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胜间和代以励志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她的高效人生“秘诀”,除了一套思维框架的建立,一副好身体,睡好,吃好,运动好等好习惯的养成,是就在我们身边而常常忽略的隐形法宝。
1、你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书很薄,空出一个周六或周日,1天时间就可以看完,比起大部头的书,我看完这本书还蛮有成就感。书是工具书,有大量实操步骤,不需要自己总结,稍微结合下自身情况,可以马上着手跟着去做。
书里满满正能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2、你从这本书中得到了什么?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系统思考。以往经常在碎片化时间或者微信分享的文章里面看到有很多鸡汤还有零碎化的技巧,都不成体系,一句话概括真的就是“看过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看完这本书,我找到了症结所在,框架力很重要,我们在吸取新知识,或者重温某个知识点的时候,没有在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输入系统,好比一堆信息冲进脑袋,因为没有对应的箱子把这些信息装起来,于是有用的信息,没用的信息都堆放在脑袋里,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新信息的增加,我们很容易就把这些信息丢到垃圾桶给清理掉了。但如果已经建立了信息输入的框架,准备好了不同属性的箱子,我们就能挨个把输入的信息分门别类的放起来。下次要用的时候,能记起在哪大概有什么,还能提高信息读取的速度。
其次,要有一个聪明的脑子,必须要有一个健康活力的身体。记得我一个朋友有一次说出她好羡慕我可以持续坐在书桌前2-3小时不休息,而她不行,坐个1小时就按捺不住要起身,当时只是调侃她有多动症,没有定力,因为在我看来,只要沉下心来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现在想起来,我觉得跟她的体质不好有很大关系,她差不多165的身高,体重只有85斤左右,这么瘦的一人,身体根本没有能量让她坚持去做脑力运动啊。这本书里说,我们大脑输出所要花的注意力和体力是输入的3倍。而这也是我们平时不爱输出的原因,比起轻松看点东西,假装学到了东西的样子,这样的输入真的要省力很多。
如此,为了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先要锻炼好身体,让身体的各个环节能舒畅充满力量,包括保证充足睡眠,不要老想着早起就是比别人多拥有时间的方法,高效利用白天的时间,一样能把活干得漂亮,除非睡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你也能精力充沛就是另话了。少吃白色食物,我自己已经在尝试了,减少精粮的摄入,多吃蔬菜,粗粮,不但体重下去了,困的状态也减少了很多。多用碎片化时间运动,就像去喝个水一样,站起来5分钟动动手脚,跟着keep或者收集好的适合自己的伸展运动做一做,神清气爽。俗语说要致富,先修路,如果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地方,要发展成繁荣有文化底蕴的样子,就得要有发达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动力源泉。
另外,用和作者的读书法背道而驰的细读方式看完了这本书,
1)作者写作逻辑很清晰和框架化,是对文中的框架思维很好的示范
2)文中的阅读法有很多建议,值得尝试,但是速读粗读还是细读我觉得还是取决于读书目的
3)输出技巧里,印象最深的是随时随地观察记录,把自己的体验进行数据化的分析存储。
3、你读完这本书后有什么感想?
这本书在输入、输出 、人脉等很多方面,其实和《跃迁》有相似之处,“优化实践”总是有相似方式的,就像成功的人都是有方法的,学方法,学技巧很重要。但别人成功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自己,对于方法技巧不能本着拿来主义的偷懒想法,更重要的是要自己亲自去实践,去尝试,从对自己的效果反馈中内化属于自己的方法,并坚持下去,养成习惯。好的习惯,短期看不出效果,但五年、十年地坚持下去,相信自己肯定会有巨大的收获。
4、它为什么打动你?
看的时候就很轻松,条理清晰,里面的方法让自己跃跃欲试,真是让我不但看到了光明还让我看到了走向光明的明确道路。也许工具书都是长一副教练的样子,能明确告诉你干嘛。也许自己很久没看过工具书了,而这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工具书。
5、为什么你觉得它值得别人一读?
我们有必要在每天忙忙忙的节奏里,找到或者重新审视一下忙的路径是否高效,多从内看,才能走得更深,更远。实在没啥时间的,直接读最后一章的总结,你也能有所收获,当然要真的有收获,你必须得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