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不愧为人民艺术家,仅仅一只秃笔,便能把北京城给写活,写实,写真。打开书,就像拉开了一场舞台的序幕,一个个人物的喜怒哀乐在眼前走马似的掠过跑过。活灵活现令人不禁怀疑是不是曾经真实发生。小说内容固然是虚构的,可若说不是真实,老舍先生又怎样如此精准切实地写出那样的真实的悲欢,为我们展示扼腕叹息也不能释怀的人生百态的呢。
这是一本大书。篇幅时间横跨是长的,人物形象转变是多的,然而每一处又偏偏如此精彩不忍叫人割爱。因此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我将采用随笔书评的方式。每一章有感悟的地方率性而发写一段文字,没有触怀的内容就略过不谈。
原文|因为拉着洋人,他们可以不穿号坎,而一律的是长袖小白褂,白的或黑的裤子,裤筒特别肥,脚腕上系着细带;脚上是宽双脸千层底青布鞋;干净,利落,神气。一见这样的服装,别的车夫不会再过来争座与赛车,他们似乎是属于另一行业的。
饶是同一个职业也有三六九等之分。服务于上位阶级而非本阶级,就会有这般来自更高层次的回馈。但是自身也仿佛高贵起来,从心底儿上会生出一些对其他同行业者甚至是本阶级的人的蔑视,尽管他们实际上也属于这一阶级。最近火爆网络的“宝马冰淇淋”事件与其有一定的相似处,其动机内核也是基于人们心底难以根除的势利心态。前倨后恭,多么贴切形象的比喻,多么富有生命力的形容,这一数千年前诞生的词语于百年前仍是适用,在今天依旧盛行。
原文|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有自己的打算,有些心眼,但不好向别人讲论。
提起树的比喻,就绕不开庄子的那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好的树被作木材,横遭劫难。孬的树无人在意,得享天年。祥子无疑是棵很棒的树,但他在向阳而生的过程中遭受了太多太多不幸,遭受了作为人无法承受的磨难,终被摧残至死。倘若他曳尾涂泥,知足常乐,或许最后也不至于沦落到行尸走肉的田地。但他只是一个底层人民,他本不该思考这些哲学,这些尚且在哲学家中属少数派的哲学。他只是尽他的力气去活得更好,他这样做谁都不能加以指责,他没有做错任何事(至少在大方向的选择上他在堕落之前几乎都是正直淳朴的)。是时代的黑暗,是那个吃人的社会毁灭了他,而不是出于自身原因所导致的毁灭。这样的毁灭,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令人叹息的悲剧。
原文|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
这儿很有意思,温馨代名词的“家庭”作为一种累赘和吃烟喝酒赌钱并列。不可否认,家庭常会带来许多拖累,我们又何尝没有成为家庭的累赘过。但恰恰是这样的彼此麻烦,才将我们从无依无靠的童蒙时代培养为可以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成年人。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再一次学着我们的父母,奉献出许多自己的心力,去培养一个属于我们的“累赘”呢?诚然,最理想的是培养的收益最终远远超过我们的付出,但是谁又能保证?况且亲情关系可不能套用做生意那一套利益算计风险评估的衡量原则。现在需要讨论的是,我们需要或者说仍能接受我们的”累赘“么?如果这是一个困难,我们需要逃避还是面对;如果这是一个赌注,这是不是值得我们以余生下注。这是一个摆在当下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眼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