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前我总想着要读一目了然的文章,也总想要写一目了然的文章。一目了然的意思是,当我扫一眼文章,我就能知道它的目的、内容、逻辑关系、以及我如何用。现在想来,好像最符合我的要求的是教科书。那个给我列出清楚的一二三四,但我总看着看着就犯困的东西。
前两天写了《认同感》的读书笔记,我很认可作者所说的故事包装事实的说法。因为通过故事的方式,的确是能够唤起人们的认同感,让人们更容易接受,更愿意去阅读。如果你不认可的话,就想想鸡汤文为什么能够那么盛行的原因吧。(这里我没有褒贬的意思,我曾经也超级爱看鸡汤文,家里还有许多这方面的书。我只是最近在思考鸡汤文的本质,它盛行的原因,以及我为什么爱看它时,意识到了这是一方面的原因。)
我认同这个想法,但我无法去应用到我的文章中。因为我心底一直有一个疑惑的声音,我无法忽视它。故事不会降低文章的信息密度吗,不会让我的文章显得很啰嗦吗?它会不会破坏我文章的条理性,让我无法清晰明了的传递我的想法?
2.
直到我看到《论写作》的这一段时,我才发现自己想错了。
当初我在车库里把水泥板砸到自己脚上的时候不记得那个箱子是不是在那儿,但箱子很可能在那里,在我堂兄唐纳德的冰球棒、冰刀和棒球手套旁边。
我们管那个工具箱叫“大家伙”,有三层,上面两层可以取下,三层都装有精致的小抽屉,机巧好比中国匣子。当然箱子是手工制作,由深色木板用小钉子和黄铜片接起来。
我读到这里的时候,脑中不由自主的勾画出了那个深色木板制成的精致木箱,我甚至能够想象它的纹路,就像我爷爷年轻时用的那个木箱一样。
因为最开始时扫读过这篇文章,所以我很清楚这个工具箱中的工具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写作时的要点。让我们来看看作者之后的描述:
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有了所需的大部分工具,但我还是建议你每样工具往工具箱里面收的时候再检查一遍。让每一件都新鲜使用,提醒自己它的功能何在,如果有的生了锈(若长时间不用心检查,这些家伙的确会生锈),那就得把它们打理干净。常用的家伙放上面。其中最常用的,写作的基本素材是词汇。
读到这里,是不是你的脑海里能自然浮现出一个三层的工具箱,里面摆着例如螺丝、扳手之类的工具。其中放置最常用工具的第一层里,躺着一个名叫“词汇”的螺丝刀。我保证,在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在回想起这个箱子时,你依旧可以想起放在第一层里的螺丝刀(词汇)。多么有趣和神奇不是吗?我在读的毫无压力,感到有趣,想要快点看后面内容的同时,还牢牢的记住了作者表达的观点!
3.
“写作时,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时刻注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词汇。”
如果让我来写这个主题,我觉得我很有可能会这样写。是不是比起上面的文字,这种表达无趣的多?
《论写作》这本书给了我提供了一个范本,告诉我如何做到在有条理的传递信息的同时,让文章变得有趣易读。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在我们普遍的认知中,国外的教材优于国内的教材。这里面不仅仅是因为国外的发展水平优于我们,还有国外教材的通俗易懂。它传授知识的方式是娓娓道来,其间还会用大量的事例来帮助你理解。有些人觉得这样写很啰嗦,曾经我也部分认同。但我现在认为,这种“啰嗦”,是为了帮助那些没有该领域学科背景的人去理解并记住那些抽象的概念,让我们愿意学下去。
如果你看过《神探夏洛克》,你一定会知道记忆宫殿。“记忆宫殿的原理,就是在你的脑海里建立一栋想象大厦,并让你想记住的东西的影像充满其中,越是疯狂、古怪、奇诡的影像,就越容易记住。”这是TED《每个人都能掌握的记忆技巧》中讲师对记忆宫殿的表述。讲师还说到:
其实,要理解记忆竞赛中的一切奥妙,或在日常生活中改善记忆力的秘诀。仅仅在于想办法把没有前因后果,没有重要性,没有涵义的信息,用某种方法转化为有意义的内容,跟脑海里的其他记忆串联起来
4.
冗余(通信系统)
多余的重复或啰嗦内容(包括信息、语言、代码、结构、服务、软件、硬件等等)均称为冗余。冗余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多余的不需要的部分,第二层含义是指人为增加地重复部分,其目的是用来对原本的单一部分进行备份,以达到增强其安全性的目的,这在信息通信系统当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上述是百度百科的定义,我原本是想从信息论的书籍里找出定义的,但内容太多就放弃了。
本文所指的冗余是第二层含义。无数的写作的书籍都会告诉你不要写多余的话。这是当然的,就像有时候和人聊天,对方说了一通,你却抓不到他的想说的主题。那真是一件让人郁闷的事!明确的主题,清晰的思路,精炼的话语是必须的,但表达的形式却是可以变换的的。
我记得有次我懒得吃饭,就希望有人发明一个胶囊,富含人体所需元素。既高效,又营养。后来想想,这种胶囊我偶尔吃吃还行,让我真的放弃糖醋小排、咖喱、洋葱等等,还是算了吧。那样的生活多无趣啊。食物是我们身体所需的养分,而知识是精神的。我们有时需要要点归纳,但如果只有要点归纳,那生活也一定会很无趣。
你可能会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