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岁月是白纸上的铅笔字,擦得再干净,也会留下痕迹。总会有起风的清晨与和暖的午后,也总会有绚丽的黄昏和流星划过的夜晚。人生不会一成不变,一转身就是一辈子,人们总能在那些漆黑时分落下的眼泪中学会如何轻语岁月,淡看流年。
还曾记得年少时,他向她求婚。若春光不负,我们不分;若流年不急,我们不弃;若你也愿意,可否嫁于我为妻。那个年代真正的爱情不多,可他们很幸运,拥有她一言,他便能接一语的默契。他们门当户对又心灵相犀。二十冒头的年纪就选择相守在一起。婚后她在三尺讲堂上挥折撇捺,他在国军队伍中指点兵马。并在婚后一年育有一女。只可惜,他从一开始就站错了队。内战爆发,他被迫跟随军队,远离妻儿,谁知道这一走竟是遥遥无期。
49年,当广播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万人空巷,她却独坐屋中,满脸泪痕的笑而不语。她笑,笑这雄狮终于屹立东方,从此家国太平。她哭,哭她再不能与相爱之人厮守,从此两不相见。这几年来,她从不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成为英雄,也从没有奢求过他能够回来与她团聚。她只愿他能像个逃兵一样退到海的那边去,因为这样,至少他能有命活。想他了就拿出曾经结婚时,他写下过的那句话——愿今后之生活如吾之姓名,岁月静好,谦漠淡然。他的字迹棱角分明,却又充满温情。见字如见人,这么多年她一直保留在身边。
纵使情怀难解释,可终究岁月不停歇。她凭着自己年轻时候受过的良好教育重新在城里的小学谋了个老师的职务。她对那些孩子是全身心的投入,惟愿自己的浅薄学识可以点化那些五尺之童的懵懂未知。她是真的爱孩子,爱那些愿意叫她一声老师的青涩面孔。她也想趁着自己还年轻做出一番事业来,可惜,无论她多么努力也始终逃不过“成分”二字。
物是人非,时移世易。出身外交官家庭的她从金字塔尖一下子落入深潭,好的,光荣的,她一概都沾不到边。她不能在女儿面前脆弱,就一个人偷偷的躲起来对着那一纸字迹抹眼泪。她只是不甘心,自己年少时也算是饱读诗书,通晓文理。后嫁于爱情,惟愿平安度日,与那执手之人相守半生余光。她努力的过活,努力的把自己变的更好。可到头来现在又是怎样的一片光景。几片瓦房,指指点点,成分不好就要受尽世间的白眼。她不是不够优秀,只是时代看不到罢了。
于是,在经历过诸多的打击之后,她的心终于如零下二十几度的深潭水不再温热。她选择了离开,递交了支援乡村教育的申请。同一批的申请老师都有嘉奖,唯独她没有。她也早已不在乎,只不过是想让那些抱着玉米穗穗过日子的孩子们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最起码是了解这田间地头以外的广阔天地。虽然那里一个星期才有一次机会洗澡,虽然经常停电,虽然虫叮鼠咬。可是那几年却是她过得最开心的几年。在这里,人们很简单,日子虽苦可心里舒坦。在这里,有个人愿意爱她,疼惜她。
那个男人曾经在外面闯荡过一阵,后来因为家里父母都上了年纪,农活又忙就回了农村。雨天俩人一起给小学校的屋顶翻修的时候认识的。他出去闯荡过,虽然没什么文化,可毕竟见识多,是这个村子里唯一能和她聊上几句的人。从此之后,雨天停电没有黑多一会屋里就重新亮堂堂,她下课晚了总能有口热乎的饭吃。他对她的女儿也好,陪她玩,给她讲外面的故事。她知道,对他或许并没有爱情,可是她需要有人关心,需要一个可以给她安慰的肩膀。
终于,那一夜在她询问过女儿的意思之后,于第二天太阳高挂时选择了接受这份感情。只是好景不长,那个男人的家里并不同意,他们家知道他对她有意思,对城里来的老师多加照顾这是应该的,可若要说到谈婚论嫁那是绝对不行,尤其不能是她。这件事情也闹的很凶,他的妈妈甚至为此不惜以喝农药相逼。他坚持,可她还是选择了放弃。
算了,她知道左不过是因为自己的身份,有多少事情还不都是因为那两个字而不了了之。她早就已经习惯了。而此时她的女儿也正需要一个更好的教育机会,她又一次的选择了回城。靠着她原先在教育系统有的一点点关系,女儿进入了一个很好的学校继续学习。她也重新在一家小学安身立户。靠着每个月稳定的工资和父母的帮助将女儿抚养成人。
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这句话一点错都没有。生活的重新稳定,年龄的持续增加让她放下了一些从前斤斤计较的东西。退休之后她重新拾起了年轻时候独自看书,吃吃糕点,喝喝咖啡的闲情逸趣。这些年的日子也还算过得安稳,女儿也开始慢慢的走过她曾经走过的年纪,她也从女儿的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也会轻言浅笑那些时光不过曾经。她觉得现在的日子很好,每天清晨起来的那一缕阳光都会开启她崭新的一天,同样也会照清她眼角嘴边的皱纹。
1987年,她68岁。这一年台湾当局开放了到大陆探亲的政策。她在女儿的陪同下去了探亲现场,只可惜他们花了将近四十多年的时间也没能游过那片海。若是换做从前她会感觉失望至极,然而现在的她已经可以很坦然的面对这些事情了。回家后数月,女儿去看她,手里拿着新买的菜和信箱里掏出来的信。这些年一直有她以前的学生给她写信,感谢她当年孜孜不倦的教育才成就他们的今天。用过午饭,她在床边的摇椅上闭目养神,女儿收拾过碗筷后拿着收到的那些信过来给她读。由于年轻的时候常在昏暗的灯光下批改作业,现在上了年岁,眼神有些不大好使,收到的信都是由女儿念给她听。女儿念了两封后,她笑笑,听着这些孩子现在的成功,她很满意也为他们感到开心。女儿又抽出后面的信出来读,信很简短,除去开头和落款只有两行字。
上面写着:惟愿余之生活亦如当年婚时,岁月静好,谦漠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