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经典(2)】《苏格拉底的审判》:好哲学家未必是好生活家,苏格拉底在哲学上成功,生活却一塌糊涂

如果你能够穿越到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来到古希腊的雅典城,并经常在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走,或许会遇到一个衣衫褴褛、光着脚丫的男人。他长着一个扁扁的鼻子,肚子大大的,光是长相丑陋就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他的举止更是不同凡响:时而呆立在某个墙角或者广场上一动不动,时而拉着别人跟他辩论美德、知识、勇气、正义这些话题。在雅典广场上,辩论是经常发生的事。但是只要跟这个人辩论,几乎没有人不被他绕晕,并稀里糊涂站到此前自己曾坚决反对的那个立场上来,不得不承认辩术不如他。

当你想恭维他好有智慧的时候,他却只是耸耸肩,很单纯很天真地说:“我也是一无所知,只不过我自知我无知。”(言外之意:“在座各位都是垃圾,需要分类的那种!”)

——当他说出这句招牌金句时,你就知道,面前这位正是大名鼎鼎的苏格拉底,西方哲学的真正鼻祖,他在西方文化史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孔子(以上形象描述据罗素《西方哲学史》)。

当然,如果你穿越到公元前399年的雅典,那么恭喜你,赶上了一个困惑人类两千多年的大事件: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决处死了。你可要抓住机会到法庭上和广场上多走走,认真了解一下他究竟为什么被处死。

毕竟那时他还没有那么出名,充其量只不过是广场上一个怪人、一个出了名的令人厌恶的“杠精”而已。当时的审判没有任何案卷或审讯记录留下来,关于此次审判,最主要的记录者是他的两个学生——色诺芬和柏拉图,这两个人的事后追述又都不一样。

两千多年来,人们只能根据他们的记载,认为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是因为他“腐蚀青年,不相信城邦所信奉的神祇而相信其他新的精神存在”。由此苏格拉底之死一直被用来指责雅典城邦制度。

但这个罪名又是那么含糊,若说雅典人因为这个而判决他死刑,完全不符合雅典实际情况。

真相究竟如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位美国记者发誓要调查清楚这件事。他花费十年时间,运用现代的记者调查手法,仔细考察了几百种文献,抽丝剥茧、草蛇灰线,终于发掘出不一样的真相,在80岁那年出版了这本《苏格拉底的审判》。

这位记者叫 I.F.斯东。他可不是一般的记者:从事新闻工作长达65年,曾经独立创办《I.F.斯东周刊》19年,爱因斯坦、罗素、罗斯福夫人等都是他的订户。在他70岁时,对古希腊发生了兴趣,于是开始学习希腊语,研究苏格拉底。

当然他不可能穿越到古希腊,只能通过爬梳大量的资料,认真考究古希腊文献在翻译过程中遗失的信息而得出结论。仿佛到古希腊做这次神游是他生命的最后使命:出版这部书之后,他很快也去世了。

在介绍斯东的研究成果之前,让我们先认识一下通常教科书和史书里的苏格拉底。

一、他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为何被同胞送上法庭?

苏格拉底的父亲据说是个石匠,母亲是助产士。他无意仕进,不事生产,只关心人类心灵改善,探求德性进步。他留下了很多格言和故事,却没有亲笔写下任何著作。他的思想全靠学生的记录才得以流传下来。

1、为什么把他比作西方的孔子?

通常认为,苏格拉底对古希腊哲学有三大贡献:

一是推动古希腊哲学实现从外在物质探索到内在反思的转向。在他之前,已经有一批被称为“自然哲学家”的学者,热衷于探讨世界的构成原素是什么。苏格拉底对他们很不满意,指责他们不知道关心世界秩序的根本原因“善”;关心外在的事物,却不关心人内在善即德性。他提倡摒弃对外在自然的探索,专注于德性,推崇理性。

二是认真探讨了德性问题,提出“德性就是知识,知识就是德性”,“无知是罪恶”。他认为,没有人愿意作恶;之所以一些人作恶,是因为他们不懂那样做是恶,是无知造成的。——所以人要学习知识,通过学习培养德性。

三是确立了逻辑学基本方法。苏格拉底发明了一种被称为“助产士法”的问答法,这是他在辩论中最厉害的大招:通过比喻、启发等手段,用发问和回答的形式,使探讨的问题从具体事例出发,一步步深入,层层驳倒错误意见,走向正确的普遍知识。这其实就是后来逻辑学中所说的归纳法和下定义法。

凭借三大贡献,苏格拉底当之无愧成为古希腊哲学的真正创始人,在西方哲学史上享有和孔子在中国一样的地位。

2、苏格拉底与雅典主流观念的三大分歧

如果仅看柏拉图的记载,就会得出结论,苏格拉底被告上法庭,是因为他劝告同胞们要有德性。但斯东经过多年的文献研究,发现苏格拉底与当时雅典城邦的主流存在三大分歧。

一是人类社会该如何管理?

古代雅典是一个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城邦,雅典人骄傲地认为他们的城邦不同于其他形式的人类群体。苏格拉底的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是“一种自由的人的联合”;公民“轮流进行统治和被统治”,主要政府职位都是选举产生的,还有许多别的职位则由抽签产生,使得所有公民都有参与治理自己的平等权利。

苏格拉底则认为,政府既不是由少数人来统治,也不应由多数人来统治,而应该由“那个知道的人”来统治。这在他的同时代人看来,无疑是恢复到绝对形式的王政。

二是普通人有没有资格参与自治?

希腊人的普遍观点是,要给予普通人以尊严,让公民都参与自治。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知识,而真正知识是绝大多数人得不到的。因为真正的知识只有通过绝对定义才能得到,而普通人即多数人没有下定义的能力的。因此绝大多数人没有进行自治所必需具备的美德或知识。苏格拉底说,人类社会群体是一伙“羊群”,不能放手信任它能治理自己

三是如何得到幸福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个人只有在社会群体中同别人发生关系,才能获得幸福生活。这个观念代表了当时希腊人的普遍观点:公民要通过充分参与城市生活和事务而得到教育和完善。

苏格拉底却极力主张,人应该退出城市政治生活,隐退是灵魂“完善”的必要条件

所以说,苏格拉底与当时社会主流观念存在不可消弭的分歧,他很瞧不起雅典的制度。

在雅典城邦的和平年代,苏格拉底这样唱唱反调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最后十几年时间里,雅典城邦多次出现推翻民主制度的政变,苏格拉底还跟一帮贵族子弟一起唱民主制的反调,这就不可避免导致民主派对苏格拉底非常警惕和厌恶。

最后,终于有人出面控告苏格拉底,将他送上了法庭。

二、苏格拉底一定要死吗?

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把苏格拉底之死视作雅典法庭同时也是雅典制度的罪恶。但是,斯东研究发现,判处苏格拉底死刑并非法庭的本意,苏格拉底本可以生的。

1、苏格拉底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法庭

审判苏格拉底的法庭,按照当时的制度,是由500名来自社会各阶层民众的陪审员组成的。

这类刑事审判一般投两次票,第一次是表决被告人是否有罪,如果判定有罪,陪审团还要在量刑上再投一次票(这种审判流程,是不是有点眼熟?英美法系的国家审判现在还是这种模式)。

如果正反票数相等,表决结果就按有利于被告的方式解释。应该说,这种判决办法是相当宽容的。而且,如果在法庭上辩解得好,能够打动陪审团的话,被告往往会被判无罪或轻判。

2、苏格拉底是怎样为自己辩护的

苏格拉底最亲近的弟子赫尔摩奇尼斯请求他准备一份雄辩有力的辩护词,因为陪审员很容易为口才所折服。这对苏格拉底是小事一桩,但是苏格拉底拒绝了。

在法庭上,苏格拉底口出狂言,说了那个著名的段子:他不同常人,有自己的神灵指导;德尔斐神谕说他是世界上最贤明的人,而所有别人,不论多么出名,不论是政治家还是诗人,都是一些笨蛋。

他的狂妄自大态度两次引起全场人群哗然,第一次投票以280票对220票表决他有罪。——即使这样,还是有220人认为他无罪。

按惯例,如果第一次有罪无罪的表决票数相差不大,那么第二次关于量刑的表决,就可以在起诉方和被告方提出的两个建议中作一选择(不是折衷)。苏格拉底审判的第一次表决票数相差不大,起诉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判他“饮鸩自尽”,这可能会引起陪审团对被告的同情。如果苏格拉底提出自愿流放(这是当时常见的一种仅次于死刑的最重刑罚)或者付一笔为数较大的罚金,打动陪审团,死刑完全有可能免除的。

苏格拉底又拒绝了,他认为提出任何刑罚本身就是承认有罪。在法庭上,他再次狂妄地建议,应该宣布他是公民英雄,今后余生由市政府免费供他一日三餐!——这种待遇,只有值班的市政会议成员、外国使节、公民领袖、奥林匹克优胜者和保卫城市和民主的功臣才享有——这个荒唐的玩笑,苏格拉底也觉得不合适,收回了。但他又提出为数只有1迈那的象征性罚款。

他在法庭的表现,就像斗牛士故意激怒公牛一样,陪审团终于被惹毛了,第二次表决以360票比140票判他死刑,原来判他无罪的人中有80个转而投了他的死刑票。

3、苏格拉底之死是“求仁得仁”

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的表现,很难不让人得出结论:他是在故意求死。

其实苏格拉底也表示过这个意思。他告诉赫尔摩奇尼斯,他不愿为自己辩护,是因为指导他的神灵叫他不要这么做,认为还是现在死去为好,免得老年为疾病所困。死其实是他的选择,他只有激怒陪审团才能如愿以偿。

从更深层次的动机分析,苏格拉底反对雅典的制度。如果按照规则辩论获胜,就等于承认雅典法庭正确,就背叛了自己的立场。他宁死也不按照雅典法庭的规则来脱罪。

苏格拉底选择“杀身成仁”,诱导着雅典人犯了一次违背自己传统精神和原则的错误:一个以言论自由著称的城市,竟对一个除了夸夸其谈以外没有犯任何罪行的哲学家起诉、判罪、处死。这给雅典烙上了永远洗不清的污点。

斯东认为,如果这是他的目的,苏格拉底显然是成功达到了。

三、从做人的角度,苏格拉底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那杯毒酒他本可以不喝,但是他主动求死,用自己并不长久的余生(死时已经70岁了)为代价,对雅典制度做了一次完美攻击。

从哲学角度讲,苏格拉底是为坚持真理献身,成为传奇。但是从绝大多数正常人的角度来看,这样真的好吗?他的人生真的值得学习吗?

答案不言而喻。其实他最后的结局,既有主动选择的成分,也有长期积累的因素。在激怒法庭之前,他已经持之以恒地激怒雅典人几十年了。他的人生,套用今天一句流行话来说,讲(而不是听)了一辈子道理,却仍然没过好一生。

为什么这样说呢?从本书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苏格拉底的生活是怎样的:

1、他的家庭生活很不幸

即使没有学过哲学,很多人也都知道苏格拉底有个凶悍老婆,吵完架还泼他一身水,产生了经典段子:“雷声过后必有大雨。”好像他天天在外面是被老婆逼的一样。

但是,斯东指出,他的老婆并不是不可原谅的悍妇。他们有三个孩子,作为男人,天天在广场上高谈阔论、不事生产,就靠着一点遗产坐吃山空,哪个主妇能受得了这个?在苏格拉底最后死亡的时间,他根本没有对妻儿表示出内疚或留恋,只是让人把哭哭啼啼的妻儿们带走。他的最后时刻是朋友弟子们陪伴的。——这是正常家庭应有的样子吗?

2、逞口舌之利,得罪人无数,埋下了审判伏笔

苏格拉底有一副好口才,和他辩论的人都被他搞得狼狈不堪,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杠精”。

但我们都知道,你在口头上占别人的便宜,得理不饶人,让人下不来台,无疑是给自己树敌。

从做人的角度讲,只要不涉及民族大义等根本原则,何必太极端!适可而止,这不光是我们民族的智慧格言,西方人绝大多数也是讲究适度的。亚里士多德就一再阐述“适度”的原则,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两代老师的纠正,他的名言就是:“吾爱吾师,更爱真理。”言外之意,苏格拉底、柏拉图也有很多错误。

所以说,如果不想做苏格拉底这样的殉道者,最好还是避免逞口舌之利为好。

结语

毫无疑问,苏格拉底是伟大的哲学家;但同样毫无疑问,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懂得很多道理,仍然没有过好一生。

事实上,他用一生给我们演示了,一个人如果想让自己过得不舒服,就该如何做;反过来说,作为普通人,如果希望得到普通的幸福,那就要从苏格拉底的行事中,得到反面的教训才好。


参考书目:

斯东:《苏格拉底的审判》

罗素:《西方哲学史》

柏拉图:《苏格拉底最后的日子》(对话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 昏睡十年 在西方文明史上,能与耶稣之死相提并论的仅有苏格拉底之死。劝人向善的耶稣为了替人类赎罪死于十字架...
    安静的骆子阅读 3,060评论 2 42
  • 雅典 雅典属伊奥尼亚人(Ionian), 雅典所在的阿提卡(Attic)地区, 被称为“希腊的希腊”, 这个地方最...
    ianwest阅读 3,523评论 1 11
  • 最近,最近 我像个疯子,内心压抑躁动,我失去了我该有的平静。像一条被惹毛的野狗,四处乱窜。我所有的学识,那些理论教...
    916f19bf7c4e阅读 169评论 0 0
  • 一颗心沉渊千年 睡梦中情浪卷 默默宇宙星汉灿烂 谁拾起路边摇篮 不住吆喝呐喊 过往时光飞逝流转 消逝的不仅记忆 还...
    花蔓情缘阅读 301评论 0 8
  • 时间总是不经意间在生命中溜走,而且他悄无声息不看这是第十一天得作业,仍然体会不到时间的紧迫15天得作业也很...
    棠_1c1e阅读 16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