没文化的原始人,简单粗暴。
当然,也可以立足自我诠释它们。为什么加一勺盐再加三勺糖?可能他小时候太喜欢吃糖?诠释就是给它编一系列理由,从你的角度合理化他的言行。
或者,从他人来立场和角度来理解他人。
下面,我们来讨论什么广东人民在外面吃饭前要涮碗?我这个云南人,每次到各地,人们知道我在广东生活,吃饭前都要看我洗碗。不给演一遍仪式,他们心里不舒服。这是外地人对广东人的期待。
文义:你是广东人?
陈昱:不是,福建的
文义:好吧,福建,放弃了。你是广东的吗?
逸迎:不是
文义:好,那找个不是广东。你哪个地方来的?
逸迎:江西。
文义:当江西人民看到广东人民在外面吃饭都要涮碗 ...
逸迎:我们那儿也洗。
文义:你们也洗……好吧。哪个地方不洗?云南不洗。谁是大西南的,你们怎么看?广东人先不要说话,先让不洗的外省人诠释。看到跟你不一样的事,诠释就是从我的角度、我的知识背景来理解为什么这样。我不把你一棒子打死,也认为你有道理,但道理我说了算。来,你作为非广东人,你怎么看?
同学A:我们福建人也洗。
文义:福建人也洗。哎,广东人和福建人相互吃还这样。好吧,好像你不是广东人。
欣阳:我觉得就是个心理安慰而已,完全没必要洗。
文义:你是哪里人?
欣阳:东北人。
文义:东北人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洗,这不过是心理安慰,为什么?
欣阳:水的温度完全达不到消毒效果。
文义:还有其他理由吗?诠释需要提供理由。第一个理由是水温达不到消毒效果,第二呢?
何月:碗烫过之后吃饭更香。
文义:这个……有没有人这样想过?把碗烫得热一点,吃饭热乎。好吧,这也算一个理由!反正诠释就是道理在我手中,我告诉你事情应该是这样。还有第三个理由吗?
云霄:洗浮灰啊。碗是正着放的,会有浮灰。
文义:广东这么潮,哪有浮灰?一年下那么多雨。还有其他解释吗?
中天:茶水有香味儿。
文义:广州有个云南店叫甘思咪哚,客村丽影有一家。我每次去那吃饭,点的茶都是三七花。茶水有香味,三七花可以消毒。还有吗?
同学B:别人洗我也洗。
文义:对对对,这是一个很好的诠释。大家都这样,为什么不做呢,又不浪费。或者大家都在浪费时间,我为什么不。还有吗?
同学C:用生水洗过之后,还用开水烫一下。
文义:虽然没达到消毒效果,但至少有心理安慰,回到了刚才那位帅哥的想法。
陈昱:就不是要用来消毒的呀!碗本来是消过毒的。就像你洗个苹果吃,用自来水洗,也照样吃啊,不会用开水洗。
文义:哦对,这个说法有道理。还有其他解释吗?往年同学还提出了其他诠释:广东这么多水,天天下雨,不用白不用,不像大西北、大东北,没那么多水,要节约着用,没发展出这习惯。
云霄:东北也会。我们用白开水洗,显示自己比较讲究。桌上有个人洗,觉得他好爱卫生啊,你不洗就觉得没他那么讲究。
文义:对,这是一个讲究的想法。
佳琪:我还有两个解释。第一,拿热水洗是再消毒,可能不信任店家的消毒,寻求心理安慰。第二,这可能是一种礼仪。一起聚餐,你肯定会帮长辈洗。如果你没去洗,像我们家,长辈就会说帮你妈洗一下。
文义:所以也有礼仪上的理由。
佳琪:对啊。是对别人的关切。一开始也不觉得是消毒,但就这么传下来了。
文义:一开始它是礼仪,但后来我们忘了它是一种礼仪,洗碗变成了一种习惯。好,这是广东人的第一个解释。在自己家吃饭是不洗的。请你到我家吃饭,你还洗一遍碗,下次永远不请你。这是礼仪、信任。下面有请广东人民,除了刚才说的礼仪,为什么要洗碗。
同学:仪式感。
文义:为什么吃饭要有仪式感?
同学们(异口同声):对啊!当然有仪式感。
文义:那为什么要建立这么一种仪式感?
文悦:可能不洗一下碗,就觉得吃饭程序不完整。
文义:为什么?提供证据。
文悦:这只是一种感觉。
文义:在场有多少广东人觉得如果没涮碗,吃饭总觉得缺了什么?(不少同学举手)真有啊!所以,你们到别处也会洗?以后做田野时怎么办?好,第一个解释是社会礼仪。第二个解释是仪式感。还有吗?
王同学:我觉得要跟早茶文化、特别是茶文化联系起来。喝茶讲究温度,要用开水泡一下茶杯,保证温度。如果水杯是凉的,茶倒进去就降低了温度,口感不好。从茶文化延伸到早茶文化,洗完茶杯,顺便就把其他碗筷洗了。
文义:是顺带的?
王同学:从卫生的角度,请别人到自己家喝茶,用你家的茶杯,先用开水烫一下,是对别人的尊重。
文义:广东人提供了三个解释:把洗碗放回到广东人的早茶文化,放到广东风俗和社会历史中考察,它既是对个人的尊重,也是茶文化的一道必备工序。还有别的想法吗?
臻郅: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没有涮碗这道工序。那时还没有消毒套装餐具,餐馆提供单个餐具。过了一段时间,餐饮业出现包装餐具,大部分人觉得比较卫生,一开始倾向于信赖它。但很快,报纸曝光说消毒餐极不卫生,从此,涮碗风气突然兴盛起来。刚开始,我记得饭店不提供倒水的盆,每次涮完碗都要跟服务员要盆。后面,涮碗风气普遍了,餐馆就主动提供倒水的盆。
文义:第四种解释回到广州餐饮业的社会历史。
总结一下,我们讨论了对待一个陌生事物的三种可能心态。人类学第一步要求采取内部视角,把事情放回到参与其中的人的感受、情绪、社会生活习惯、历史、生态环境中去,探讨为什么在他们的生活世界中,事情是合理的。在一定程度上,内部视角和诠释对立。诠释是从我的角度去理解你,内部视角是从你的角度去理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