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五湖馆水亭怀别
许浑
芦荻花多触处飞,独凭虚槛雨微微。
寒林叶落鸟巢出,古渡风高渔艇稀。
云抱四山终日在,草荒三径几时归?
江城向暝西流急,一半乡心闻捣衣。
【注解】
1. 五湖:《大清一统志》,其书卷八十《宁国府》下云:“五湖,《元和郡县志》:‘在宁国县北四里。’《明一统志》:‘源出千秋岭,北流入宁国溪,至宣城入江。’”
2. 水亭:临水的亭子。唐杜审言 诗:“薜萝山逕入,荷芰水亭开。” 宋 欧阳修《花赋》:“晚浦烟霞,水亭风日。”
3. 芦荻:芦与荻。唐杜荀鹤诗:“秋风忽起溪滩白,零落岸边芦荻花。” 明 梁辰鱼《浣纱记·伐越》:“潜身芦荻,父怨方酬魂未返。”
4. 触处:到处,随处。极言其多。《南史·循吏传序》:“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謡舞蹈,触处成羣,盖宋世之极盛也。”明刘基词:“白水茫茫烟渺渺。原野高低,触处生芳草。”
5. 虚槛:栏杆。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伏虚槛於前殿,临曲池而行觴。” 晋 陆云《登台赋》:“凭虚槛而远想兮,审歷命于斯堂。”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平泉庄在洛城三十里,卉木臺榭甚佳。有虚槛,引泉水,縈迴穿凿,像巴峡、洞庭十二峯九派。”
6. 寒林:称秋冬的林木。晋陆机《叹逝赋》:“步寒林以悽惻,翫春翘而有思。”唐王维《过李揖宅》诗:“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宋范仲淹诗之二:“静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寿阳粧。”
7. 渔艇:小型轻快的渔船。唐杜甫《雨》诗之二:“渔艇息悠悠,夷歌负樵客。” 唐陆龟蒙 :“莫问江边渔艇子,玉皇看赐羽衣裳。”
8. 四山:指宣城陵阳,敬亭,玉山,麻姑,双羊等山,宣城山峦连绵,四山为概言之,非专指。
9. 三径:亦作“ 三逕 ”。晋赵岐《三辅决录·逃名》:“ 蒋詡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晋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唐蒋防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宋苏轼《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
10. 江城:许浑诗中的江城,多指宣城。
11. 向暝:向晚。傍晚。唐李颀《送魏万之京》诗:“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宋 张元干《兰陵王》词:“綺霞散,空碧留晴向晚。”
12. 捣衣:洗衣时用木杵在砧上捶击衣服,使之干净。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秋夜捣衣声,飞度长门城。” 唐贾至《答严大夫》诗:“今夕 秦 天一雁来,梧桐坠叶捣衣催。”
简译:
芦荻花四处飘飞的时节,在微微的细雨中独自凭栏而立。
秋日的林中树叶都落了,露出了孤零零的鸟巢。由于风高浪急,古渡边渔船也稀疏冷落。
终日在云雾环绕的山中,故里家园中的三径上应该都荒草丛生了,也不知何日能归。
傍晚的宣城,江水向西急流而去。听着远处传来的捣衣声,更是勾起了我的无限思乡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