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层次思维
一种有效的方法有时是奏效的,但并非任何时候都行之有效。投资不可能被简化成计算机上的简单运算。即使最杰出的投资者,也不可能永远正确。
原因很简单,没有放诸四海皆准的法则。环境是不可控的,鲜有精确再现的时候。心理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它的高波动性,导致因果关系并不可靠。一种投资方法可能一时奏效,但是这种方法所采取的行动最终会改变环境,环境的改变则意味着需要采取新的方法。而且,如果一种方法有其他人效仿,那么这种方法的效用也会降低。
无论在本书中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暗示投资可以被程序化永远不是我的目标。事实上我最想强调的事情之一是,直觉的、适应性的投资方法比固定的、机械化的投资方法更为重要。
其实关键问题是你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人人都能取得平均投资表现—只需投资一个每样都买一点儿的指数基金即可,这会带给你所谓的“市场收益”—仅与市场表现相当。但是成功的投资者想要的更多,他们希望战胜市场。
我认为这就是成功投资的定义:比市场及其他投资者做得更好。单纯靠运气是行不通的,所以你最好把精力集中在提高自己的洞察力上
战胜市场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想要战胜市场,你必须有自己独特的、非共识性的观点。
投资需要的是更加敏锐的思维,我称之为第二层次思维
什么是第二层次思维?
第一层次思维说:“这是一家好公司。让我们买进股票吧。”第二层次思维说:“这是一家好公司,但是人人都认为它是一家好公司,因此它不是一家好公司。股票的估价和定价都过高,让我们卖出股票吧。”
第一层次思维说:“会出现增长低迷、通货膨胀加重的前景。让我们抛掉股票吧。”第二层次思维说:“前景糟糕透顶,但是所有人都在恐慌中抛售股票。买进!”
第一层次思维说:“我认为这家公司的利润会下跌,卖出。”第二层次思维说:“我认为这家公司利润下跌得会比人们预期得少,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拉升股票;买进。”
第二层次思维深邃、复杂而迂回。第二层次思维者要考虑许多东西:
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会在什么范围之内?
我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我正确的概率有多大?
人们的共识是什么?
我的预期与人们的共识有多大差异?
资产的当前价格与大众所认为的未来价格以及我所认为的未来价格相符的程度如何?
价格中所反映的共识心理是过于乐观还是过于悲观?
如果大众的看法是正确的,资产价格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如果我是正确的,资产价格又会怎样?
显然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思维之间的工作量差异是巨大的,能够进行第二层次思维的人数远少于能够进行第一层次思维的人数。
第一层次思维者对相同事件有着彼此相同的看法,通常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从定义上来讲,这是不可能取得优异结果的。全部投资者都战胜市场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全体就是市场。
你不可能在和他人做着相同事情的时候期待胜出……突破常规本身不是目的,但它是一种不错的思维方式。为了将你自身与他人区别开来,突破常规有助于你拥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并且以与众不同的方式处理这些想法。我将其概括为一个简单的2×2的矩阵:
当然,实际情况并不这么简单和界限分明,不过我认为总体情况是这样的。如果你的行为是常规性的,你很可能就会得到常规性的结果—无论好坏。只有当你的行为是非常规性的时,你的表现才有可能是非常规性的,而只有当你的判断高人一等时,你的表现才会高于平均表现。
因为你的表现是偏离常态的,所以你的预期—甚至你的投资组合—都必须偏离常态,你必须比人们的共识更加正确。与众不同并且更好—这是对第二层次思维相当不错的描述。
2、投资理论的局限性
错误定价并不常见,这意味着战胜市场非常困难。
有效市场假说:
一两个杰出投资者的出现是驳不倒有效市场假说的。沃伦·巴菲特等人令世人瞩目的事实恰恰表明,持续成功者只是特例。
有鉴于此,投资者已经将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简单地按照某一市场指数所确定的比例投资股票或债券的基金上。这样,投资者只需付出一个百分点的几百分之一的费用,就能够享受到市场收益。
每隔一段时间,人们便能学到一个深刻的教训。他们意识到,任何东西(当然包括对于风险不加区分地全盘接受)都不会承诺免费的午餐,它们时时在提醒我们投资理论的局限性。
主要股票市场如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情况又如何呢?数百万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在其中探寻。他们占有着相似的信息;事实上,市场调控的目标之一,就是确保每个人在同一时间获得同一公司的信息。数百万人在相似信息的基础上作着相似的分析,股票被错误定价的概率以及人们发现这些错误定价的概率如何呢?
答案是:概率不大,也不可靠,但这却是第二层次思维的真谛。
第二层次思维者知道,为了取得优异的业绩,他们必须具备信息优势或分析优势,或二者兼具。他们时刻警惕,以防失察。我的儿子安德鲁初出茅庐,他从当前事实和未来前景出发,提出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投资理念。他是一位训练有素的投资者,他考察的第一步永远是:“谁不知道这些信息?”
但是市场不是永远有效,证明市场价格永远正确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如果你仔细想想刚刚列出的4个假设,就会发现其中有一点特别脆弱:客观性。人类不是冰冷的计算机器。相反,大多数人都会受贪婪、恐惧、妒忌及其他破坏客观性、导致重大失误的情绪驱动。
理解最后一点代表什么意思以及不代表什么意思是非常重要的。无效市场并不一定会予以参与者丰厚的回报。相反,我认为无效市场提供的是原料(错误定价),而有些人赢、有些人输,取决于他们所掌握的技术的不同。如果价格可能出现严重错误,那就意味着有发现便宜货或价格过高的股票的可能。相对于在无效市场中买得划算的人来说,一定有其他人卖得太便宜了。有句关于扑克的谚语说得好:“每场游戏中都有一条鱼。如果你玩了45分钟还没弄清谁是鱼,那么就是你了。”毫无疑问,这句话在无效市场投资中同样适用。
但是只知生吞活剥理论会让我们放弃寻找便宜货,转而把投资过程交给计算机,错失个人作出贡献的机会。以下是一个信奉有效市场的金融教授和学生一起散步的场景。
“地上是10美元钞票吗?”学生问。
“不,那不可能是10美元钞票,”教授回答道,“即使有,之前肯定早已经被人捡起来了。”
教授走了。学生捡起了钞票,去喝了杯啤酒。
3、准确估计价值
对内在价值的准确估计是根本出发点。没有它,投资者任何取得持续投资成功的希望都仅仅是希望。
最古老也最简单的投资原则是“低买,高卖”
是什么使得证券或其标的公司具有价值?有许多备选因素:财力资源、管理、工厂、零售店、专利、人力资源、商标、增长潜力,以及最重要的—创造收益和现金流的能力。事实上,大多数分析方法认为,其他所有特征(财力资源、管理、工厂、零售店、专利、人力资源、商标、增长潜力)的价值,恰恰在于它们能够最终被转化成为收益与现金流。
价值投资者的首要目标是确定公司的当前价值,并在价格足够低时买进公司证券。
两种主要投资流派之间的差异可以归结如下:
价值投资者相信当前价值高于当前价格,从而买进股票(即使它们的内在价值显示未来的增长有限)。-----作者选择
成长型投资者相信未来价值的迅速增长足以导致价格大幅上涨,从而买进股票(即使它们的当前价值低于当前价格)。预见未来比看清现在更加困难
因此,在我看来,真正的选择似乎并不在价值和成长之间,而在当前价值和未来价值之间。成长型投资赌的是未来可能实现也可能无法实现的公司业绩,而价值投资主要建立在分析公司当前价值的基础之上。
不懂利润、股利、价值或企业管理的投资者完全不具备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的决断。周围的人都炒股赚钱的时候,他们不可能懂得:股票价格已经过高,因此要抵制进场的诱惑。市场自由落体的时候,他们也不可能有坚定地持有股票或以极低的价格买进股票的自信。
成功的投资不在于“买好的”,而在于“买得好”。
4、价格与价值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必须以价格为根本出发点。事实屡次证明,无论多好的资产,如果买进价格过高,都会变成失败的投资。同时,很少有资产会差到以足够低的价格买进都不能转化为成功投资的地步。
公司价值几何?归根结底就是这个问题。单凭创意好或业务好就买进股票是不够的,你必须以合理的价格(或者顺利的话,以特价)买进。
投资者心理几乎可以导致证券在短期内出现任何定价,而无论其基本面如何。
所有泡沫都是从重要的事实开始的:
郁金香美丽而罕见(在17世纪的荷兰)。
互联网将改变世界。
房地产能抵御通货膨胀,并且可以永久居住。
几个聪明的投资者发现了(或预见到)这些事实,投资获利。其他人随后明白过来—或者只注意到人们在赚钱,于是他们跟风买进,抬高了资产的价格。但是,随着价格进一步上涨,投资者受到发横财可能性的刺激,对价格是否公平想得越来越少。这是对我曾经描述过的现象的一种极端再现:某种东西价格上涨时,人们的喜爱程度本应下降,但在投资中,他们的喜爱程度往往会加深
在所有可能的投资获利途径中,低价买进显然是最可靠的一种。不过即使这样也未必一定奏效。你可能错误估计了当前价值。或者可能会出现降低价值的事件。或者你的态度与市场的冷淡导致证券以更低的价格出售。或者价格与内在价值达到一致所需的时间比你可以等待的时间要长,正如凯恩斯指出的,“市场延续非理性状态的时间比你撑住没破产的时间要长”。
低于价值买进并非万无一失,但它是我们最好的机会
5、 理解风险
第一步是理解风险。第二步是识别风险。最后的关键性一步,是控制风险
风险意味着可能发生的事件多于确定发生的事件。
平心而论,我认为投资表现是一系列事件—地缘政治的、宏观经济的、公司层面的、技术的、心理的—与当前投资组合相碰撞的结果。迪姆森的话可以解释为:未来有多种可能性,但结果却只有一个。你得到的结果对你的投资组合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这可能取决于你的远见、谨慎或者运气。你的投资组合在一种情况下的表现与它在其他可能发生的“未然历史”下的表现毫不相干。
一个能够经受住99%概率考验的投资组合可能会因剩下的1%概率的实现而垮掉。从结果上看,这个投资组合一直存在风险,尽管投资者已经相当谨慎。
另外一个投资组合也许有一半可能表现良好,而有另一半可能表现很差。但是一旦理想环境成为现实,投资组合成功,那么旁观者就会断定它是一个低风险投资组合。
风险只存在于未来,而未来会怎样是不可能确定的……而当我们回顾过去时,是不存在不确定性的,但是这种确定性并不表示产生结果的过程是确定而可靠的。在过去的每种情况下,都存在发生许多事件的概率,最终只有一个事件发生的事实低估了实际存在变化的可能性。
关键是,人们通常会预测未来与过去相似,而对潜在变化估计不足
大多数人将风险承担视为一种赚钱途径。承担更高的风险通常会产生更高的收益。市场必须设法证明实际情况似乎就是这样,否则人们就不会进行高风险投资。但是市场不可能永远以这样的方式运作,否则高风险投资的风险也就不复存在了。
6、识别风险
我所认为的风险是什么(以及不是什么)。风险意味着即将发生的结果的不确定,以及不利结果发生时损失概率的不确定
普遍相信没有风险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因为只有当投资者适当规避风险时,预期收益中才会包含风险溢价
与赚钱机会类似,市场的风险水平源自参与者的行为,而不是证券、策略和机构。无论市场结构被设计成什么样子,只有在投资者行为审慎时,风险才会较低。
投资风险主要源自过高的价格,过高的价格往往源自过度乐观、怀疑不足以及风险规避不足。可能的基本因素包括安全投资的低预期收益、高风险投资近期的良好表现、强劲的资金流入以及贷款的易得性。
“标准普尔股票的历史收益率为10%,那么只有在我认为这些股票还会保持这样的表现时我才会买进……高风险股票的收益应该更高,除非得到13%的收益率,否则我是不会买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股票的。”
“如果我能从股票上赚到10%的收益,那么我需要15%的收益率才能接受缺乏流动性和确定性的房地产。如果是进行收购,收益率要达到25%……30%的收益率才能诱使我去进行风险投资,因为风险投资的成功率非常低。”
这就是我们所假设的投资思维过程,事实上我认为大体上的确是这样的(尽管必要条件往往不尽相同)
风险对投资者来说极为重要,同时也是短暂而不可衡量的。所有这一切都导致风险极难识别,特别是当投资者情绪高涨的时候。但风险是必须要识别的。
按照惯例我会用沃伦·巴菲特的一句话收尾:“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谁在裸泳。”盲目乐观的人请注意:永远涨潮是不可能的。
人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认识风险的能力,过低地估计了规避风险所需的条件;因此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风险,由此促进了风险的产生。这就是为什么必须用超乎寻常的第二层次思维来思考这个问题的原因所在。
当投资者的行为改变市场时,风险就加大了。投资者哄抬资产价格,促使本应在未来出现的资产升值出现在现在,预期收益因此而降低。随着心理的强化,更加大胆而无畏的投资者不再要求充足的风险溢价。最终的讽刺性结果是,随着承担新增风险的人越来越多,承担新增风险的回报却不断缩水。
我坚信,最大的投资风险存在于最不容易被察觉的地方,反之亦然:
在所有人都相信某种东西有风险的时候,他们不愿购买的意愿通常会把价格降低到完全没有风险的地步。广泛的否定意见可以将风险最小化,因为价格里所有的乐观因素都被消除了。
当然,正如漂亮50投资者的经历所证明的,当人人都相信某种东西没有风险的时候,价格通常会被哄抬至蕴涵巨大风险的地步。没有风险担忧,因此也就不提供或不要求风险承担的回报—“风险溢价”。这可能会使受人们推崇的最好资产成为风险最高的资产。
存在这一矛盾的原因是大多数投资者认为风险与否的决定因素是质量而不是价格。但是高质量资产也可能是有风险的,低质量资产也可能是安全的。所谓的质量不过是为资产所付出的价格问题……因此,狂热的公众意见不仅是潜在低收益的源泉,还是高风险的源泉。
7、控制风险
但是在我看来,杰出投资者是那些承担着与其赚到的收益不相称的低风险的人。他们或以低风险赚到中等收益,或以中等风险赚到高收益。承担高风险、赚到高收益不算什么—除非你能坚持很多年,在那种情况下,“高风险”要么并非真的高风险,要么就是被管理得很好。
同样,损失发生在风险与逆境遭遇的时候。风险是出现问题时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只要一切运转正常,就不会发生损失。只有在环境中出现负面事件时,风险才会造成损失。
同样,优秀的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可能不比别人高,但在实现同等收益的前提下承担了较低风险(或以相当低的风险实现了稍低于其他人的收益)。当然,在市场平稳或上涨时,我们无从得知投资组合的风险有多大。这就是沃伦·巴菲特所观察到的,除非潮水退去,否则我们无从分辨游泳者谁穿着衣服,谁又在裸泳。
贯穿长期投资成功之路的,是风险控制而不是冒进。在整个投资生涯中,大多数投资者取得的结果将更多地取决于致败投资的数量及程度,而不是制胜投资的伟大。良好的风险控制是优秀投资者的标志。
第 8 章 关注周期
周期永远胜在最后。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朝同一个方向永远发展下去。
“你不能预测,但你可以准备”,因为我完全赞同他们的宗旨:我们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可以为可能性作好准备,减少它们所带来的痛苦。
世界具有周期性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参与。当人参与进来的时候,结果就有了可变性和周期性。我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人是情绪化并且善变的,缺乏稳定性和客观性。
“昨天的一切市场利好对今天的市场都没好处。”周期的极端性主要源自人类的情绪与弱点、主观与矛盾。
周期永远不会停止。如果真有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如果人们在决策时精打细算、不带个人情感,或许可以摆脱周期(至少在极端情况下可以),但真实情况永远不可能这样。
下一次,当你面对一个以“周期已经中断”为基础而建立的交易时,记住,它永远是一个失败的赌注。
第 9 章 钟摆意识
在我的职业生涯之初,一位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告诉过我,牛市有三个阶段。在此和读者分享。
第一阶段,少数有远见的人开始相信一切会更好。
第二阶段,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进步的确已经发生。
第三阶段,人人断言一切永远会更好。
不必再浪费时间搜肠刮肚了,他已经说得非常全面了。关键是领悟其中的含义。
投资者心理的变化也呈钟摆式摆动。
形势严峻时股票最便宜。沮丧的前景令投资者裹足不前,只有少数精明勇敢的便宜货猎手愿意建立新的仓位。
随后,前景似乎变得逐渐明朗起来。人们开始意识到正在发生的进步,成为买家不再是那么难以想象的一件事。
最后,人们开始被胜利冲昏头脑。受到经济以及企业表现进步的鼓舞,人们开始踊跃地推测未来。人群激动(并且嫉妒)于早期投资者斩获的利润,迫切希望分一杯羹。他们无视事物的周期性,断言收益将永远存在。这就是我为何喜欢“智者始而愚者终”这句古老谚语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在大牛市的最后一个阶段,人们开始假设繁荣期将永远存在,并愿以在此基础上确立的价格买进股票。
熊市的三个阶段:
少数善于思考的投资者意识到,尽管形势一片大好,但不可能永远称心如意。
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势态的恶化。
人人相信形势只会更糟。
人们对解决问题不再抱任何希望。不过,除非金融世界真的就此结束,否则我们仍然有希望遇到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重大底部出现在人人都忘记潮水仍会上涨的时候。那就是我们期望的时机。
与钟摆类似,投资者心理朝向某个极端的摆动,最终会成为促进反方向回摆的力量。有时,积聚的能量本身就是回摆的原因—也就是说,钟摆朝向端点摆动时,会受到自身重力的修正。
在牛市阶段……为了维持统治地位,环境必须具备贪婪、乐观、繁荣、自信、轻信、大胆、风险容忍和积极的特征,但是这些特质不会永远统治市场。最终,它们会让位于恐惧、悲观、谨慎、疑惑、怀疑、警惕、风险规避和保守……崩溃是繁荣的产物。我相信,把崩溃归因为过度繁荣而不是引发市场回落的特殊事件,通常来说更为合适。
我们能够肯定的事情之一是,极端市场行为会发生逆转。相信钟摆将朝着一个方向永远摆动—或永远停留在端点的人,最终将损失惨重;了解钟摆行为的人则将受益无穷。
第 10 章 抵御消极影响
无效性—错误定价、错误认知以及他人犯下的过错—为优异表现创造了机会。事实上,利用无效性是持久卓越的唯一方法。为使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你应该站在与那些错误相反的一边。
最大的投资错误不是来自信息因素或分析因素,而是来自心理因素。
第一种侵蚀投资者成就的情感是对金钱的渴望,尤其是当这种渴望演变成贪婪的时候。
贪婪是一股极其强大的力量。它强大到可以压倒常识、风险规避、谨慎、逻辑、对过去教训的痛苦记忆、决心、恐惧以及其他所有可能令投资者远离困境的要素。反之,贪婪时常驱使投资者加入逐利的人群,并最终付出代价。
贪婪与乐观相结合,令投资者一次又一次地追求低风险高收益策略,高价购进热门股票,并在价格已经过高时抱着增值期望继续持股不放。事后人们才发现问题所在:期望是不切实际的,风险被忽略了。
恐惧—我们必须考虑的第二个心理因素。恐惧是一种过度忧虑,妨碍了投资者采取本应采取的积极行动。
第三个因素就是人们容易放弃逻辑、历史和规范的倾向。这种倾向使得人们愿意接受任何能让他们致富的可疑建议……只要说得通就行。对此查理·芒格引用德摩斯梯尼的一句话作了精彩的点评:“
自欺欺人是最简单的,因为人总是相信他所希望的。”相信某些基本面限制因素不再起作用—因而公允价值不再重要—的信念,是每一个泡沫以及随之而来的崩溃的核心。
简而言之,在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怀疑……怀疑不足会导致投资损失。在事后剖析金融灾难的时候,有两句话屡次出现:“好到不像真的”和“他们在想什么”
是什么让投资者迷上这样的错觉呢?答案通常是,投资者往往在贪婪的驱使下,轻易地摒弃或忽略了以往的教训。用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的话来说,是“极端短暂的金融记忆”使得市场参与者意识不到这些模式的复发性与必然性:
相同或者相似的情况再次发生时(有时仅仅相隔几年),通常会被年轻的、永远超级自信的新一代当做金融领域以及更广阔经济领域的创新发现而追捧。
第四个造成投资者错误的心理因素是从众(即使群体共识存在显而易见的荒谬)而不是坚持己见的倾向。
一次又一次地,从众的压力和赚钱的欲望致使人们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性和怀疑精神,将与生俱来的风险规避抛诸脑后,转而去相信毫无意义的东西。这种情况发生得非常频繁,因此一定是某些固有因素而不是随机因素在起作用。
第五个心理影响是嫉妒。无论贪婪的负面力量有多大,它还有激励人们积极进取的一面,与之相比,与别人相比较的负面影响更胜一筹。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人的天性里危害最大的一个方面。
一个在孤立环境下感觉快乐的人,当他看到别人做得更好时,可能会变得痛苦不堪。在投资领域,投资者大多难以坐视别人赚钱比自己多这一事实。
这样的结果肯定有问题。人们怎么可能每年赚16%不开心,赚3%反而开心呢?答案是我们都有与别人相比较的倾向,这种倾向会对本为建设性、分析性的投资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第六个关键影响因素是自负。在下列事实面前保持客观和审慎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进行短期投资业绩的评价和比较。
在繁荣期,轻率甚至错误的承担更大风险的决策往往能够带来最好的收益(我们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繁荣期)。
最好的收益带来最大的自我满足。如果事情确实如愿发展,那么自认聪明并得到别人的认可是很开心的一件事。
相比之下,善于思索的投资者会默默无闻地辛苦工作,在好年份赚取稳定的收益,在坏年份承担更低的损失。他们避开高风险行为,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不足并经常自省。在我看来,这是创造长期财富的最佳准则—但是在短期内不会带来太多的自我满足。谦卑、审慎和风险控制路线并不那么光鲜亮丽。当然,投资本不应与魅力搭边,但它往往是一种魅力艺术
得到更多的渴望、担心错过的恐惧、与他人比较的倾向、群体的影响以及对胜利的期望—这些因素几乎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它们对大多数投资者和市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结果就是错误—频繁的、普遍的、不断重复发生的错误。
贪婪、兴奋、不理性、丧失怀疑以及忽视价值,令人们在科技泡沫中损失惨重。此外,它还使许多聪明过人、训练有素的价值投资者在泡沫破裂前(当然泡沫最终是破裂了的)的岁月里看起来愚蠢不堪。
避免在泡沫中赔钱的关键是,当贪婪和人为错误导致积极因素被高估、消极因素被忽视时,拒绝跟风。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此弃权的人并不多。
相信我,在别人都在买进、专家态度乐观、上涨理由充分、价格不断飙升、风险最高的人不断获得巨额收益的鼎盛期,抵制买进是很难的(卖出更难)。相反,在股市跌入谷底、持股或买进似乎会带来全盘损失的时候,抵制卖出也是很难的(买进更难)。
足够了解以往的周期—先从阅读和与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交谈开始,之后通过经验积累—从而了解市场过度膨胀或过度萎缩最终得到的是惩罚而不是奖励。
当市场错误估价的程度越来越深(始终如此)以致自己貌似错误的时候,愿意承受这样的结果。
第 11 章 逆向投资
在别人沮丧地抛售时买进、在别人兴奋地买进时抛售需要最大的勇气,但它能带来最大的收益。
卓越投资需要第二层次思维—一种不同于常人的更复杂、更具洞察力的思维方式。从定义上来看,大多数投资者不具备这种思维能力,因此成功的关键不可能是群体的判断。某种程度上来说,趋势、群体共识是阻碍成功的因素,雷同的投资组合是我们要避开的。由于市场的钟摆式摆动或市场的周期性,所以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在于逆向投资。
市场会发生剧烈的摆动,从牛市到熊市,从估价过高到估价过低。
因此,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逆势而行:不从众。那些意识到他人错误的人可以通过逆向投资而获利丰厚。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逆向投资:在人们冷落时买入,在人们追捧时卖出。
接受逆向投资概念是一回事,把它应用到实际中则是另一回事。首先,我们永远不知道市场的钟摆能摆多远,也不知道它在发生逆转的时候会向反方向摆多远。
逆向投资并不是一种让你永远稳赚不赔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值得下注的过度市场。
即使市场过度发展,记住,“估价过高”与“明天就会跌” 是截然不同的。
市场可以被高估,也可以被低估,并且能够将这种状态维持一段时间甚至若干年。
不利走势会令人非常痛苦。
有“人人”都得出“大众是错误的”的结论的时候。我的意思是,逆向投资本身会变得过于热门,从而有可能会被误以为是群体行为。
你必须保证自己在进行逆向投资的时候,不仅知道它们与大众的做法相反,还知道大众错在哪里
简而言之,杰出投资有两个基本要素:
看到别人没看到或不重视的品质(并且没有反映在价格上)。
将这种品质转化为现实(或至少被市场接受)。
通过第一点应明确的是,杰出投资的进程始于投资者的深刻洞察、标新立异、特立独行或早期投资。这就是为何成功投资者多寂寞的原因。
这引发了我的顿悟:怀疑和悲观并不同义。在过度乐观时,怀疑倡导悲观;但在过度悲观时,怀疑又会倡导乐观。
我敢肯定的一件事是,当刀子停止下落,尘埃已然落定,不确定性得到解决的时候,利润丰厚的特价股也将不复存在。当买进某种东西再次让人感觉安稳的时候,它的价格也再不会那么便宜。因此,在投资中,利润丰厚和令人安稳通常是矛盾的。
作为逆向投资者,我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谨慎熟练地接住下落的刀子。这也是内在价值的概念如此重要的原因。
第 12 章 寻找便宜货
我们的目标不在于“买好的”,而在于“买得好”。因此,关键不在于你买什么,而在于你用多少钱买
便宜货的形成过程很大程度上与之相反。因此,为了找到便宜货,我们必须了解为什么资产会受到冷落。它不一定是客观分析的结果。事实上,多数便宜货的形成过程与分析无关,重要的是考虑它背后的心理因素,以及它的驱动因素:受欢迎程度的变化。
我们的目标是寻找估价过低的资产。应该到哪里去找呢?从具有下列特征的资产着手是个不错的选择:
鲜为人知或人们一知半解的。
表面上看基本面有问题的。
有争议、不合时宜或令人恐慌的。
被认为不适于“正规”投资组合的。
不被欣赏、不受欢迎和不受追捧的。
收益不佳的追踪记录。
最近有亏损问题、没有资本增益的。
如果提炼成一句话,我会说:便宜货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感觉必须远不如现实。也就是说,最好的机会通常是在大多数人不愿做的事情中发掘出来的。毕竟,如果人人都感觉不错并愿意加入的话,它的价格就不会那么低廉了。
便宜货的价值在于其不合理的低价位—因而具有不寻常的收益–风险比率,因此它们就是投资者的圣杯。
显然,投资者可能会因心理弱点、错误分析或拒绝进入不确定领域而犯错。这些错误为能够看到别人错误的第二层次思维者创造了便宜货。
第 13 章 耐心等待机会
所以在这里我要提醒你:等待投资机会到来而不是追逐投资机会,你会做得更好。在卖家积极卖出的东西中挑选,而不是固守想要什么才买什么的观念,你的交易往往会更为划算。机会主义者之所以买进某种东西,因为它们是便宜货。价格不低时买进没什么特别的。
巴菲特就指出,就这一点来说投资者是有优势的,只要他们能够领悟到。因为投资者不会被三振出局,所以他们不必承受行动的压力。他们可以错过无数机会,直到一个极好的机会出现在眼前:
“投资是世上最棒的交易,因为你永远不必急着挥棒。你只需站在本垒板上;投手以47美元投给你通用汽车,以39美元投给你美国钢铁!没有人会被三振。在这里没有惩罚,只有机遇。你可以整日等待你喜欢的投球;当守场员恹恹欲睡时,你便可以快步上前一击命中。”
投资最大的优点之一是,只有真正作出失败的投资时才会遭受损失。不作失败的投资就没有损失,只有回报。即使会有错失制胜机会的不良后果,也是可以容忍的。
我一直在试图阐明投资环境对投资结果有着重大影响。在低收益环境中得到较高收益,需要具备逆流而上的能力,以及找到相对较少的制胜投资的能力。这必须建立在高超技巧、高风险承担和良好运气相结合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高收益环境所提供的高额收益机会是通过低价买进实现的,并且通常是低风险的。举例来说,在1990年、2002年和2008年的危机中,我们的基金不仅取得了罕见的高额收益,而且是通过损失概率很小的投资做到这一点的。
买进的绝佳机会出现在资产持有者被迫卖出的时候,在经济危机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资产持有者出于以下原因,一次又一次地成为强制卖家:
他们管理的基金被撤销。
投资组合不符合投资规定,例如不满足最低信用评级或最高仓位限制。
因为资产价值低于与出借方在合约中约定的金额而收到追加保证金通知。
第 14 章 认识预测的局限性
认识预测的局限性是我的投资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预测不一定正确;
即使正确也不一定有用;
“人类不是被一无所知的事所累,而是被深信不疑的事所累。”
第 15 章 正确认识自身
市场周期给投资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例如:
不可避免的市场涨跌。
对投资者业绩的重大影响。
无法预知的幅度和转折时机。
如果能够成功预测钟摆的摆动并采取正确的行动该多好,但这无疑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愿望。我认为以下做法更为合适:第一,当市场已经到达极端的时候,保持警惕;第二,相应地调整我们的行为;第三,最重要的是,拒绝向导致无数投资者在市场顶部或底部犯下致命错误的群体行为看齐。
第 16 章 重视运气
随机性(或者运气)对结果起着巨大的作用,应区别对待随机事件与非随机事件带来的结果。
长期来看,好的决策一定会带来投资收益。然而在短期内,当好的决策无法带来投资收益的时候,我们必须忍耐。
短期收益和短期损失可能都是假象,二者都不是真实投资能力的必然指标。
考虑到我们不能确切地预知未来,我们必须通过坚定持股、分析性认识持股、在时机不佳时减少买入等途径来保持我们的价值优势。
因为大多数结果可能会对我们不利,所以我们必须进行防御性投资。在不利结果下确保生存比在有利结果下确保收益最大化更为重要。
为了提高成功机会,我们必须在市场极端情况下采取与群体相反的行动:在市场低迷时积极进取,在市场繁荣时小心谨慎。
考虑到结果的高度不确定性,我们必须以怀疑的眼光看待投资策略及其结果—无论好坏—直至它们通过大规模试验的验证。
与世界不确定的认识相伴而行的其他表现为:适度尊重风险,知道未来不能预知,明白未来是概率分布的并相应地进行投资,坚持防御性投资,强调避免错误的重要性。在我看来,这就是有关聪明投资的一切。
第 17 章 多元化投资
投资建议的前提:对待风险与收益的态度
问:“赚钱与避损,你更在乎哪一个?”答案总是一成不变:都在乎。
每一位投资者都必须在这两个目标中作出选择,通常要在两者之间进行合理的平衡
进攻与防守层面
适合进攻:专业球员几乎可以接到对手的所有击球并且能够随心所欲地控制自己的击球。事实上,专业运动员的发挥相当稳定,极少失误
适合防守(重点在于避免错误):其他人玩的就是“输家的游戏”了,输球最少的选手赢得比赛。胜利者只需在失败者击球撞网. 换句话说,决定业余网球比赛结果的,不是赢,而是输。
查尔斯·艾利斯:在主流股票市场中主动得分对投资者未必有好处。相反,投资者应该尽量避免输球
投资中的进攻和防守是什么?进攻很好定义,它指的是为追求高额收益而采用积极进取策略并承担较高风险。但什么是防守呢?防御型投资者关注的不是做对,而是避免做错。
防御型投资有两大要素:
第一要素是排除投资组合中的致败因素,最好的实现方法是:广泛尽职调查、提高入选标准、要求低价
第二要素是避开衰退期,特别要避免暴露在崩溃危机下。防守还需要投资组合多元化、限制总风险承担并以整体安全为重。
集中化(多元化的反义词)和杠杆是进攻的表现
投资者必须作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就像投资中的其他东西一样,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你承担的风险取决于你想要的收益。投资组合的安全性取决于你愿意放弃多少潜在收益。没有正确答案,只有权衡。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在2007年12月的备忘录中加入这样一句:在逆境中确保生存与在顺境中将收益最大化是相矛盾的,投资者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
不会享受达到制高点的乐趣,但同时可以避免最低点的痛苦。这就是发生在防御型投资者身上的一切。
在获取高额收益和避免损失这两种投资方法中,我认为后者更为可靠。获利通常取决于对未来事件的正确判断,而将损失最小化只需有形资产价值已知、大众预期稳健并且资产价格较低即可。经验告诉我,后者也许更具可持续性。
由于经常改变持股或者试图预测市场时机,他们承担了过高的交易成本。
防御型投资 :敬畏投资!担心损失的可能性。担心有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担心自己虽能做出高质量的决策,但仍会遭受厄运和突发事件的打击。
第 18 章 避免错误
投资者几乎无须做对什么事,他只需能够避免犯重大错误。----------沃伦·巴菲特
设法避免损失比争取伟大的成功更加重要。后者有时会实现,但偶尔失败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投资组合风险过低时,会令你在牛市中表现不佳,但从未有人曾经因此而失败,这并不是最悲惨的命运。
想象无能”。用来表示既想象不到所有的可能结果,也无法完全理解极端事件的结果的情况
因此大多数投资者是根据既往—尤其是近期发生的事—推断未来。为什么是近期?第一,许多重要金融现象的周期较长,意味着在下一轮周期重现之前,那些经历过极端事件的人往往已经退休或死亡。第二,正如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所说,金融记忆往往极其短暂。第三,所有曾经的记忆往往都会被最新热门投资轻松赚钱的承诺抹除。
大多数时候未来确实与过去相似,因此这样的推断没有任何害处。但是在重要转折时刻,当未来与过去不再相似的时候,推断会失效,你要么损失惨重,要么赚不到钱。
回顾一下布鲁斯·纽伯格对概率和结果的差异的精辟见解是很有必要的。意料之外的事情会发生,短期结果可能偏离长期概率,事件可以聚集。以掷骰子为例,同时掷出两个6点的概率是1/36,但这样的结果可能会连续出现5次而在接下来175次中都不再出现—长期来看,它发生的可能性与其概率是一样的。
认定“一定”会发生的事却没有发生,会令你痛苦不堪。即使你正确地理解了基本概率分布,你也不能指望事情会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成功的投资不应过分依赖聚集分布的正常结果,而是必须考虑到离群值的存在。
投资者往往意识不到贯穿投资组合的共同线索。人人都知道,如果一家汽车制造商的股票下跌,共同因素将会导致所有的汽车股同时下跌。很少有人知道令所有美股(或所有发达国家股票,或全世界所有股票,或所有股票和债券等)下跌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因此,想象无能首先是没有预测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极端事件,其次是没有理解极端事件发生后的连锁后果。在近期的信贷危机中,有些怀疑论者可能曾怀疑过次级抵押贷款会出现大规模违约,但他们认为影响未必会超出抵押贷款市场。很少有人预见到抵押贷款的崩溃,更少有人预测到商业票据和货币市场基金因此而受累,或雷曼兄弟公司、贝尔斯登公司和美林证券不再作为独立公司而存在,或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会申请破产保护并请求紧急援助。
从很多方面来看,心理因素都是最令人感兴趣的导致投资错误的原因,它们可以极大地影响证券价格。当心理因素导致某些投资者持有极端观点并且无法被其他人的观点抵消时,就会导致价格过高或过低。这就是泡沫和崩溃的根源。
如前所述,导致这些错误的心理因素是,出于“这次是不同的”的信念,投资者偶尔会乐于接受引起泡沫和崩溃的新奇理论。在牛市中,怀疑不足使得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因为投资者相信:
某些新发展会改变世界。
已成过去陈规的模式(如商业周期的盛衰)将不再存在。
规则已经改变(如确定公司是否资信可靠及其债务是否值得持有的标准)。
传统价值标准不再适用(包括股票市盈率、债券收益率差或房地产资本化率)。
鉴于钟摆的摆动方式(见第9章),当投资者变得过于轻信而不再怀疑时,这些错误往往会同时发生。
长期来看,价值的创造和毁灭由经济趋势、公司盈利、产品需求及管理水平等基本面因素驱动。但在短期来看,市场对投资者心理和技术因素高度敏感,影响着资产的供需。事实上,我认为自负是最大的短期影响因素。在这种情绪的推动下,任何事情都能发生,产生难以预料并且出人意料的结果。
市场变化导致模型失效。“宽客”基金的主要问题在于计算机模型和基本假设的失效。电脑管理投资组合时,试图通过以往有效的模型获利,但这些模型无法预测变化,无法预测异常时期,因而既往标准的可靠性被普遍高估了。
人们过分倚重晦涩的模型和“暗箱”、金融工程师和“宽客”,以及按照繁荣期的表现编制的业绩记录。
尽管识别和避免具体错误并不容易,但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令我们意识到有许多错误潜伏在暗处,进而持有防御性更强的仓位。做不到这一点也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那么,投资者应怎么做呢?答案是:
留意他人的轻率举动。
作好应对低迷的心理准备。
卖出资产,或至少卖出风险更高的资产。
减少杠杆。
筹集现金(如果你为他人投资,把现金还给客户)。
加强投资组合的防御性。
尽管在2008年的崩溃中,几乎所有投资都表现不佳,但是只要多加小心,降低亏损和减少痛苦还是有可能的。完全避免衰退虽然几乎不可能,但是相对优秀的表现(更少的损失)足以令你在衰退中做得更好,并且更加充分地利用反弹的机会。
犯错虽然简单,但错误的形式多种多样—多到不胜枚举。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错误形式:
分析过程中数据或计算错误导致错误估价。
对各种可能性及其后果估计不足。
贪婪、恐惧、嫉妒、自负、终止怀疑、盲从和屈服(或兼而有之)达到极致。
最终,风险承担或风险容忍过度。
价格显著偏离价值。
投资者没有注意到这种偏离甚或推波助澜。
当然,从定义来看,大多数人都会犯错误,因为如果不是他们的一致性,错误就不会存在。采取相反的行动需要逆向投资态度,而长期逆向投资会带来孤独感和错误感。
第 19 章 增值的意义
两个来自投资理论的术语:
一个是β系数,衡量投资组合相对市场走势的敏感度;
另一个是α系数,我将它定义为个人投资技术,或是与市场走势无关的获利能力
可以决定投资组合比指数更积极还是更保守。如果投资者选择积极进取,他们可以通过增持指数中波动性更高的股票或者利用杠杆来提高投资组合的市场敏感度
方式一 : 投资者可以作出不同于指数的选择来锻炼自己的选股能力—在指数内,多买某些股,少买或不买其他股,然后再加上一些指数之外的股票。不过长期来看,除非投资者有远见卓识,否则这些偏差最终会被抵消,他们的风险调整后收益会与指数收益趋于一致
方式二 : 举例来说,可以认为风险偏好型积极投资者在繁荣期比指数表现好,在衰退期比指数表现差
根据理论,投资组合表现(y)的计算公式如下:
y=α+βx
在这里,α代表α系数,β代表β系数,x是市场收益
在衰退期,防御型投资者的损失少于积极进取型投资者。他们提升价值了吗?未必。在繁荣期,积极进取型投资者比防御型投资者赚得更多。他们做得更好吗?如果不作进一步调查,很少有人会同意这种说法。
目标是,在市场表现良好时与市场表现一致,在市场表现不好时超越市场表现。初看似乎过于稳健,但实际上这是一个相当宏大的目标。
第 20 章 最重要的事
永远不要低估心理影响的力量。贪婪,恐惧,终止怀疑,盲从,嫉妒,自负以及屈从都是人类本性,它们强迫行动的力量是强大的,尤其是在它们达到极致并且为群体共有的时候。群体会影响他人,善于思考的投资者也会察觉到它们的影响。任何人都不要奢望对它们免疫和绝缘。不过,虽然我们能感知到它们的存在,但是我们绝不能屈从;相反,我们必须识别并对抗它们。理性必须战胜情感。
大多数趋势—看涨与看跌—最终总会发展过度。较早意识到这一点的人会因此而获利,较晚参与进来的人则因此而受到惩罚。由此推导出我最重要的一句投资格言:“智者始而愚者终。”抵制过度的能力是罕见的,但却是大多数成功投资者所具备的重要特质。
我们不可能知道过热的市场将何时冷却,也不可能知道市场将何时止跌上涨。不过,虽然我们不知道将去向何处,但我们应该知道自己身处何方。我们可以通过周边人的行为推知市场处在周期中的哪个阶段。当其他投资者无忧无虑时,我们应小心翼翼;当投资者恐慌时,我们应变得更加积极。
在价值坚挺、价格低于价值以及普遍消极心理的基础上买入,很有可能会取得最好的投资结果。然而,即使这样,在形势按照我们的预期发展之前,也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对我们不利。“定价过低”绝不等同于“很快上涨”。这就是我第二句重要的格言:“过于超前与犯错没有区别。”在证明我们的正确性之前,我们需要足够的耐心与毅力长期坚持我们的立场。
大多数投资者都简单地把注意力放在收益机会上。一些领悟力较高的人认识到理解风险和获取收益同等重要,但是极少投资者具备了解相关性这一控制投资组合整体风险的关键因素所需的素质。由于相关性差异,具有相同绝对风险的个别投资能够以不同的形式组成不同风险级别的投资组合。大多数投资者认为多元化指的是持有许多不同的东西,很少有投资者认识到,只有投资组合中的持股能可靠地对特定环境发展产生不同的反映时,多元化才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