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是偶然的灵感爆发然后拼凑故事,而是需要经过精心设计,精心对情节进行设计。情节就是作者对事件的选择以及对时间的设计。情节中的事件必须通过筛选,并且通过时间排列呈现出来,所有故事都有情节的编排。
情节分为:大情节、小情节、反情节
图片来源网络
三种情节将几乎所有形式的可能性都囊括其中,我们在写故事的过程中可以用这个三角形对比分类,不同情节故事有不同的共同点。
1、大情节(大菜和主食)
也叫做经典设计,这是超越时间,超越文化的真正意义的”经典“,在远古时代便以存在。
指围绕(一个主动主人公)构建的故事,主人公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与主要来自(外界的对抗力量)进行抗争,通过(连续的时间)、在一个连贯而具有(因果关联)的虚构现实里,到达一个表现(绝对、而变化不可逆转)的闭合式结局,即“大情节”,所谓“大”指“大于其他同类”
闭合式结局:没有任何未阐明的东西。
外在冲突:大情节强调外在的冲突,虽然也有内在的冲突,但是更多描述的是外在的,也就是与人际关系、社会机构或者大自然斗争的描述上。
单一主人公:大情节通常整个故事是一个主人公的故事。
主动主人公:单一主人公通过不断升级的冲突和变化,意志坚定地追求欲望,他是主动去选择面对冲突。
线性时间:大情节时间是线性的,终结于某一个晚一些的时间里,故事可能有闪回,但是我们可以搞懂时间顺序安排。
因果:大情节强调故事发生的原因与结果,通过因果联系,以小见大,这个因果联系一旦理解,便被赋予了生活的意义。
连贯现实:连贯现实不代表现实生活,但是这个故事的世界中法则不会被打破,内部能够自圆其说。
2、小情节
小情节是对“大情节”的突出特性进行精炼、浓缩、删节或修剪。小情节并不意味着无情节,其故事必须像大情节一样给予精美的处理。确切地说,最小主义的情节处理是要在简约、精炼的前提下保持经典的精华,采用开放结局。
开放结局:大部分问题解答了,但是在故事高潮还有一小部分问题留给观众解答,开放式结局不代表所有东西都不解决,只是一小部分,并且这一小部分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两个,一定程度是可以解答的,从而达到部分封闭,至于如何封闭取决于观众。比如留下母女关系没有解答,但是答案只有两个,和好或者不和好,至于如何取决于观众想要什么答案。
内在冲突:强调主人公内心的斗争,虽然也有外· 在冲突,但不是重点描述地方。
多主人公:将故事分为许多次情节,每一个情节一个主人公,但是这样就会消减故事的感染力。
被动主人公:单一主人公被迫选择面对冲突和变化,内心追求欲望时,与自己的性格方方面面发生冲突,或者是通过第二人称视角见到了故事的发生,而自己只是故事见证者。(比如《征服者佩尔》)
3、反情节
反情节的制造者对欲语还休的描写方法或暗度陈仓的收敛几乎没有兴趣;相反,为了昭示他的“革命”雄心,他的影片倾向于过度铺陈和自我意识的大肆渲染。反结构变体并没有消减经典,而是反其道而行,否认传统形式,以利用甚至嘲弄形式原理的要义。
非线性时间:时间不是线性,你甚至搞不懂他的那一个时间在哪一个时许里面,时间完全错乱。一个故事无论是否有闪回,只要能搞懂时间顺序的都算是线性时间描述的。(典型电影代表《性昏迷》)
巧合:反情节强调巧合,强调万物随意碰撞,驱动虚构世界,动机不明的动作,触发了另一个不会产生进一步结果的时间,故事被拆解为互不关联的开放式结尾。(如《下班后》)
非连贯现实:,但是这个故事的世界中法则可能被打破,甚至你摸不着头脑,有无厘头。当然如果运用得当就可以形散神不散。
4、三情节关系
一个故事往往不是单一的大情节或者小情节或者反情节,而是在情节三角形内随意组合,但是所有故事都脱离不了这个三角形。居于三角形中间的的电影代表有《巴顿.芬克》。
一个年轻剧作家开始(单一主人公),试图在好莱坞闯出一片天地。(外在冲突)--大情节。
但是主人公变得越来越孤僻,灵感始终没有。(内在冲突)--小情节
之后发展为出现幻觉,我们开始不确定那一个才是真实,哪一个是现实了(非连贯现实)。最后觉得一切都不可信了(断裂的时间和因果关系)--反情节。结局颇为开放,但可以肯定主人公再也不会在这个城市写作了。
变化与静止:没有变化的不叫故事,变化才叫故事。(也有的电影没有变化,但是任然可以让观众反思)
大情节之所以比其它情节受欢迎,就是多数人类内心深处都相信世界是变化的,相信最大的冲突源泉都在自身之外,万事万物都有因果关系、生存活动都在一个连贯的世界中等。经典设计是人类思维的镜像存在。大情节属于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