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医生写的,关于如何面对疾病、衰老和死亡的书籍。作者从两个视角给出了他的思考:用医生的视角去阐述疾病的病灶、各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不同治疗方案指向的后果;用朋友和儿子的视角去描述面对亲人病痛时的迷茫、痛苦和抉择。
以前曾经看到过一句话,是一位医生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用病人的角度去理解,那就是说,有时能痊愈,多数仅减缓,大部分只能,认命。
时钟滴答,虽慢但不回头,衰老不可抗拒,因器官衰老引起的很多绝症不可抗拒。医生和患者,是要跟疾病斗争到底,还是,活在当下?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医院并不是包治百病的地方,再出名的医院都是。本书的作者是有名的外科医生,但他在书里说的更多的是医生无法施以援手的各种案例。面对各种凶险的疾病,大部分医生会“全力以赴”挽救生命,但是,作者提问,这样对么?
什么是舒缓治疗?书里面的定义是,不以治愈为直接目标的治疗。在我的理解,积极治疗是穷追猛打斩草除根,对于可恶的坏细胞,切除化疗新药,一轮一轮上,变换各种战术,务必拿下;而舒缓治疗是将晚期疾病作为生命的一部分去接纳,承认无法根治,但是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共存,就像慢性病一样。当疾病威胁到某个器官时,采取某种措施去消除,例如手术切除压迫到重要器官的肿瘤,但这个手术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干掉肿瘤,而是为了保护那个重要器官,保持病人的生活质量。实际上,有研究证明,对于很多晚期的疾病来说,积极的治疗,舒缓的治疗,生命的延续长度是相似的,而生命的质量后者显著优于前者。
舒缓治疗,书里写在美国叫临终护理,台湾叫舒缓治疗,国内叫姑息治疗。是的,国内也有舒缓治疗的地方,病人除了住在ICU、回家,还有第三个选择。我查了一下,北京有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姑息治疗中心、德胜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舒缓治疗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临终关怀,也不仅限于止疼。舒缓治疗是一种策略,我理解是见招拆招,如果肿瘤压迫组织了,就切除掉一点;如果肿瘤让人很疼了,就开一些小剂量的吗啡等。舒缓治疗也不同于安乐死,它并不赞同在医生的帮助下,主动结束生命。
那,如果有一天面临这样的问题,积极治疗,还是舒缓治疗,如何为自己或为家人做出抉择呢?疾病是很个性化的。每个病人,自身的体质,病灶的特点都决定了其治愈时的不可预知性。实际上,有的时候,医生满嘴里说的都是很可怕的词语,会更加让病人无所适从。书中给出的答案是,从现在就思考,什么对于自己的人生是最重要的。也跟家人讨论,什么对于他们是最重要的。书里面有个例子,两个病人,一个说只要能看电视吃薯片就愿意活着,另一个表示只要瘫痪不能行动,那宁可死掉。事实上,这两个重要的信息,帮助两个孩子在关键时刻,正确地为父亲做出了选择,并有效与医生沟通。
最后,作者作为一名医生,强大却又谦卑。从一个职场人的角度,我看到了作者对自己职业价值的反思:医生的目标,到底是战胜疾病,还是让病人更有尊严地过完最后一段时光?作者通过自己的生活去感受、也走访了很多的医院、疗养院,访谈了很多老人和临终护理工作人员,抽丝剥茧的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答案。这本书,是一本成人版的神奇校车,让我汲取到了本书主题之外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