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中旬,给庆王府后裔里一位年过八旬的长辈做了一次口述。限于各种原因,内容公开还要有很久的时间,仅就其中一些有趣的内容做一个小记。
一、庆王府载字辈一共十二位格格,其中活到最后的是四格格和十一格格。四格格便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熙九太太,大概活了七十岁。十一格格则活到新中国成立之后。这表示庆王府载字辈十二位格格的情况,只能通过档案和日记、笔记来分析,在世的庆王府后裔了解的并不多。
二、庆王府到天津之后,对戏曲的热衷有所减弱。这也和其他王府的习惯相对应,即只要离开了北京,出了几个别的情况之外,对戏曲乃至于曲艺的情况都会有所减弱。
三、庆贞亲王兄弟三人分家之后,随着分家的行为,三家彻底独立,不似其他王府分家之后还有联系等,这三家分家之后,特别是二房,由于败家最早,基本消失在人群之中。五房现在似乎也不怎么联系。作为传统保持的不错的庆王府来讲,这个反差十分有趣。
四、四十年代开始,庆王府里的婚姻已经出现下滑的趋势,和一般人的联姻已经出现,但是在这同时,有势力的婚姻也依然在继续。这种差异性的并存耐人寻味。
五、庆王府由于处于金鱼胡同那家这个大圈子内,究竟是偏靠一方还是互相依存也好,总之使得庆王府成为十二家铁帽子王里极少数的到现在还能维持一定家门、家族观的一支。
六、府门和宅门的区别性,最早提出来的是金启孮。可惜金启孮出身公府,公府虽然和王府相近,终究有所差异。这次庆王府由于和金鱼胡同那家一同做的小口述,两个例子都十分典型,所以差异性反而特别凸显。府门的规矩显然比宅门的规矩复杂的多,也死板的多。特别是,身份越高行礼反而越重,这点是很多圈外人意想不到的。
七、曾经有人提出过各个王府是否有“门风”的概念,这一点细想起来十分有趣。我个人是相信有门风的存在的。在庆王府口述中,可以发现和笔者出身的王府有很大差异,这种习俗、习惯上的差异,虽然在各个王府内属于差异,但是对于宅门的习惯,却显得一致。有趣。
八、很多细节问题这次口述得到了深化,如旗礼的具体动作等等。生动可信。另外很多生活细节也很值得思考。庆王府内吃饭分桌,以“大人”为分界,而实际上却是以是否成婚作为分界,这在其他王府内目前还尚未见到。
最后想说的是。老人风度果然不一般。这在新中国之后出生的王府后裔身上见到的已经是极少了。使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