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带孩子们去看了《八角笼中》,故事情节不再详述,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还是值得带大一点的孩子看的:几个主演的性格都刻画的比较饱满,故事情节也比较引人入胜,主旋律适合给孩子打鸡血,触动他们的斗志。不足之处是后段有点仓促,虽说这个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是现实中类似的结局往往没有那么美好,有点强行美化。还有一点,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强行说四川话,是为了表达那几个娃儿们没受过教育,没有其它出路?但是,说实话,电影里说的四川话真的不标准(我本人是四川人),还不如直接普通话,大家会接受的。当然了,瑕不掩瑜。
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当属川剧变脸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事情。当主角向腾辉看到马虎因抢劫被抓,苏木腿被打受伤,不能正常行走,他懊悔自己当初的决定——为了娃儿们的前程,把他们转到另一俱乐部发展。本以为他们实现了自己的当初的梦想,不曾想,他们居然沦落到如此田地。当他索要合同无门,反而被打,焦虑、无助、无奈又不甘心。。。当朋友开着小汽车载着他,因堵车停留在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时,突然窜出了一行人,表演着川剧变脸。向腾辉看着他们表演,若有所思。。。
当时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我觉得有点突兀,怎么突然插进川剧变脸?这和剧情感觉格格不入。直到看到最后,我才明白。看完后,我把电影的主要情节又给儿子讲了一下,重点跟他解释了这个情节。为什么马虎会在被抓后诋毁向腾辉是个骗子, 压榨、剥削他们小时候,把他们当赚钱的机器,不把他们当人。。。我当时是这么跟儿子解释的:因为社会舆论本就以为向腾辉是这样的人,如果马虎站出来说向腾辉的好话,没人会相信,因为马虎是向腾辉身边亲近的人,人们只接受自己已经接受的观点。就像别人已经认为你是个坏孩子,结果不久,你妹妹站出来澄清,说你有多么好,人们一般不会相信。但是反过来,如果你的妹妹举了一些例子来证明,你就是个坏孩子,那么大家确信无疑了,他们会说:我早知道他是个坏孩子,你看,现在连他自己的妹妹都出来指证他了。。。
昨天恰好在成甲《好好学习》里看到,这叫习惯性防卫,意思也大概是我上面解释的,只是我不知道,原来叫这个啊!为什么我们会习惯性防卫呢?当一个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的时候,我们习惯把这个问题归因于别人,认为是那个人自身有问题。而当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就不这么想了,反而会把问题归因于外部因素。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基本归因偏差”。简单的讲,就是自己成功了,是自己有那个能力和实力;如果失败了,那也是外部原因造成的;别人成功了,那是外部原因,比如走了狗屎运;别人失败了,那是他能力有问题。。。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的防止陷入这种习惯性防卫,因为它会禁锢我们的思想,看不清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