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宽阔,清明而没有杂念。
带着《金刚经》旅行,蒋勋。
蒋勋,是一位台湾学者,是一位徐徐道来文字和图画的美的老师,是不急不缓游走世界,感悟中西方文化的有心人。他,会说着中国古代的苏轼,身边静心做雕刻的学生,也会说着多彩而绚烂的古希腊英雄,又讲述了工业文明下的画家莫纳和雷诺加,有化石成人的贾宝玉,也有非男非女,多重身份的印度湿身婆。苏堤四季的温婉和奈恩瀑布的飞流直下。焚一柱香,喝一杯茶,蒋勋以和缓的语调,或急或缓地,诵读着《金刚经》。
1.喧哗中守住本心的沉静
“他画随便一个小物件、自己的手、钥匙,蹲在校园,素描一朵花,可以专心安静,没有旁骛,像打坐修行一样。作品笔触也就传达出静定平和,没有一点浮躁。”
清净即菩提,须知菩提本来净。
觉心原无住,应从无住更生心。
我们总说,经济发展迅猛,人心浮躁,功利心强,背一首诗,写一段字,都在想着要有什么用。用处,即投入和产出产生实际效益。当下,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多是有用而被大肆转载。我也一直做着这样的事情,也希望各类大牛,能够“毫无保留,倾囊相助”似的将所有的经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写出来,这样就仿佛能够得到利器,从而能够“突飞猛进”。心里却总是不着调,每天点开一篇篇文章,看到“有用”的介绍,心里却没由来地越来越急躁。而当我看到李健在《歌手》里,唱起love is forever, 心就这么熨贴了。
在看到蒋勋老师写到学生阿内的日常状态,心里甚是羡慕和佩服,着一方土地,看一块方石,生活就是创作,创作体现生活。他活得踏实而平和。
2.肉眼,慧眼,佛眼
“老夫妇在田里工作,整理菜圃里的萝卜、包心菜。有时就近走到墓地,拔拔野草,擦擦碑石上尘土,在墓前供一两枝野花。
生死如此,一目了然,使人没有非分妄想”
“视角一旦固定,当然就是局限。肉眼见一树,无法见林。肉眼俯瞰山下,就无法仰观山巅,都是执着视角的局限。”
平远,高远,深远。
“佛陀从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一直修行到佛眼,他眼中看到的沙,恒河之沙,也还是众生看到的沙。”
我总以为,我看不懂,看不到智者眼中的万物本源,也堵塞着,为何事情就是这样,自己却又疏不同其间的路。现在的自己还是看不透万事万物,但是已经发现人的不同,也能明白为何长者能够一眼识人。如果你不识人,那就去看人,如果你不识万物,那就靠近万物去看他们。万物本来的样子,是你以其本质的样子去看,而不是参杂着自己烦乱的心绪和他人过多的诠释。
3.诗,画,人。
如果看到三十几张《干草堆》,组合起来,会看到一个画家如何走在收割的麦田中,如何凝视观想一堆一堆废弃的干草。干草堆在田间,日出日落,雨天晴天,雨雾风雪,慢慢腐烂风化,在尘土中消逝,像人的身体一样,想一切物质一样,梦幻泡影。
曲院四周满满围着荷田,溽热夏日,酒曲发酵蒸腾,渗杂在沉甸甸的风里,渗杂着荷叶荷花浓郁的香气,花香、酒香,随风散在四处,让走过的游人醺醺然颠倒欲醉。
诗,画,人,景色交融,人与景混在一起,醺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