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开放以后,很多家庭都会面临着多子女教育的问题。很多妈妈们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尤其是对于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可能会给予更多的爱和包容,以弥补心底的歉疚和孩子因生理问题带来的缺憾。
这样看来,那个格外受到优待的孩子仿佛得到了更多的爱。
但实际上,并不尽然。每一位妈妈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好。本质上她并不会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对孩子们区别对待。唯一决定了她对待孩子们方式的,也还是因为爱,因为内心深处对残疾儿的心疼和怜悯。
但殊不知,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在家庭教育里,只会招致其他孩子心理上的嫉妒情绪。他们会想,同样是妈妈的孩子,为什么他有的我没有?为什么他一定比我拿的多?凭什么我一定要让着他?
电影《孔雀》中就频繁出现这样的细节,小时候因脑病导致身体肥胖智力也有问题的老大,在任何时刻都能享受到母亲的格外优待。母亲不仅自己如此,还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了另外的子女。
过节时,大家一起分大白兔奶糖。爸爸和妈妈各自拿出十块来给了老大,然后等着老二和老三也往外拿。老二老三互相对望了一眼,虽然不情愿,最终还是慢吞吞得把糖拿了出来。
我们都可以看出老二和老三在拿糖时的心理挣扎,但我想这是孩子们正常的心理反应---凭什么哥哥就得多吃糖呢?就是因为身体有残疾吗?多吃几块奶糖又能怎么样呢?
在我看来,多吃糖只会让哥哥更加肥胖,对身体毫无益处。而愚昧的父母却觉得只要老大高兴就好。
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哥哥等待弟妹们拿糖时脸上的表情,那么理所当然,那么心安理得。拿到糖后的哥哥就去喂他的宝贝鹅了。鹅怎么会需要吃糖?!
另一个细节就是哥哥睡的床上有蚊帐,父亲母亲的床上也有。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姐姐和弟弟的床上就没有蚊帐。
从剧情来看,哥哥虽然智商受损,但也并不是真的呆傻。他可以跟人正常的交流,口齿清楚,也知道求爱要送花,甚至主动跟妈妈说要找对象,谈了一个农村妹子后,一起把小吃摊经营很红火。
他只是长期活在妈妈的庇佑里,妈妈对他的过分同情导致他结婚之前一直没什么进展。
那么鹅会需要吃糖吗?这么点小常识只要妈妈告诉他,相信哥哥肯定会懂的。
而妈妈对老大的无限偏袒最终招致了姐姐和弟弟的嫉妒情绪,这种嫉妒和不甘心不断发酵,让姐弟俩分别作出了不同的举动。
姐姐认了一位会拉手风琴的老人为干爸,电影院里,姐姐跟弟弟说,反正爸妈也不喜欢咱,有干爸对咱好,就够了。
而弟弟呢,雨天哥哥送伞时傻里傻气的举止,让弟弟否认他的身份。甚至,哥哥在雨水里被人扭打时,弟弟因为内心深处的羞愤,还冲上去用雨伞狠狠击打自己的哥哥。
最最疯狂的举动是,弟弟搞来了一包老鼠药,悄悄倒进了哥哥的水杯里。
这得是压抑了多久的情绪,这得是多大的仇恨,才让一直如影子一般的沉默的弟弟,做出这样疯狂的举动!
那杯水最终被姐姐倒掉了,并没有酿成什么惨剧。姐弟俩也被鹅濒临死亡时的惨状所震撼,感到无限愧悔,买了一只小黄鸭送给了哥哥。
姐弟俩最终算是迷途知返,但那些积聚在心底的阴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烟消云散的,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尽可能的公平对待每一位孩子。一方面来说,如电影中的老大一样的残疾孩子,过多的爱就像小树浇多了水,实际上无益于他的成长;另一方面,也会招致其他孩子的嫉妒心理,产生怨恨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