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其人
苏秦(?—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著作有《苏子》31篇,收于《汉书·艺文志》,早佚。书《战国纵横家书》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见于现存传世古籍。
苏秦合纵
周显王36年戊子,公元前333年,楚王领兵攻打齐国,围困徐州。之前越国想攻打齐国,齐国派使者说服了越国攻打楚国更有利,于是强大的楚国灭了越国。齐把战乱引向楚国,这次楚国报这个引乱之仇,所以在亡越的第二年,楚国就向齐国发动了战争,包围了齐国重镇徐州山东滕州。
当初,东周的洛阳人苏秦,用兼并天下、统一全国的东西连横战略游说秦惠文王,惠文王拒绝采纳苏秦的言论。苏秦愤然离去,改用南北合纵的战略思想游说燕文公。苏秦说:“这些年,燕国之所以没有被其他的国家侵略,就是有南边赵国这一道屏障。如果秦国攻击燕国,战场在距秦国千里之外。如果赵国攻击燕国,战场在距离赵国百里之内。现在不考虑百里之内的祸患而担心千里之外的祸患,这种战略想法是不正确的。臣以为,与赵国联盟,结成统一战线,燕国从此永无忧患。”
所谓『纵横家』就是早年的外交官,所做的事就是凭借自己的口才来游说各国国君,令其结盟或拆散原有同盟。纵横家们往往没有自己固定的立场,哪种说辞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就用哪种说辞。像苏秦,本来想做连横,因为在秦王那里碰了钉子,就立即改做合纵。苏秦是想,不能可一棵树吊死,此处不养爷,必有养爷处。历史上有个成语“朝秦暮楚”,说的就是这类人。苏秦游说燕国,用得是“唇亡齿寒”的说法。在列国之中,对于现在京京畿之地的燕国相对较弱,所以这种说辞容易说动燕国。
燕文公听罢,茅塞顿开,资助了苏秦车马和很多金钱,请他帮忙游说赵肃侯,以便促成抗秦统一战线。苏秦到了赵国,对赵肃侯说:“当今之世,崤山以东的国家,赵国最强,对秦国能构成威胁的也只有赵国。然而,秦国不敢举兵伐赵,是害怕韩、魏二国断他的后路。如果秦国攻打韩、魏两国,一马平川,没有山川阻隔,逐渐蚕食就可以把国界推移到韩、魏两国的国都跟前。秦国势不可挡,韩、魏必然臣服于秦国。秦国没有了韩、魏两国的牵制,一旦腾出手来,赵国就大祸临头了。仔细研究各国的地图就可以知道,六国的土地加起来是秦国的五倍。我推算了一下,六国的军队加起来是秦国的十倍。如果六国联盟,统一所有的军队,西向攻击秦国,秦国必然灭亡。”
赵国离秦国近,秦对赵有直接威胁,因此苏秦以韩魏等国对秦的牵制作用来说服赵国加入合纵。
苏秦接着说:“衡人主张东西连横,客观上帮助秦国的人都想把诸侯的土地一点一点割让给秦国,秦国得到了土地,这些衡人就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功名和富贵,根本不担心国家的土地被一点一点割让干净。这些人日夜以秦国的强大和剽悍恐吓自己的主子,蛊惑君主们不停地割地求和。君上您不得不深思啊!我私下里替君上谋划过,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赵、魏、韩、齐、楚、燕流过合纵联盟,共同抵御野蛮的秦国。当下,集合六国的统帅和宰相在洹水安阳河之上举行联席会议,交换人质,结成联盟。合纵盟书上声明:‘秦国攻击六国之一,其余五国必须派遣精锐之师,一部分骚扰秦国军队,一部分驱驰救援。不履行合纵盟约的,五国共讨之!’六国合纵联盟,共同抵御秦国,秦国军队必然不敢出函谷关来侵犯崤山东边的国家。”赵肃侯听罢这番言论,大喜过望。隆重款待苏秦,赐以大量金钱布帛,还有很高的荣誉称号,派遣苏秦游说其他诸侯国,以便促成南北合纵联盟。
就在这时候,秦国派遣大将公孙衍人称犀首讨伐魏国,击败魏国四万余人的精锐部队,活捉大将龙贾,夺雕阴陕西富县,打算继续东进。苏秦害怕秦国军队进攻赵国,破坏他筹谋已久的南北合纵计划,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到秦国去稳住秦国军队,助他一臂之力,就用激将法鼓动张仪,到秦国去实施他的另一套战略构想。
张仪其人
张仪(?-前309年),姬姓,张氏,名仪,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公元前310年,秦惠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担任相国,次年去世。
苏秦自以为才能不及张仪。张仪游说于各诸侯之间,没人采纳他的主张,困在了楚国。苏秦把张仪召到赵国来,故意羞辱张仪。张仪羞愤难耐,认为只有借助秦国,才能降服赵国,就投奔秦国而来。苏秦暗地里派遣门人,携重金资助张仪,张仪顺利地拜见了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对张仪的连横策略十分赞赏,当即任命张仪为客卿。这时,苏秦的门人向张仪告辞,并说明事情的原委:“苏秦苏先生,担心秦国攻击赵国而破坏了他的合纵战略,先生认为只有您才能够把持秦国的权柄,所以才激怒您,暗地里让臣下资助钱财,这都是苏君的计谋。”张仪说:“哎呀,我一直处在苏君设好的计谋当中而不自知,不及苏君太远了。替我感谢苏君,就说只要苏君在世,张仪一定帮忙到底,没有二话可说。”
苏秦巧施妙计,使得张仪掌握秦国权柄。看来苏秦比张仪技高一筹,天下尽在其计谋之中。秦国、赵国相安无事。
苏秦说服韩国
于是,苏秦去韩国首府新郑,游说韩宣惠王:“韩国土地,纵深有九百余里,精锐部队数十万,天下的强弓硬弩、最好的宝剑都出自韩国。韩国士兵奔跑腾跃射击,能不间断地射出一百支箭。以韩国士兵的勇猛,身披坚甲,脚踏劲弩,手持利剑,以一当百,这没什么值得夸说的。如果大王拱手臣服于秦,秦国必然要求割让宜阳、成皋这些重要的地方。现在满足了秦国的要求,到了明年,还会继续要求割让土地。给他吧,已经没有多少土地可以割让了。不给吧,已经割给了那么多土地,前功尽弃,反而给以后带来无尽的灾祸。况且,大王的土地有割完的时候,秦国的欲壑永远填不满。以有限的土地来满足无限的贪婪,此所谓割地结怨,埋藏祸根啊。一仗没打,土地就已经割光了。俗话说: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以大王的英明果断,带领着勇敢无畏的韩国士兵,而背负‘牛后’的坏名声,我私下里都替大王感到羞愧。”韩宣惠王听罢苏秦这些话,气得脸色铁青,二目圆睁,对苏秦说:“回去转告赵肃侯,寡人虽不才,绝不西向伺候秦国。愿意倾全国之力,跟随赵侯,共同抗秦。”其实韩国根本没有那么强。战国七雄中,韩国除了国内铁多之外,就没什么其它优势了。
苏秦说服魏国
苏秦来到大梁,游说魏惠王:“大王有地千里,地名虽小,但到处都是耕地和屋舍,挤得连放牧的一点儿闲地都没有。人口之稠,车马之多,日夜往来,声音嘈杂,好像三军战士急行军。臣私下里以为,大王的国力比楚国都要强大。我背地里听说,大王的军队有武士二十万,戴着青色头巾的士兵二十万,能冲锋陷阵的精锐二十万,还有民夫十万,战车六百乘,战马五千匹。可是,有人说大王您将要听从一些谋臣的建议,要向秦国屈服。我希望大王能够仔细审察现在的形势,赵肃侯派遣臣下,就是为了向您说明这些情况,愿大王能够参加合纵联盟。”魏惠王欣然同意。魏国刚刚被秦国所击败,魏王正憋了一肚子气,苏秦的说辞正合魏王的胃口,岂有不同意之理?
苏秦说服齐国
苏秦又到临淄,游说齐威王田因齐。苏秦对齐威王说:“齐国四面都有关隘要塞,土地有二千余里,士兵有几十万,粮食堆积如山。三军将士装备精良,以‘五家’为基本作战单元的军队,进攻时如离弦之箭,战斗时如万钧雷霆,撤退时就像疾风骤雨。即使爆发战争,敌人也不可能越过泰山、渡过清河、跨过渤海。首府临淄有居民七万余户,臣私下里估算,每户的青年男子不少于三个。不用向周边征调,光临淄的士兵就能集结二十一万之众。百姓富裕,府库充实,人民安居乐业,无不以斗鸡、赛狗、赌钱、踢足球为乐。大路上车轴相击,行人摩肩接踵,连衽成帷,挥汗成雨。唉,韩、魏两国之所以特别惧怕秦国,是因为他们的领土和秦国接壤,连在一起。双方出兵对阵,不出十天,胜败存亡,立见分晓。韩、魏战胜秦国,军队至少要损失一半。这样一来,他们就连把守国界的士兵都会严重缺员。如果失败了,亡国就是紧随其后的事。因为这个原因,韩、魏两国把对秦作战看得十分谨慎,而把一定程度上的臣服也就不当回事了。如果秦国攻击齐国,情形就不一样了。秦国担心背后的韩、魏两国会抄他的后路,还要经过卫国的阳晋小道,还有亢父隘口,车不能并行,马不能并驰。百人守险,千人不能攻克。即使秦国想深入齐国,他还有后顾之忧,害怕韩、魏两国从他的背后发动攻击。所以,秦国只能对齐国采取恫吓、虚张声势、耍横等这些做法,始终不敢侵犯齐国。因此,秦国不能危害齐国的原因很显然。你们不深刻了解秦国对齐国的无可奈何,反而打算西向臣服于秦国,这是大王您手下谋臣的严重失误。现在,齐国还没有臣服于秦的恶名,有现成的安邦定国的良策,我希望大王您能够好好地斟酌一番。”齐威王答应了苏秦的建议。齐国离秦国最远,因此对秦国的警惕性很低。六国之中,齐国最难被联合。事实上,齐国在今后几十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对秦国关系都比较暧昧,列国多次联兵抗秦,齐国都没有参与。最终也难逃被秦所灭的下场,这是后话。
苏秦说服楚国
最后,苏秦又去劝说楚威王:“楚国,是天下最强的大国,地广六千余里,军队有百万之众,战车超过千乘,战马超过万匹,粮食够吃十年以上,这都是称王称霸的资本啊。秦国最怕的也莫过于楚国。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楚、秦两国,势不两立。为大王和楚国着想,不如和山东各国联盟合纵,孤立秦国。我可以让崤山以东的国家四季向您进贡奉献,接受大王的领导,再把江山社稷、祖宗家庙都一同交上来。各国训练士兵,整顿军队,听从您统一指挥。可见,南北合纵联盟,各诸侯国纷纷割地侍奉楚国。东西连横,则是楚国割地去投靠秦国。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战略决策,确实有天壤之别,大王您选择哪一种呢?”楚威王爽快地接受了苏秦的建议。楚国相对国力最强,因此苏秦以各国臣服于楚国来诱惑楚王。
于是,苏秦兼六国宰相,身佩六国相印,为南北合纵联盟的纵约长。他回去向赵肃侯汇报时,车马、随从、辎重之多,如同君王出行一样。
这是苏秦事业最成功的时期,一人兼任六个国家的宰相。古往今来真是独一无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盛极而衰,毕竟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六国联盟能走多远?还是个未知数。
张仪连横拜相
周显王37年 己丑、公元前332年,魏秦惠文王派遣公孙衍使用诈术欺骗齐国和魏国,诱使这两个国家联合攻击赵国,希望达到破坏合纵联盟的目的。齐、魏联军攻击赵国,赵肃侯因此抱怨苏秦。苏秦害怕被杀,立即请求出使燕国,并向赵肃侯保证,一定报复齐国。等到苏秦离开赵国,合纵联盟也就自行解散了。赵国军队掘开大堤,用河水猛灌齐魏联军,齐、魏军队才解散撤退。
苏秦所选择的合纵道路,比张仪要困难得多。张仪只要死心塌地的站在秦国一边就行。而苏秦要说服六个国家,在六个国家之间找平衡,维护六国始终团结,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六国之间各有各的利益,也有各自的矛盾,同时,当时的秦国还没有强大到可以让六国抱团取暖、共同抗御的地步。在六国眼中,秦国对自己的威胁往往还不如身后的“盟友”大。因此,合纵解散是必然的。之后秦国略施小计,六国便互相打了起来。
忘记秦魏之仇,听信秦国挑拨,轻易背叛盟友,最终自食其果,魏惠王简直没有脑子。魏国在他的手中由如日中天跌倒谷底,也不奇怪。
周显王41年癸巳、公元前328年,秦国公子赵华、客卿张仪率领大军包围了魏国重镇蒲阳山西隰县,很快就攻克了。张仪建议秦惠文王归还蒲田给魏国,并送公子嬴繇到魏国去做人质。这两件事铺垫好之后,张仪劝说魏惠王:“秦国如此厚待魏国,魏国应当礼尚往来才对,否则就要失礼了。”迫于压力,魏国割让上郡延安十五县给秦国,还表示衷心感谢。张仪回到秦国,秦惠王拜张仪为秦国国相。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魏惠王傻傻的就信了。虽说是秦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下的结果,也说明经过一次次失败打击,心灰意冷的魏惠王,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他安于苟且图存也是自然的事了。
周显王42年甲午、公元前327年,秦国征服蛮夷义渠国甘肃西峰,在义渠设县,义渠国的君主成为秦国的臣子。位于秦国西北部的义渠,一直以来是秦国的心腹大患,此番平定义渠,秦国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争霸中原了。这一年秦国给魏国归还了夺来的焦氏城和曲沃,继续利诱魏惠王。
苏秦因偷情而奔齐
周显王45年丁酉、公元前324年,秦国宰相张仪率领大军讨伐魏国,夺取陕城河南陕县。
八年前,苏秦来到燕国担任宰相。燕文公死后,苏秦和燕文公的夫人私通。燕易王早就知道这些事。天长日久,苏秦害怕燕易王哪一天翻了脸杀了自己,就找机会给燕易王说:“臣在燕国,已经不能使燕国的地位更加隆重。如果让臣去了齐国,则能进一步提高燕国在各诸侯国之间的分量。”燕易王爽快地答应了苏秦的请求。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易王而投奔齐国。苏秦一到齐国,齐宣王就任命苏秦为客卿。苏秦鼓动齐宣王大兴土木,营造宫室,兴修花园和狩猎场,借此彰显王室的气派。苏秦用这些方法手段拖延齐国的壮大和发展,想以此达到保护燕国不受齐国侵略的目的。据推测,苏秦和燕国太后私通,而燕易王知道后没有立刻治他的罪,很可能是因为当时燕国的大权还掌握在太后手中。苏秦与太后私通也可能是出于政治上某种目的,否则很难想象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会干出这种低级的事。
齐宣王去世,齐湣王继位,苏秦就劝说湣王厚葬宣王以表明自己孝顺,大兴土木以表明自己得志,目的则是搞垮齐国,从而使燕国获利。燕易王去世,燕哙继位。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苏秦重伤未死。齐王派人捉拿凶手,没抓到。苏秦将死时,要求齐王以“帮助燕国在齐国从事反间活动”为名,将他车裂于市,并悬赏行刺之人以使贼人出现。齐王照计行事,诛杀了凶手。苏秦死后,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被泄露出来。
周显王46年戊戌、公元前323年,秦张仪及时秦国宰相张仪邀请齐国、楚国宰相在啮桑江今苏沛县附近举行三国宰相级会议,就各诸侯国之间形势广泛交流了看法。当时的列国之间,各种级别的会盟也是经常举行。
周显王47年己亥、公元前322年,张仪自啮桑举行完高级会议回来,就被秦惠王罢免宰相,派去大梁,担任魏国宰相。张仪在魏国执政,打算让魏国伺奉秦国而给其他诸侯国做个表率,以便其他诸侯国仿效而都来伺奉秦国。魏惠王坚决不干。秦惠王大怒,发兵猛攻魏国,夺曲沃山西闻西、平周山西介休附近两城,并暗地里赏赐给张仪大量金银财宝。做间谍做到宰相级的,古往今来除了张仪恐怕只有秦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