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通实习,参加了将近一个月的校园红九月营销。写下自己的一些感想,大神勿喷,多多包涵,单纯点赞就好。整个红九月最大的感触就是效率地下,产品一般,营销无亮点,营销方案太传统。究其原因还是决策层在方案制定上不够合理,具体表现如下:
好产品的成功关系到从战略层到运营的各个方面
在学生用户群体中,相对移动,联通的市场份额较少,造成这个原因,大部分人会认为,是因为学长学姐在用,所以我才用,要想改变这个困局是比较困难的。但我认为其实不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移动在校园的垄断地位不是一天形成的,要想打好一场营销战,我想不能仅仅靠的是一场校园促销就可以的。营销固然重要,但是一个产品的成功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取得用户的信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产品到服务,从营销策略,行政公关到售后都需要考虑周全。而不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营销上,更不是标榜数字的华丽,对于销量这个后面要谈。
首先说产品吧,相对移动来说,我们流量较多,我们的套餐可能优惠一些。但是学生反映更多的是联通卡信号不好,我流量用不完,我有钱我不要这个。。。整个流量套餐的制定并非是基于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而只是根据公司的政策或者公司自身赢利点。一个好的产品一定是能够切实解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的,大学宿舍的信号覆盖差,流量不够用,资费贵,这些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日积月累,用户对于联通卡的认可度在降低。导致营销困难,最终用户量在减少。我想,要解决问题还是要找到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市场调研是必须的!在和几个领导沟通的过程中,问他们有没有做过市场调查,有没有数据来支撑我们的营销方案,答案是否定的。永远都不要去猜用户需求,我们认为的实惠有时候并不是学生想要的。有了数据后要做精细化的分析,可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制定不同的套餐,有些学校校园网络比较好,可以主推通信功能,信号强。反之亦然。
用互联网思维去营销联通卡
再说说营销和公关吧。说两点,第一是销量问题,当天地推冲量确实做的不错,但是二次消费转化率却并不高。学生在拿到卡后会去使用里面的流量和话费,但是话费流量用完后大部分人选择抛弃这张卡,他们认为我并不需要同时拥有两张卡。联通主打的流量和话费性价比高在他们看来并没有什么。现在大学生更加看中的是电话卡的附加值,有些是处于之前的号码用了好长时间,有些是因为定制机,有的是因为移动情节,各种各种,但很少有人会因为他的话费和流量便宜而持续使用联通卡。
第二是创新。专业的事情就应该专业的人来做。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的是互联网思维,粉丝经济,让消费者来主导话语权,我们是否可以反向思维,让用户来决定产品的特征。说道互联网思维想到的是雕爷牛腩。雕爷牛腩前期的成功也离不开互动。据说,雕爷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盯着大众点评、微博、微信。用户只要有对菜品和服务不满的声音,都会立刻得到回馈。比如,粉丝认为哪道菜不好吃,这道菜就可能会被新菜取代,粉丝就餐过程中哪里不满意,则可以凭官微回复获得赠菜或者免单等。产品优化,售后服务放之联通皆宜。
好了,不说了,领导让我去拿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