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自己曾对陪娃作业这事完全不屑,如今深入其中,体验了焦虑与态度的转变。
那么,焦虑是什么?
焦虑是预料到模糊的不确定的内外刺激对自身产生威胁、又感无力应对的受挫感。如果你曾有过一段陪着低年级小朋友写作业的经历,那么对这种抓耳挠腮的体验应该不会陌生。
有种受挫感无处安放。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个体对自我卷入的事情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如果我们再把这种受挫的原因归之于自身,那么相当于在已有的伤口上再补一刀。下得了手吗?
比如我们在路上走着,忽然摔了一跤,我们下意识的就会认为这路怎么这样!如果有个坑,那就认定是这坑坑的我,很少会真的怪自己走路不小心。当然,很多情况下,我们会说这是我们不小心造成的……但,基本上只是一个礼貌用语而已。
焦虑也是一种紧张的期待,具有动机意义,适度的焦虑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但过度的期待,就成了一种伤害。
让我们来看看,在陪作业时出现的过度焦虑,背后有些什么。
1、消极情绪
在人际沟通中,93%是情绪和其他因素,7%才是内容。看来人是感性层面要多一些的。
研究表明,人和大猩猩的基因97%是重合的,我们所有人都是一个200万岁的人,我们的基因都背负着过去两百年的祖先的记忆,人类历史生物进化时间与之相较可以忽略不计。基本情绪人和动物共有,如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复核情绪,如愤怒、讨厌和轻蔑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叫做敌意,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组合起来的叫焦虑。
情绪发生变化时,心率、血压、呼吸都会发生变化,还会配合身体表情和言语表情。
如一个词抄写了10遍,听写不会,再抄写10遍,又听写错了纠正,第二天写,还是错了……我们就可能会开始出现心跳加速,牙齿要紧,拳头握紧,声调提高,语速加快的情况。战斗的号角随之响起。没有硝烟,却会两败俱伤。如果来得及,请速度离开战场,留下这座青山。
积极的情绪对活动起协调和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活动起瓦解和破坏作用。消极情绪在陪作业之前已经产生,那孩子惨了,可能成了发泄渠道;如果在作业之中产生,那也即将失去安全……
然调节情绪是内功的修炼,非一日之寒。大脑是无法命令最古脑的千百万年的身体的,因为没有有效的语言,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呼吸。深呼吸可以有效的调整机体的节奏,从而达到情绪的调节。
我们日常进行的呼吸基本上都是浅呼吸,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而深呼吸是胸腹式呼吸联合进行,能解除疲惫,放松情绪。瑜伽、气功等都是很注重呼吸练习的运动,可以多体验,多练习。
2、认知偏差
这种偏差由糟糕至极的认知思维模式引起的,将当下的这次作业的完成情况与以后生活糟透了进行了联结。这次作业没写/没写对/写不快等—考试成绩不好—考不上好高中/大学—找不到好工作(钱多活少自由多)—找不到好对象—以后生活糟透了……
好像看到了二十年,三十年后的孩子的样子,是不是很熟悉?
我们以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其实,我们似乎只是站在了自己的那口井里。
纪伯伦说:孩子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如此,我们不必为了明天的太阳而不抬头仰望今夜的星辰。
3、行动低效
我们如果没有高效的行为协助孩子顺利完成作业,那陪伴多半只是时间的堆积。
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或认识过程,在认知过程中存在相辅相成的两大系统,一个是学习的能力系统,包括认知及认知策略。另一个是学习的动力系统,包括学习动机、需要、兴趣、爱好等。
前者决定会不会学,后者决定爱不爱学。
智力的5个因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共同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同阶段的孩子心理发展特征各异,其方法也将不同。对于低年级的孩子,重点在注意力和记忆力两方面。
注意力,是有时限的。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创立的番茄工作法,设置为25分钟一节,安德森规定TED被限定最长不得超过18分钟,都是因为稳定注意力的时限关系。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长达一两个小时的连续作战,只会成功的将孩子从不会送至不爱。
记忆力,儿童记忆的容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研究表明,9岁以前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主动利用背诵策略帮助记忆保持,通过训练是可以提高的。如可以用形象、谐音等方法,稍大一些的孩子用归类和系列化来提高记忆力。现行流行的思维导图就是很好的一种方式,各科适用。还有很多训练的方式方法,学而思,就是用这些技巧手段让家长们去为之争先排队的。
大人多看书,多学习,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帮助孩子学会学习,增长智慧,这是建房的打桩,基础工作,循序才能渐进。
4、支持度低
支持有客观上的,包括家人、朋友等;主观上的有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我们的现状是大多家中没有可顶替的人手,多是爸忙妈陪,累觉不爱还需坚守。要么就直接发给辅导班,家长回来有时间就验收,没时间就孩子自己收啦~
写作业的孩子需要支持,陪作业的大人也是需要物质上或者精神上支持的。行动上支持不了的,语言上多关心也是一种支持。
有些孩子从小就是小大人,看似挺让人羡慕的,可心路的发展历程,不会跨越,只会停止或加速,孩子经历过什么,外人是看不出来的。
我们都明白,这些陪伴,是为了安心的放手......
以上,利用情绪调节,认知调整,行动促效,资源整合,来缓解我们陪作业时的过度焦虑之状。
关键是焦虑是否适度的标准谁来定?我们自己!
焦虑是完美自己应景而发的,不应让孩子成了替罪羊。
实质上焦虑本身毫无可怕之处,可怕的在于我们对它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