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 考试,学习的好工具
Dr. 魏
2017-12-25
126 | 考试,学习的好工具
Dr.魏亲述
Dr. 魏
考试有用吗?
我们小时候都试过重复学习的方法,比如重复阅读背诵课文。我们也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是强调重复学习的神奇之处。
其实,认知科学家早已发现了更好的学习方法,却没有传播开来,大家还在用原始低效的方式教孩子。今天我告诉你一个简单又好用的方法,希望你能好好利用它,并告诉更多的人。
1.考试与学习单词
首先,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孩子怎样学习,效率比较高?多学习几遍,还是多考试几次?还是有更好的方法,比如画思维导图?举个简单的例子,学习英语单词,一组孩子学完之后接受考试,学两遍考两遍;另一组孩子学完之后再复习,学四遍,你觉得哪组孩子记得更牢?
我现在先不公布正确答案。你记住自己的答案,继续往下听。我来给你讲一个科学家的实验。
2008年,普渡大学的研究者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做了个实验,教一群大学生学外语,就是让这些美国的学生学习Swahili语。
一开始大家都一样,一起学一遍。然后,有一组学生每隔一段时间把全部单词复习一遍,再把全部词都考一遍;第二组只复习前面考试没答对的词,不过考试还是全部词都考;第三组复习全部单词,但考试只考以前不会的;第四组,只要是已经答对过的词,就不再考也不复习。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掌握单词的速度都差不多,没有明显区别。研究者们说,好了,大家回去吧,过一个星期再来测试一次。在回去之前,他们问这群大学生,你估计你下周过来,还能记得多少词啊?大家都说,差不多吧,一半一半吧。
到了第二周,大学生们回来测试,结果跟他们预测的可不一样。每次考试都考全部单词的两组,都能准确地记住80%;而那组考试只考错词,但每次都复习全部单词的,只能记住三分之一左右,比只要答对既不考也不复习的那组强不了多少。
(图1)
Karpicke, J. D., & Roediger, H. L. (2008). 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retrieval for learning. Science, 319, 966-968.
你看,最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不是复习的多少,而是考试的范围。是考试让学生们记忆更牢固,重复学习基本上没什么效果。
你可能要说,这只是记单词,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你说得非常对,学习远远不只记忆知识点这么简单,还要有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与已有知识的连接,以及融汇贯通的运用。
2.考试与学习科学文章
2011年,上面那个实验的第一作者又做了一个实验,有80位大学生参加,他们分成4组,学习一篇科学文章。一开始都一样,学一遍。然后有一组就不再学了,他们只学那一次。还有一组重复学习,后来又学了四遍。
第三组用概念图的方法学习,他们一边读材料,一边画出学习材料里各个概念的关系图。说到这里,你可能知道,这就是“思维导图”的方式,用一个节点代表一个概念,用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张图表。学生们需要认真理解和分析所学材料,才能够用一个有意义的图形结构把其中的概念组织起来。
最后,还有一组学生怎么学呢?他们学完第一次之后,进行回忆练习,能回忆多少就回忆多少。回忆完之后,他们再学一次材料、继续回忆,总共花的时间,跟画概念图的学生一样。
好,都学完了,科学家们去问80位同学:你们觉得,过一个星期来考试,你们还能记得多少啊?
大家可以看看图,红色表示只学一次组的预测,他们估计自己能记住70%左右;黄色是学了好几次的,他们有信心,觉得能记住80%左右;蓝色是画概念图的同学,他们对自己的预测跟学一次的同学差不多;绿色是回忆练习的同学,他们认为自己也就能记住60%吧。
(图2)
Karpicke, J. D., & Blunt, J. R. (2011). Retrieval practice produces more learning than elaborative studying with concept mapping. Science, 331, 772-775.
Study(学习组):只学一遍科学文章;
Repeated Study(重复学习组):先学一遍,后来又学了四遍;
Concept Mapping(思维导图组):用概念图的方法学习,一边读材料,一边画出学习材料里各个概念的关系图;
Retrieval Practice(回忆练习组):学完第一次之后,进行回忆练习,能回忆多少就回忆多少;回忆完之后,再学一次材料,继续回忆。
过了一个星期,这群同学回来考试了。这次考试有文字题,考同学们对那篇科学文章里单个概念的掌握程度,还有引申题,需要把不同的概念联系起来回答。
你先猜猜,哪一组答得好?显然只学一次的那组最差,没什么好说的。
其他三组呢?你再看下面这个图。重复学习组跟概念图组表现差不多,最重要的是,回忆练习组是其中表现最好的组,他们比所有组都明显表现得好。
(图 3)
Karpicke, J. D., & Blunt, J. R. (2011). Retrieval practice produces more learning than elaborative studying with concept mapping. Science, 331, 772-775.
3.提取练习效应
所以你看,回忆练习在这里就是给自己的小测验,它倒逼着大脑去提取自己刚学习好的知识。这种小测验不光能促进学习单个概念的记忆,还能促进深度学习。
听到这里,对于一开始我给你出的那道题,你可能已经知道答案了吧?
相同情况下,考试比复习的学习效果更好。这个现象,在科学界已经被大量实验反复证明,被称为“提取练习效应”。由于提取练习效应的研究常常用小测验作为提取的方法,所以有人直接叫它“考试效应”。
为什么会有这种考试效应呢?科学家们猜测,因为人类不可能记住接收到的一切信息,我们需要有选择地记忆。那么多信息,记住哪个呢?那些动不动就需要唤醒一次的信息应该是有用的,就记它吧。
也就是说,大脑判断一个知识点将来是否有用的标准之一,就在于它是否被检索过。你每次从记忆中唤醒一个知识,它就在你脑子里信号更强、更稳定。
也有科学家通过大脑磁共振成像手段,开始研究考试效应背后的神经机制。他们发现,与简单的重复学习相比,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会让与记忆巩固相关的脑区的活动水平更高。这些脑区激活的增强和你未来能成功记起这段信息是高度关联的。
原来,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误会考试了。以前大多数人认为,学习发生在对信息编码的过程中,让孩子读书,或者让孩子亲身体验就可以塑造记忆;大多数人也以为提取只是检测学习效果的工具,它本身没有学习作用。就像是用秤称一下水果,并不会让水果增加,也不会让它变少。
所以,大家都把重心放在学生编码知识的过程中——孩子们,好好听讲,好好背,记得在书上把重点画下来。而最新的认知科学成果表明,提取记忆过程,特别是用考试为手段的提取方式,不仅有学习的作用,甚至比简单的重复学习效果更好。
4.日常养娃怎么“考试”?
听到这里,你会不会有些疑惑 ——我们从小到大一直考考考,也不觉得效果怎么样啊?我们之所以觉得考试没有用,是因为我们没有设想过如果所有学校都没有考试会怎么样?没有考试的话,我们的学习效果才会真正地大打折扣。
反正要考试,要用它来帮助我们提取记忆,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那要怎么做才能有效利用考试呢?提高考试效果的正确姿势,是端正态度。对,你没听错,端正态度。你考试之后会查看试卷吗?还是看一眼分数,脑海里就光想着是否应该回家邀功,或者躲闪着不告诉父母?只关注于考试的分数和在班上的名次,就不是正确的态度。
研究者发现,如果考试没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那可能是因为考完后没有“检查”和“反省”。你可以帮助孩子端正态度,拿到判了分的试卷之后引导他思考这几个问题:你因为哪些原因造成错误?没有理解某个概念、不够细心、没有想出解题方法,还是其他原因?下一步你打算怎样改进学习方法?通过反省,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好了,说了那么多考试的好处,你在日常生活中怎么运用呢? 记住一个原则就行了:多让孩子回忆,把当前知识与过去知识联系起来。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跟女儿读书的时候,不会一直是我读、她听。当她还不认字的时候,我读几遍书,她大概了解故事情节之后,我就让她讲故事给我听。这就是一种记忆的提取,也是一个小考试。
那么,她有时候记不太清楚,有遗漏的地方怎么办呢?我就给她提示,帮助她回忆,直到最终讲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她自己讲过一遍之后,故事就记得比较牢了。
平时跟孩子聊天,也可以有意地提醒孩子。比如我女儿在背古诗的时候,我就提醒她了,我会隔一阵子随机抽查这些古诗,而且我还真的做了。被随机抽查的预期建立起来以后,我女儿的学习和记忆效果就大大提高了。
今日得到
你今天得到的是,相对于重复学习而言,提取练习可以让人的学习表现更好,这就是提取练习效应(retrieval practice effect)。这种提取经常是用小测验、小考试的方式完成的。
我们可以在平时让孩子有可能被抽查的预期,我们也注意给他们一些小测验。同时,我们还引导他们对考试结果有正确的态度,引导他们自己去反思和总结。等到孩子长大,学习学科知识也是一样的方法。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研究者做实验时,用“考试”方法学习的那组大学生,虽然在真正的测试中表现是最好的,但在测试之前对自己是最没有信心的,他们不认为自己学得好。这又是为什么呢?
研究者猜测,可能因为“考试”过程中,学生常遇到出错或是记不起来的情况,所以主观感觉是“哎呀,怎么又错了”,认为自己掌握得不好。如果你的孩子也有类似的情况,在回忆或测试中过程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你要多多鼓励和支持他哦!
第55期思考题
Dr. 魏
今天的思考题是,谈谈你对考试能提高孩子学习力的理解,以及打算如何通过“考试”来帮助孩子学习,期待你的分享!
第54期金牌家长:@DS
上期的思考题是评估一下你家宝宝的优势和劣势,这期金牌家长我颁给宝妈 @DS。她说经过我的讲解,她终于明白了在辅导女儿学习的过程中,自己为什么总是找不到方向,原来是对女儿的评估不足,对她的期望过高,而女儿也趋向于在这样的预期中高估自己。
这学期开始,宝妈调整了思路,比如对一些超出孩子理解的数学题目,会帮她将问题与日常发生的事情进行联系、转换,帮孩子加深理解。
例如,有一道数学题讲到三个齿轮的咬合情况,女儿对齿轮咬合没什么概念,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宝妈就把齿轮咬合的原理转化为女儿喜欢的盖印章的故事,每一次咬合就是盖一个章,每转一圈就相当于她拿印章盖一圈,女儿一听,马上就明白了,也理解了这道题背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