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吃饭(怎么又是吃饭?说真的,我真不是吃货),遇到一个青年(就是前几天那篇文里提到过的)。当时我已经点好菜,而他刚刚走进来,和坐在我左边的桌子上的三个人认识,所以他自来熟的坐到他们的那张桌子上。他坐下后,拿出手机,开始找话题和另外三个人聊天,但那三个人大都只是各自交流,很少回应他,即使有反应,也都是一个字“嗯”或“对”。看着他拼命的找话题,渴望和他们一起交流,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人有点害怕孤独,渴望寻求自己和别人的共同点。
不久后,另外三个人吃好了,站起来收拾东西转身离开,离开之前只有一个人和他打招呼。
那三个人走后,那张桌子只剩下那个青年了,他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自顾自的拿出手机,开始玩起手机来。我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心里升起了一点点感伤,想起了曾经的自己。
青年玩了会手机,后来可能是口渴了,走到放置杯子的地方,拿了杯子回到自己的座位,但没有坐下,而是直接递过一个杯子,放在我的桌子上,一边出声问我:“你喝不喝水?”,然后就坐下自己倒茶了。
我这才发现,原来他拿了两个杯子,更没想到的是,另一个是为我而拿的,透过他的这个举动,我更加肯定了自己原来的看法。
我楞了一下,但很快就反应过来,我用筷子指了指桌子上那个还剩一点茶水的透明塑料杯,说:“谢谢!我这已经有了。”
其实我心里是感激,但我一直是一个觉得没必要,就绝不浪费的人,哪怕只是一个杯子,在我看来,依然是一种浪费,所以我才没有接受他的好意,而且,我已经习惯了,正吃饭的时候或饭后半小时内不喝水。
我以为在我说我不需要之后,他会把我桌子上的那个杯子拿回到原来的位置,然而,他并没有,他坐下后,就拿着手机看起了视频。
最后,那个杯子被我头顶上的风扇,轻飘飘的吹落到了地上,这下,那杯子算是彻底浪费了,我看着被吹到地上的杯子,觉得有点可惜了。
我并没有去捡那个杯子,因为没必要,那家店没有垃圾篓,每次我吃完饭,用来擦嘴的纸巾都是扔到另一个店放在路边的垃圾桶里,所以即使我捡起了那个杯子,最后还是会回到地上。
后来,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接受了那个杯子,那个杯子就不会遭遇还没有启用就被遗弃的命运,而且,通过这个杯子,我们说不定还会成为普通的朋友……最后,我只能祝愿他能早日认识自己,活出真正而完整的自己。
其实,之前在看到那个青年尽力的去迎合另外三个人时,我之所以感伤,是因为我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我以前在一篇文里说过,我初中毕业以前很“懂事”,在那篇文中,我为懂事两个字加了双引号,是因为我不认同这种懂事,我觉得这种懂事是为了迎合家长迎合领导迎合社会而被设计引导的,是泯灭人性的。
初中毕业以前,我尽力的讨好周围的一切,刚认识一个人,我会尽可能的寻找我们之间的共同点,为我们拥有相同的爱好而欢呼,为我们曾经有过共同的同学而心满意足。那时候,无论别人说什么,我都会说是,别人要我为他们做点什么事情,即使我不喜欢但也会违心的答应,以至于弄得自己非常不开心,只能回到家里后,对家人乱发脾气。这一点我一直觉得我是受到我爸爸的影响,因为我爸是个老好人,他不不是不懂拒绝,只是不习惯对别人说不,所以身为他最亲近的我们就遭殃了。
后来,随着我的知识面和阅历的增长,我发现,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害怕孤独。
小时候,爸妈总说不听话就把我给扔了,然后觉得自己一个人,吃不上饭,穿不来衣服,更加可怕的是,没有人和我玩了。
因为害怕孤独,害怕爸爸妈妈不爱我了,不需要我了,会把我抛弃,所以我想要得到他们的认可,于是我一直做着那些他们觉得很对的事情,但随着我慢慢长大,我还是习惯性的讨好身边的人,但也开始明白,哪怕我什么都不干,爸爸妈妈依然会一如既往的爱我,再加上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想要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于是更加让自己疲于应付了,所以就渐渐的忽略了爸爸妈妈,不仅如此,还偶尔把在外面受到的气以发脾气的方式发泄出来。
一直到初中毕业后的那个暑假,我开始明白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使用讨好的方式来维持或加强联系的,爱你的人,不需要讨好,不爱你的人,不值得你讨好。而且只要你足够好,足够强大,喜欢你讨好你的人会越来越多,讨厌你的人会越藏越深……
从那以后,我在强大自身的路上越走越远,在别人的眼里,我却是越来越孤傲(这是我自个想象的,或许只是觉得我孤独呢)。
在微信上的亲人群、朋友群、同学群我几乎没说过话,别人找我,我也是隔了好几天才回应。我曾经试过和一个同学只聊四句话却足足用了一个星期。
说到这里,或许很多人都会说我太傲慢了。
其实,我还真不是傲慢,我只是不习惯使用微信,我是14年才开始使用微信,而且还一直只是当作一个摆设,直到15年的时候,才在同学的指导下,学会了发红包,才知道原来微信也能进行语音聊天,更搞笑的是,去年我妈让我教她怎么发语音,刚开始我以为是在“+”那个符号里面,然而里面没有,后来点进输入文字的窗口,还是没有,最后还是经过百度一下,才明白是怎么发语音。
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怎么把别人拉黑,怎么设置分组,怎么发分组可见的朋友圈,朋友圈怎么设置只对朋友三天可见……每次从别人的文章里看到这些的时候,我都是一脸的懵逼。
对于微信,我只把它当作一个联系工具,而我对于工具的使用习惯是倾向于简单方便,电话比微信更加简单有效,所以我一般都是打电话的,只有在没有他们的电话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其他方式,但当我发出信息后,三分钟之内还没有回应的话,我就会觉得太浪费时间了,于是干脆干别的事情去了,等到第二天或第三天没事的时候想起来才会继续进行对话,所以才出现前面我说的那种一个星期聊四句话的情况。
我一直都觉得浪费是可耻的,不管是浪费东西,还是浪费时间,所以我很少会让自己闲下来(我爸一直都觉得我很闲,因为他在他的眼中,除了赚钱,其他的都是不务正业),但也只是不闲而已,我并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太忙碌。
我每天都只安排两三件事,哪怕最多的时候,也不会超过五件,所以我每天都是没有多少空闲但也不忙碌的悠闲状态。但有些时候,自己预先安排的事情少了或简单了,半天就把这些事都干完了,这时,我会找一些在别人眼里很无聊的事情干,比如说,看上证综合指数慢慢的画曲线,看我预测的走势和实际走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在同花顺软件上静静的看别人发牢骚,次数多了我发现,发牢骚的人数的多寡,和未来A股的走势成负相关关系;以自己的方式,将易经中的六十四卦重新排列,想象《连山易》《归藏易》的排列方式;花上五六个小时将《道德经》抄写一遍……
虽然每天都是我觉得很充实的生活,但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在自己的世界里忙碌,所以在傍边的人看来,我应该是个非常孤独的人。
网上一直流传着十个等级的孤独:
孤独第一级:一个人去逛超市。
孤独第二级:一个人去快餐厅。
孤独第三级:一个人去咖啡厅。
孤独第四级:一个人去看电影。
孤独第五级:一个人吃火锅。
孤独第六级:一个人去 KTV 。
孤独第七级:一个人去看海。
孤独第八级:一个人去游乐园。
孤独第九级:一个人搬家。
孤独第十级:一个人去做手术。
对比一下我自己,我不逛超市,我需要什么就直接到最近的便利店买,基本上不会再浪费一丁点时间去闲逛;快餐厅倒是常常一个人去;我不喝咖啡,我是喝茶的人,虽然我也不会品茶,但喝茶能解渴啊;不看电影,最近很火的《战狼2》都没看过;不会一个人吃火锅;不会一个人去KTV;很少看海,倒是经常一个人爬山;不会一个人去游乐园;曾经是一个人搬家,但如果是现在的话,可有可无的东西直接扔了,简单收拾一下行李完事;最后一个没试过,不确定。
如果按照这个等级划分,我只有一个完全符合,两个基本符合,这样的话,算得上是孤独的。但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孤独的,因为我很少有空闲时间去思考自己是否孤独,所以我以为自己已经远离了孤独,甚至都以为孤独这两个字已经从我的字典里消失了。
一直到今年刚来广州时,遭遇了三重奏,感冒、脚痛、牙疼,没有胃口,那几天一直都不想吃饭,于是就想起了去年,也是因为牙疼,痛到都快张不开嘴,更不用说是咀嚼食物了,那时候我吃不下也不想吃饭,爸爸妈妈就变着花样给我做容易嚼碎或不用嚼就能直接吞咽的食物……然后突然觉得要是这时候,有那么一个人在我身边,给我做饭,不,不用做饭,只要在一边劝劝我,劝我吃饭,和我说一些“人是铁,饭是钢”之类的话就可以了,这种画面应该很温馨吧。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深深藏在自己心中的孤独。原来,有些时候我也是会需要一个人来陪伴的。
静静的发呆了几分钟之后,我就毅然的决定出去吃饭了,心想:既然牙疼,那就吃面好了。于是我找到了去年吃过一次的小店,在那里吃了汤粉。汤粉?不是说吃面的吗?嘿嘿,在我们那里,粉和面都是一样一样的。
前段时间,因为停电,很多人在外面乘凉,聊天,我常常夜里被热醒或吵醒,导致睡眠不足,然后又诱发了牙痛。但我依然面不改色的按部就班:早上起床,打开同花顺看昨日的股票行情,把符合条件个股放进自选股里面;码字;看书;爬山;练习陶笛;睡觉。尽管牙还是很痛,但当我把注意力放到别的地方上,疼痛就成了小问题了。
相比起以前,我在孤独这条路上,算是走的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