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魅力——阅读之趣味
东莞市初中语文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在大朗一中进行终评活动,已选出出战省级的教师大赛。原本对于这种机会本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次学习机会,能站到这个时候的老师都是市里面的优秀教学者。可是居然没人去这倒是让我有些意外,昨天科组发出的通知说今天有观摩活动,需要老师自行调课前往听课。所以昨天下午我就早早的找了老师进行了换课,等到晚上科组会议的时候却只有我一个人前往,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以往像这种活动都是抢着去的,不同的就是以往是由学校安排代课的,可是现在换了教导主任就需要自行调课了。也就是说自己的课还是要上回去的,这样就没有人去了。当时我也问了科组长怎么连他都不去的吗,他说他也有课这回答让我无法可说。到了第二天早上因为同年级的老师和朗中的语文工作室是一起的所以他带着任务想去。我就让她找校长就说工作室的任务,结果她就和我一起去了。所以通过这次外出学习让我感受到这批老师到底把教育置于何地,原来去学习就是为了不上课,或者说去也是要有利益才去,这种教学态度是不可取的。今天戴老师说了一句让我很认可的话,她说:优秀与否与团队没有大的关系,主要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我也一直奉行这样的理念才进行我的工作,所以我也想过就算今天就我一人我也还是会坚持去的。
今天的活动是最后一场,听教研员介绍这次选拔总的有80多位老师,第一次留下了16位,这个选拔还是比较激烈的,中场后就选出4位老师进行今天的最终选拔,都是各镇街优秀的精英。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今天他们讲授的课题都是以名著为主,名著是学生没学过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考察教师的基本功的能力。今天四位老师的授课都很精彩,让我有所得也有所思。
首先第一位上场的老师是可园中学的吴珊老师,她上的课题是《艾青诗选》这是一部充满着爱国情怀的作品,其中一篇名为“大堰河—我的保姆”最为出名里面描写的爱国情怀非常真挚。也是课本中最经典的篇目之一。今天吴老师在上这一堂课的时候,把作品中的这份爱国之情展现的很好,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也通过不断反复的诵读来表现同学们对这部这作品的感受。
在这堂课中吴老师提出了一个关键点:“思辨性,哲理性--文学就是看见那些平时看不见的东西。”这句话简单又富有哲理性,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思辨,虽然老师没有将何为思辨但是我认为这种思辨就是对文本的认识过程。这也让我想起了“课题研究”中提到的实践研究:思考-实践-反思-实践不断地重复这种过程,这也是我们目前所需要的探索精神,但是对于这种名著的导读我也有几个疑惑。
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讲我们要求对名著理解的程度是什么?我们知道中学阶段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是很多的,对于这种高强度的名著学习是否符合现在的教学阶段,我也畅想了一下如果按照这种阅读的模式时间上显然是不够的。老师也许是倡导这种于都方式,不过我们在做之前是否应该分析这种导读的价值意义是什么?不过从吴老师身上是我最欣赏的就是在引导孩子读的环节,以情共情。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这是第一位老师给我的学习启示。
第二位上场的老师是松湖实验的陈青云老师教授的《水浒传》,这个课题选的好所以在选题上就决定了教学的效果,这本书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应该是很熟悉的,对于里面的人物都是耳熟能详的,第一个环节她就设计了让同学评“最勇猛的人物”这个切入点是很好的,既发挥了每个孩子自己对人物的认识有弥补了其他同学对不熟悉的人物知识补充。这是很好的切入点。
第二个亮点就是她将这个课程以现代的元素相结合,利用呈报表的形式对人物进行分析。这点上是与众不同的。也正是这样能够贴近学生。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讲对于古代的一些风格显然是被反感的,而陈老师恰好就避免并解决了这个问题,以至于使这个课堂都能有效的进行。而在文本的体会上,她的示范能力是很强的,所以有时候我们作为教师的既要做一个饱读诗书的学者,也要做一个富有表演力的演员,更要做一个具有统筹能力的导演。而在陈老师身上恰好体现了这一个特质,这也是她后面取得第一代表市进省比赛的原因,因为她具备了很多老师身上不具有的特质。
通过她的这堂课让我收获最有价值的一句话是:边阅读、边评判。边理解、边质疑。边沉静、边反省。--这才是一种独立阅读的姿态。我想陈老师应该说是一位爱好阅读的老师,这个观点正好符合魏智渊老师的所提倡的阅读方法。陈老师还提到一句:读圣贤书就是为了做好当代人,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事。
第三节课是莞中松湖校区的耿晓雷老师他的课题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能是由于属于国外的作品,所以学生在认知上明显比前两节课要差一些,老师的引导也让学生有些摸不着头脑,对于国外的作品在感悟上是和我们有很大区别的,他们更多的事一个人自由为主所以和我们的国情有些不一样。所以我认为在认知上也以改变一下形式,以他们的认知角度去认识文本。可能是处于耿老师对于这边的学生不熟悉所以整个课堂的认识上没有上两节的好,也可能是因为文本的不熟悉。所以对于耿老师来说他做了一次被人不敢做的事,我们大多数人都会以中国的文本为主来进行授课,而他恰恰是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名著所以在这点上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最后一位老师东坑中学的杨柳老师,她选择的也是国外的名著《简爱》这也可能是教研组有意为之,两部国内的两部国外的。杨老师把重点放在了目录和如何阅读上面。这是他和其他几位老师的不同之处。如果只是已阅读方法来说的话,我们不妨借鉴魏智渊老师的《教师阅读地图》里面对阅读做了很详细的阅读方法和阅读形式。不管是杨老师还是耿老师他们在讲授课文的时候都在尝试将其转化为我们国人所能接受的形式。这也是我们所欠缺的。对于中国名著我们是滔滔不绝,但是对于国外的名著总是觉得力不从心,所以这也是我们就下来需要做的事,如何将外国作品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去,如何取消孩子对国情方面的异同。
通过今天的四节课堂我们有一个共识,就是现在 老师们都有一个意识就是将阅读用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去,更多的想文学素养方面倾向。也把阅读作为语文的一大标准。我想以后的语文教学应该更加的重视阅读,已达到学生的自我认知,我们不需要书呆子,我们需要具有独立思考的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