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是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城市。泰州马拉松则是跑了还想跑,每年都想跑的赛事。
泰州工作两年,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很多到泰州交流的干部,巴不得早点回去,而我对泰州却有深深的眷恋,幸福之城对我来讲的确名至实归。
到了泰州火车站出站口,就看到志愿者举着“泰州马拉松接驳车”的指引牌引导跑友到候车点。那里已经有不少人在等,车来了,大家有序上车,一会儿就挤满了。
有个湖北来的跑友问司机:“泰州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
司机说:“好吃的多了,泰州早茶,靖江汤包,黄桥烧饼,现在是吃螃蟹的季节,我们兴化红膏蟹 ,溱湖断蟹不比阳澄湖大闸蟹差呢!”
“要说玩的地方,泰州可是文武双全”,司机又说。
“怎么文武双全?”跑友问。
司机满脸傲娇,说:“画家郑板桥,文学家施耐庵,京剧大师梅兰芳都是泰州文化名人,而武的吗,抗美援朝大英雄杨根思,神枪手张桃芳也是我们泰州的。”
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三个不相信”党课学习的画面,“不相信有完不成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与马拉松精神也很契合。
这一届杨子江泰州马拉松,恰逢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这场赛事不仅是一场体育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致敬。
泰州,这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自古以来便是人文荟萃之地。梅兰芳先生,作为京剧艺术的杰出代表,专业精神,家国情怀,一直为人敬仰,更深深烙印在每一个泰州人的心中。
今年,泰马巧妙地融入了“梅”元素,“京剧加油站”,重现一个个梅兰芳塑造的经典艺术形象 ,为“泰马”注入文化内核。让参赛者在奔跑中感受到了国粹魅力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历史底蕴。
我是张謇文化的忠实推广者,这几年每次参加跑马拉松赛事,都会穿张謇马拉松的衣服,而今年穿“謇马服”跑泰州马拉松似乎更加应景。
张謇和梅兰芳相差41年,而他们却是忘年交,一生知己 。受张謇之邀,梅兰芳三次来南通演出,他还写过一首诗:“人生难得是知己,烂贱黄金何足奇, 毕竟南通不虚到,归装满压啬公诗。”足见他们的情谊之深。
穿着“謇马”服,奔跑在梅郎故里的泰马赛道,仿佛穿越了时空,代表张謇与梅兰芳进行了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
每一步的奔跑,都是对张謇和梅兰芳精神的传承与致敬。赛道两旁,观众的加油声、欢呼声与梅兰芳的经典唱段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和谐的画面,让人沉醉其中,忘却了疲惫。
赛道上遇到一个跑友,看到我穿着“张謇马拉松”衣服,主动和我打招呼,问:“是南通的那个状元实业家张謇吗?”
我说:“是的”。
他是泰州人在上海学习工作,离开泰州30年,这次特地回来跑马拉松。于是,我们一边跑,一边和他讲张謇,梅兰芳的故事。
这次泰马给了我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能够与那些曾经的同事,朋友重逢。记得离开泰州时,胡行长那句“说再见,可能再难相见”的话语,至今仍回响在我的耳畔。
的确,有点伤感,平时各自忙碌,也许就是一别两宽,永难相见。
但这次泰州马拉松,再次遇到很多朋友,那份久违的亲切感与归属感瞬间涌上心头。赛前廖团长、彩凤安排了午餐,超总安排了晚餐,赛后强哥、老冯安排吃了螃蟹,晚上是跑友大聚会参加会长千金回门宴。
都说马拉松比赛前后要清淡饮食,不能喝酒,但老友相逢怎能不喝。一起回忆在泰州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个瞬间仿佛就在昨天。
岁月不居,时光荏苒,但那份深厚的友谊却如同陈年老酒,依然浓郁,越品越香。