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力》金句:
99.99%的拖延,都是为了逃避眼前不容易做到的工作。
█ 一个问题
经常看到朋友圈有人吐槽自己被拖延症糟蹋的一天。不知道你有没有像这样的经历:
打开文档,准备写个方案,刚没敲了几个字,觉得此时需要来杯咖啡。
泡咖啡的间隙刷了会儿微博,顺手在淘宝刷起了咖啡豆、磨豆机,虹吸壶…
中间又打开王者农药打了几把排位。
回过神来时,一上午时间过去了…
要不就是,离资格证考试还有三个月,感觉远得很,放心玩;
还有一个月,不着急,时间够,慢慢来;
还有一星期,有点慌,翻开书看几眼;还有两天,不行,来不及了,听天由命了…
没错,这正是很多现代人患有的心理障碍——拖延症。
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80%的大学生和86%的职场人都患有拖延症。50%的人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开始工作。13%的人没有人催,不能完成工作。可以这么说,要是没有截止日期,绝大部分人什么事也办不成。
有的人之所以许多事情做得一般,很大程度上因为他只在截止日期前,那段非常短暂的时间里创造了价值,而且一般在这段时间匆忙做完的活儿,质量和收益都没什么保障。
所以,得了拖延症这个病,还有救吗?
世界杰出的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在其经典著作《意志力:关于专注、自控与效率的心理学》中,讨论了意志力与治愈拖延症的关系,并且还给出了一份惊人的研究成果——决定一个人行为的后天因素中,意志力排在第一位。
可以这么说,我们的意志力——这个听上去有点玄乎的东西——左右了一个人的心理能量,而合理地训练提升意志力,将有效地让我们抵御很多诱惑和欲望,像食欲、睡欲、交往欲和休闲欲,当然也包括拖延症,简直是包治百病。所以说,人与人之间,最近的距离是智商,最远的距离是意志力。
█ 一个根源
美国心理学博士简·博克在《拖延心理学》这本书中讲过:拖延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
它的根源在于我们过于关注自己一时的情绪,不懂得延迟满足感,在当下获取愉悦的需求压倒了一切。99.99%的拖延,都是为了逃避眼前不容易做到的工作。
美国一名叫泰斯的大学心理学教授,做了一个关于“拖延症”的测试。
首先,学期开始时,她让学生们填写一份拖延习惯调查问卷。然后,她布置了一篇论文,规定学期过半的某个周五交上来。她说,这个周五没交上来的学生,可以在下个周二交上来。如果下个周二还交不上来,那就在下个周五交到她的办公室——这已经超过了原定的最后期限整整一周。
后来她发现,在拖延问卷上得分高的学生,甚至都没有劳神记下前两个最后期限。因为对他们来说,延长了两次的最后期限才是唯一算数的最后期限。他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那些能够即时得到满足的事情上,比如购物、打球赛、参加舞会等等,而认为写论文是件很难完成的事情。
最后论文成绩结果显示:根据拖延问卷和论文提交时间被定性为“拖延者”的人确实做得更差,不仅论文评级更低,期中和期末考试分数也更低。
那如何避免这种因为拖延症造成的消极情况频繁发生自己身上呢?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防止拖延症出现,这种力量就是罗伊·鲍迈斯特反复强调的“意志力”。
█ 四个方法
1、量化自我。
许多人能够准时地、甚至提前完成任务,其中很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用数据把自己要做的事情进行量化,然后分阶段完成。这种方法最好的一点是,你可以对自己的目标更加明确,完成的时候也能够更加有成就感。
每天做一点,如果真能一天天坚持下去的话,那么再大的山也能移走。比如现在时兴的电子计步工具,它就是通过对个人每天行程记录和监控,让你有意识的增加自己的锻炼程度,从而获得成就感。
安东尼·特罗洛普是英国史上最伟大、最多产的小说家之一,长篇小说就多达47部,4千万字。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安东尼·特罗洛普的本职工作是英国邮政局的一名公务员。他始终认为,一天写作3小时以上不仅没必要,而且不明智。那么他是如何在花这么少时间的情况下,成为一个多产的小说家的呢?
原来安东尼·特罗洛普给自己每天定好了一份量化的写作步骤:每天早上5点30分起床,花半小时阅读前一天写的东西以进入最佳的写作状态,然后用接下来的两个半小时进行写作,同时在旁边放着一块表,强迫自己每15分钟写出—页(大约250个单词)。
为了确保进度,他会数自己写了多少个单词。他发现,表每走15分钟,一般就能写出250个单词。按照这个速度,他可以在早餐之前写出2500个单词。他并没指望每天都这样做,因为有时要处理公务,但他每天都做到努力实现目标。他写每部小说,都事先排出进度表,一般计划每天写10000个单词,然后每天写日志。
正是这种量化的方法,不仅让特罗洛普写出了像《巴彻斯特大教堂》这样的杰作,同时也比其他小说家写出了更多的作品。
2、调节“情绪温差”。
所谓“情绪温差”是指:当你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就很难想象自己处于其他情绪状态的情景。当你情绪好的时候,做什么事都干劲十足,但是当你情绪变差的时候,你就会变得消沉,毫无斗志。
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这种“情绪温差”的时候,人们通常会运用间接的策略去适应这个状态,比如去健身房锻炼,或者沉思,或者窝在家里看电视剧,或者狂吃巧克力,或者疯狂购物,或者喝个大醉。这些情况不仅会让你丧失正确决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你对面前的所有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然后一拖再拖。因此,我们需要学会调节生活中会出现的“温差”。
我们许多人在职场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领导要是心情高兴的话,干什么事情就都是风风火火的,下属向他询问个什么问题,他都会立马给你解答,所以办事的效率那是非常快的。
领导要是心情不好的时候,那就悬了,对谁都似乎有看法。向他报告项目进程的时候,他可能就会说:“急什么,等等再说。”这样自然就会对事情的进度造成很大的影响。
3、控制思维。
这种方法也可以叫做“洗脑大法”。最好的销售员之所以成功,往往是因为先“骗”住了自己。同样的,为了保存意志力,人们经常不追求最全或最好的答案,而是追求事先就有的结论。
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可以先通过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做成之后的各种好处。比如:在做一个项目的时候,你可以先提前暗示自己把在这个项目做成之后,你就会获得老板的赏识,同事的称赞,大额的薪资等等,这样你拖延的概率显然会大大降低。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罗森塔尔和雷诺尔·贾可布森进行了一项实验。在实验中,他们随意抽取一组一年级学生,然后告诉这些学生的老师,这些学生经过特别的测验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无穷潜力。这种不断的心理暗示,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也相信自己就是那样的人。因此他们不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能比其他人更积极,更快速,拖延的情况也很少。
最后结果发现,当所有人期待这些学生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智慧进步时,他们在自己的思维也认可了这种肯定,在实际表现中也比其他学生更好。
4、分而化之。
我们总是习惯给自己列一堆任务清单,然后这个没做完就想着把另一件也做了,但结果是大部分在最后都没能完成。甚至因为这种情况的频繁出现,导致自己的意志力越来越差,拖延事情的症状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我们碰到太多事情的时候,应该选择“分而化之各个击破”,把能量集中用于解决当前的事情。心理学家认为,想提升意志力,你专注的事情越少越好,最好一次只做一件事。如果同时要做的事太多,你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可能会出更多的问题。
伟大的作家、慈善家以及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晚年的回忆中,曾提到过他在二十几岁时做过的一件有趣而且有效的事情。为了征服自己的缺点,以及让自己的道德达到完美境界,他给自己列出一份“美德清单”。这份清单包括:秩序、节制、缄默、决心、节俭、勤勉、真诚、正义、中庸、清洁、平静、贞节、谦逊。根据这份清单,他给自己制定了一套课程。
具体是这样操作的,首先富兰克林用白纸做了一本小册子,每页都画了美德检查表,每个检查表包括7列13行,每列代表星期几,每行代表美德。然后根据这份表格,他每天检查自己的所作所为,发现违反了哪几项德行,就在相应格子做个标记。不过,他每周重点关注一个美德,避免出现任何违反这个美德的行为;适当关注其余美德,只是每天晚上就当天的错误做上标记。表格是用墨水画的红线,标记是用铅笔标的黑点。
有一周,他重点关注“节制”,适当关注其他美德,那周的表格记录着:星期日“缄默”和“秩序”不够,星期二“秩序”和“勤勉”不足,星期五违反“决心”和“节俭”。但是,富兰克林实现了那周的目标:“节制”那行是空白的。这个进步大大鼓励了富兰克林,他下周转而重点关注另外一个美德,希望上一周修炼好的“节制”成为—种“习性”,即使不重点关注也能继续保持下去。
对于这种方法,富兰克林表示:“我希望看到表格上面的黑点不断减少,因为这表明我在培养美德方面取得了进步,对我是一种鼓励。直到最后一轮课程,如果13周的每日检查表留下的只是一本空白小册子,那么我就满足了。”
正是用这种方法,富兰克林在13周内,让自己制作的那份表格实现了零黑点,他自己的人格也得到了完美提升。
█ 总结
提升意志力是告别拖延症的前提,《意志力》这本书给出了四个方法:
1、量化自我——用数据把自己要做的事情进行量化,然后分阶段完成。
2、调节“情绪温差”——让好的情绪,带动高效的行动力。
3、控制思维——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可以先通过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做成之后的各种好处。
4、分而化之——各个击破,把能量集中用于解决当前的事情。
克服拖延症是一场与内心的长期战斗,你得时刻做好准备说服那个喜欢逃避且贪图一时享乐的自己。也许未来某次生活的重击会真正把你敲醒,希望你的拖延症不是拖到这一刻解决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