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做午饭时,一不小心,洗菜盆儿没拿住,“哐当”一声掉在了地上。
我大呼“哎呀”!
此时正在屋子里玩儿的宝宝,走出来,热心的问我:“怎么了,小宝贝?”
我:额,没事儿。盆儿掉地上了。。。
宝宝很会活学活用呢。“小宝贝”这个词,经常被她用于各种句式、各种句型当中,还真是个聪明的宝宝,会举一反三呢!
02.
半个月前,宝宝的小姨感冒头疼。上午十点还在睡觉。
宝宝在她小姨床边玩儿,玩一会就爬上床了。
在床上玩儿,玩儿着玩儿着,宝宝爬到她小姨跟前,拽开蒙住脸睡觉的小姨的被子,声音里满是关切、暖暖的问:“怎么了,宝贝?怎么了,小宝贝?”
……
03.
某一天,我要带宝宝去游泳。
宝爸打算骑电动车送我们去游泳馆。
但是手头上还有一点工作没有处理完,需要我和宝宝等一会儿。
才刚刚过了一小会儿,宝宝见爸爸没有要走的意思,就跑到爸爸身边,说:我要游游、游游!
爸爸说:你先等下,我马上好。
宝宝又回到门口,站在那里等。
又过了一小会儿,见爸爸还没有动身。就又跑过去:走吧,宝贝!快走吧,小宝贝!
宝爸拗不过,于是,我们就准备出发了。
我抱着宝宝刚刚在后座上坐稳,宝宝就对爸爸说:出发!小宝贝。快出发!
这是有多着急出发呀?还是担心你爸爸会反悔呀?(一脸黑线中……)
04. 画外音:
忘记宝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了讲“小宝贝”这个称呼词语的,但是,我发现:宝宝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样的场景,遇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忘了使用这个“小宝贝”的称呼。
可能是因为她第一次讲“小宝贝”这个词语时,我们家长用惊讶的表情、哈哈大笑、赞美的语言等一系列行为默许并鼓励了孩子可以使用这样一句语言。所以孩子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运用。因为她觉得:这样的一个词语,我说出口,爸爸妈妈会开心、会笑、会给我抱抱……
由此,我逆向思维想到:如果宝宝在做一件不好的事情,我们做为家长万万不可做出让孩子容易产生错觉的行为,比如:表示惊讶的表情、感觉好笑就无意间露出笑容等等。这些你忽略的行为,会让孩子误认为她刚刚所做的,已经被家长默许认可,并可能养成一个很难改掉的坏习惯。
毕竟宝宝还小,对是非曲直对错的衡量根本没有意识。而恰恰两岁到五岁的宝宝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又最强,所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家长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故而,家长们一定要特别注意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言行举止。孩子身上的一切,都影射出了一个家庭中的两位家长的言传身教。如果其中一个没有做到位,或者在其中偷懒儿了,都会为孩子的发展带来不良的走向。
所以,不管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你们的共同婚姻,请都边走边爱吧!
夫妻本是同林鸟,应该一起向前飞。
Ps.
听见她小姨喊我为“大姐”,她有时也会喊我为“大姐”。听我喊她小姨的名字,她有时候也会直接喊她小姨的名号……
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发生在宝宝身上的小例子。但是,也许真的是“一孕傻三年”。我刚刚还记得的事情,下一秒就不记得了,不记得了,不记得了……怎么可以这样呢!我现在真的需要:想起,就必须马上记下来!不然,脑子里没有内存,真的是太可怕了!
咪咔:全职家庭主妇,自由写手。热爱生活,喜欢下厨,也衷于文字。关于我所知道的一切,我手写我思,我手写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