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总后定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地点:
庐山区
类别:
教育
揭牌仪式 图源:李炎生
1994年3月,国家教委批准企业干校升格更名“九江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同年4月,总后勤部授予学校军内校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九江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九江财专“,其历史沿革如下:
1980年10月,中央军委第11次全军院校会议决定,撤销解放军后勤学校企业管理系,另行成立一所企业干部学校。
1981年9月21日总后勤部第39次办公会议决定,利用江西省军区原独立师三团营区,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企业干部学校”,归总后工厂管理部建制领导,为中等专业学校。
1983年3月总后军需生产部行文将学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企业管理学校”。
1994年3月国家教委批准学校升格更名“九江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同年4月总后勤部授予学校军内校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2002年3月5日教育部教发函【2002】23号“教育部关于同意九江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等四所高校合并组建九江学院的通知”。办学体制为军地共建,省市共建,以市为主。按照“九江学院章程”,九江学院校址在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军需财专成为新组建的九江学院主校区。
原九江财专校门(今九江学院南门) 图源:李炎生
九江财专成立的背景,基于第六次大裁军。建国至今,我军共有十一次大裁军,官兵人数从最高峰的627万人降至200万人(目前仍排名世界第一)。由于文革期间军队干部编制极度膨胀,七十年代中期,干部多达150余万,超编60万。1980年起,小平同志主持了第六次大裁军,这次裁军的主要任务是精简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同时撤销了省军区独立师。在本次裁军中,总后在武汉的后勤学校被撤销,江西省军区独立师大部被撤销。
江西省军区独立师原为公安部江西省总队,主要担负内卫执勤任务。该师共有三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师部驻青云谱。1980年12月,该师除保留步兵第一团为江西省军区独立团,其余建制撤销。总后在驻九江三团营地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干校(中专),该校主要目标是培养军队企业的管理、财会类人才。
九江财专第二次重大改变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此之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表现为基于计划经济的中央集权特性,除了地方院校外,中央行政部门集中管理着一大批院校,这些院校只为某些特定行业培养专门人才,不考虑为地方服务,地方政府缺少参与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性。
图源:李炎生
除了九江师专和九江医专(那时候的九江职大还不值一提),九江财专、九江船校、九江财校都与九江无关,这也使得本地的高等教育一直难以发展壮大。
1993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国家明确了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针。中央仅直接管理一部分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在高等教育中起示范作用的骨干学校和少数行业性强、地方不便管理的学校,其余院校下放到地方,扩大地方的教育决策权和统筹权。
其实,没哪个院校愿意下放到地方,谁想从央企变成地方企业?
变不变自己说了不算。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15个部委被撤销,大批机构进行了合并调整,很多部委高校不得不转入地方,大部分隶属关系的调整在1999年左右完成。军队院校的改革有所延迟,也基本上在2004年前完成。最终,部委所属的三分之二以上本科院校,以及绝大多数大中专院校被下放到地方。
2002年8月1日,总后与江西省政府在南昌签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所属军需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移交江西省管理协议书》 图源:李炎生
部委院校和地方院校的办学差距是明显的,这些院校转入地方后,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当地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它们的到来也完全改变了当地教育的格局。
1999年,九江市正式向江西省申报,由九江师专领头,包括九江医专、九江教育学院三校合并升格为本科“九江科技学院”,该报告却未获得通过。
2000年,中央办公厅下发文件明确规定:九江军需财专由原隶属单位总后勤部移交接受单位江西省政府。
2002年3月5日 国家教育部批准同意九江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等四所高校合并组建本科层次的九江学院。
2002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正式被移交到地方。
12月,省政府正式批复四校合并组建九江学院。
九江财专运动会场景 图源:《庐山区志》
自此,九江财专建制取消。这么多年来,财专虽然自称军校,却也没谁看得上。它就是所蹲在九江市郊最偏僻的山坡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小的专科学校。然而,在转制的过程中,在一位如同暴君却能力超强的校长的领导下,经过几年火箭般地蹿升,它摇身成为九江唯一本科院校——九江学院——的主校区。
财专的故事,还是不多聊了,惹事。
九江学院升本的故事,下个月再聊。
《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是记录江西九江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撷取九江市及下辖十个县市历史上发生的较有影响力的事件,配以相关的历史照片、新闻图片、文献书籍及笔者拍摄的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
本系列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当日发生的一个事件,如当日无合适的事件,则在当月中选取(史料记载中有月份无日期者)。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