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假期就要结束,内心依然像假期刚开始那般淡然。这几天时常来公司,仿佛只要不停止上班,就不会承受假期结束的失落感。然而来公司也并没有加班,大多数时间是在做自己的事,就像大学时偶尔会去的图书馆,公司于我的定位类似自习室一般,“创业”时(自由职业)想在北京寻得一方寸之地,不得已每日在上地舒特咖啡等奇怪的咖啡馆落脚,忍受高昂的咖啡饮食费。入金有了自己的工位,便是愈发珍惜。
假期中表达欲突然丰富了许多,兀自生出些杂乱的感慨。或许是国庆约了些好友,生活里多些其他的色彩,重点从工作中偏离出来,有些刻意为之的想法,丰富的生活的确带给我更多的反脆弱性和幸福感。在理想与计划之外,找到了一种新的美好,那就是许久没有接触过,人们称之为感情,或者说恋爱的情绪。很长时间以来,我像是一个观察者,在网络上搜集与之相关的信息,然而从不实践,用某人的话讲,“纸上谈兵的理论家”。看到春物中大老师与雪乃的最后一番"叙述"(或许也可以称之为告白),依然会有共情;在擅长捉弄的高木同学,烟火大会的盛景也历历在目。甚至将此设置为了人生的小目标,去一次烟火大会,与她。然而一切的小说,电影,番剧,都不是现实世界,现实的复杂和多样性让我有些不知所措,该怎么说,怎么沟通,如何理解女生的言行。尽管我理解女生对于情绪的看重,在实际的行为中,却不知不觉的在用逻辑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沟通。男女之间的差异使我越来越真切的体会到,知行合一的理解别人是多么难的一件事。
我不理解大家对于感情的态度,也鲜少与朋友交流。感情的开始,到底是为生而为人的完整性,还是起源于无聊。脑袋里蹦出这句话时,我明白,又要陷入宏大叙事的误区,无论是无聊,还是自然而然的发生,大抵都是可以的吧。我会相对宽容,但我也常常在想自己,不愿意因为一时的情绪,而做了些不切实际的承诺。如果在一起,我希望尽量认真一点,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才会体会到造物主赐予的幸福感。所谓的“open relationship”,我旗帜鲜明的反对,从精力的角度来说,大多数人都是单线程,很少有人可以做到多线程却井井有条,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说,全情投入,与浅尝辄止获得的感受不在一个层面。当然从道德层面,这也不是被社会道德规则认可的行为,尽管我不认为这种约束会多么强有力,对人性我仍怀有一点点的悲观。或许随着社会的发展,此类价值观的支持者会越来越多,但前两条却依然成立。
很抱歉把“爱”这么美的东西用理性的思维来拆解,但我希望在认识到“爱”是朦胧美的前提下,也可以把握一些底层的东西,来阻止自己做出错误的决定。
我同样讨厌用交易思维来看待婚姻和爱情,认为门当户对,价值对等才会更加长久。但事实证明讨厌的教条说的不无道理。美好很美好,现实也很现实,在市场化的世界里拥有我们幻想中的美好不见得是容易的事,偶像剧这类美好生活幻想的 “放大器”更是如此,要么是有人抵挡住了世界的恶意,通俗来讲就是出生于富贵人家,要么是自己足够强大,可以轻而易举的保护自己。没有前者的命,只能做后者,就像是在《东京喰种》,金木研在无法保护静香时的愤怒感,也因此有了那句著名的:世上所有的不利情况,都是因为当事人能力不足。王小波也说过类似的话,人一切的痛苦,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不过,即使美好难得且易逝,追寻的过程也足够振奋人心。
我当然也理解于宙说的,“不要自我感动”,“人难免天生有自怜的情绪,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这些“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金句”。但鸡汤时常要给自己煲一煲,兴许因为鸡汤多努力了一点从而让自己产生改变。尤其是像我这种意志不坚定,能力一般,还妄想保护别人的人。系统一已装机完成,难以篡改,只得承载生来即有的英雄主义情节亦或是不知不觉中被灌输的价值观。
总之我相信爱情的美好,但也理解现实的残酷,所以就像一个最现实的理想主义者那样去行动吧,看清真相,但依然热爱。
另一件让我很惶恐的事是,文字对于情感传递的缺失。文字传递了意思,却丢失了太多细节。没有声音,表情,只是几个字,难以精准的传达信息。所以我在微信聊天谨小慎微,尽量叙述圆满,当然最好的方法是不聊天。偶尔抛梗或是分享,大段的时间做自己的事,计划些线下的有趣的事或许更有意义。
这些年我越来越理解,没有完美,一定有缺陷,决策看要素优先级这些道理。谈恋爱亦是,逻辑上看重优先级,情绪上随缘即可。我不敢说自己完全了了解自己,而且从概率上说,我一定有几率与一位不符合我标准的女生在一起。所以就设置好策略,剩下的随它去吧。就像交易系统一般,自动的执行,止损。不奢求完美,因为在交易上会存在“过拟合”而决策失效。我相信在这件事也同样。
最后,我孑然一身,只是对“爱”这件事有了更多的感想。人是在不断变化的,年龄是递增的,“爱”我想它也可以成长的更符合每个人心中的预期,尽管有些不是线性的,甚至是概率性的,但行动和思考,是确定性的。就像许宏宇说的,要做到一件事,首先要相信一件事。这件事我相信,无关利益,关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