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 晚上21点左右
永澄老师在支付宝群组进行了“共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活动的第七次阅读分享。
同时我们找到了第一位阅读者——坚果姐,期待她的分享
本次阅读内容:分析阅读第八章:找出与作者的共通点
下次阅读内容:分析阅读第九章:
共读:第八章 找出与作者的共通点
四个收获
01 第八章的框架结构
本章的结构其实是非常清晰的,总分总的结构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来了,但不得不吐槽的是作者真的很能绕又很啰嗦,明明很清晰的思路,被作者反复解释之后又把读者弄迷糊了。但其实我想说,本章的内容真的很简单,只要把骨架找出来,其余的内容都是些对骨架的解释说明和注意事项。
02 整体讲了什么
本章整体只讲了一件事,就是书是作者通过语言文字向读者沟通的表现形式。身为主动阅读的读者,想要理解书中的知识,就必须要想办法与作者所传达的内容达成共识,即正确的诠释书中的文字含义。其方法就是规则五:找出重要的关键词,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03 如何展开的
本章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着规则五展开的。
——引出规则五(清楚原因和目的)
原因:阅读与写作(读者与作者)是相互呼应的,它们是通过语言文字沟通的接受者与传递者。只有达成共识才算沟通成功,否则就会造成误解和误会。因此读者需要想办与作者达成共识
目的:只有找出与作者的共通点(正确的诠释文字的含义)才能与作者达成共识,进而真正理解知识,获得新的启发。
——分解说明规则五(说明方法论——如何寻找共通点)
规则五:找出重要的关键词,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诠释文字的方法)
语法方面:找出重要关键词➽第一步
逻辑方面: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第二步 确定词义&第三步 理解词义(寻找共通点)
——小结规则五(强调重要性)
你必须认真完成这一规则:在阅读一本书时,只有找到重要的关键词,确认它们每一个词义间的转换,并与作者找出共同的含义。只有这样你对这本书的理解力才能大大增加。
04 细节说了什么
➽对规则五的目标说明
说明本章(规则五)属于分析阅读第二阶段。整个第二阶段(规则五~规则八)的主要目标是诠释文章诠释的文章和讯息。并回顾整个第一阶段(规则一~规则四)的主要目标是掌握文章主旨和框架结构
➽沟通的过程
沟通是一个人努力想要与别人分享他的知识,判断与情绪。只有双方达成共识时,沟通才算成功。沟通中只要还有模糊模糊地带,就说明双方(作者和读者)对这些文字的含义还没有达成共识。为了达成共识最重要的是双方必须使用意义相同的词(不代表是同一个词哦)——寻找共通点〖摘自书89页〗
➽寻找关键词的方法
✐作者反复强调的字词
✐作者特别强调的字词
✐该分类的主题知识(书名,章节标题,前言)
✐难以理解的字词(➽判断方法:先读懂段落大意,然后通过上下文判断是否是关键词)
➽确定词义的步骤
1.判断这个词是有一个意义还是多重意义
2.如果是表示多重意义,就要看这些意义之间的关系如何
3.它在某个地方出现时,表示的是哪一种意义
4.看看上下文是否有线索,让你找出这些意义变换的理由(每个意义使用的前提/原因/条件)
➽寻找共通点的注意事项
✐一个可以有很多意义的词,在使用时有时可以表示其中一个含义,有时也可以表示所有多重意义的总括(泛指与特指/广义与狭义)
✐注意所使用的同义词或短语(一个词义可以分别同其他多种不同的字词或短语或句子解释说明)
➽关于对书中出现不理解字词的认知
一本有助于增进理解力的书,有读者不理解的地方很正常。正是因为有这些不理解的字词,才需要读者想办法得到解答后,才会获得新的启发,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解力。
三个感受
01 什么叫把学来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加上自己的“标签”就好啦
小时候上学时,大家一定听老师们说过“我再怎么跟你们讲,那都是我的知识,只有你们自己真的懂了,才是你们自己的知识”或者是这句“怎么才算理解,只有能用自己的话解释清楚,才是真正的理解”。发现了吗,它们之间是有共同点的,就是“自己的”。这是一个物主代词哦。再想想我们读书,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读书学习可以增加见识,收获技能,提高个人能力。。。。但这总归只有一个目的——把他人的知识变成你自己的。因此怎么变成自己的呢?其他很简单的,还是那句话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学到的知识需要添加自己的标签,带着自己的风格,用自己的逻辑表达。从此这个知识就是你专属的了。这件事往小了说叫知识的个人理解或知识的个人应用,往大了说这叫个人知识产品化(打造个人品牌)。还记得永澄老师说的这句话吗?“这是一个IP极容易变现的时代”。说到这里我想最近永澄老师给我布置的课题我已经完成一半了。
02 说说我是怎样理解读书笔记的吧。
其实我一直在思考关于读书笔记,关于圣诞树模型到底如何使用。是只要把书本中或老师所讲的知识点一二三这样列出来就可以了吗?这样列出来你就理解了吗?这些真的是你的收获吗,你真的收获了吗?或者说你已经拥有它了吗?我心中始终不敢给出肯定的答复。在《如何阅读一本书》第八章中,作者说你不仅要找到关键词,找出它的词义,还要找到与作者的共通点。所谓共通点不代表是同一个点,它是可以是划等号的多个点。就像西红柿=番茄 ,土豆=马铃薯一样。因此当书中或老师说知识点是西红柿时,你没必要笔记上只记西红柿。你可以把它写成番茄或者西红柿等于番茄。我想说的是当你原范不动的照抄笔记时,也许你只是抄了一遍而已,也许你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些知识,这样的结果是知识依旧别人的,你只是搬运工。反思一下吧!!为什么明明当时觉得理解了,后来往后学却越来越迷糊呢?为什么录音也听了,笔记也做了还是觉得少了什么呢?
03 说说我是怎样记笔记的
首先我不愿意把老师的知识点照搬到笔记上。也就是说老师的讲解不代表是“你自己”知识的全部。我的理解是所谓共读,应该是用自己收获的知识与老师收获的知识相对比,然后再吸收我们不及老师的地方。我想说的是老师只是一个领路人,老师的解读只是对你很有帮助的辅助材料。真正的属于你的理解,是要有你的逻辑思维的。
我阅读的目的是真正掌握这些知识。而正如永澄老师所说,只有当你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时,你才会清楚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而前面的阅读也好,听老师解读也好,都是只是在学习,这些知识点都还不是你自己的呢。因此我记笔记的标准就是,用自己的逻辑把阅读的内容再重新讲述一遍。试想如果自己正在把这部分知识点讲给读者听,我要用怎样的逻辑,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重点是什么等等。而不仅仅只是搬运工。只有这样的文章才是你自己的,你才真的拥有它。我想这也算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刻意训练吧
两个改变
01 不管阅读一本书还是阅读一个章节都要使用检视阅读+分析阅读的方法阅读
永澄老师的阅读思路提醒了我,最近我一直在分析阅读,心想早已把第二篇都检视阅读过了。看来自己还是疏忽了,总想偷懒。
02 懂得流程、懂得利他性、坚持实践、陪伴小我成长是沟通中需要注意地方
下一步行动
慢慢来,坚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